水母网7月21日讯(通讯员 侯亚妮摄影报道 记者 陈玉凝 )2025年7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体重管理门诊建设指南》团体标准第一次编写会议在烟台华毓药食同源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成功召开。这是我国体重管理领域首个团体标准的编制启动会议,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体重健康管理服务将迈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新阶段。
当前,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达50.7%,但设立专业体重管理门诊的医疗机构不足15%。《体重管理门诊建设指南》的制定将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权威、科学的建设与操作依据,推动体重管理服务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滨州医学院副校长、编制工作组主任委员田梗
栖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史大琛
滨州医学院副校长、编制工作组主任委员田梗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体重管理门诊建设指南标准落地的重要性;栖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史大琛表示:"体重管理是健康中国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招”,是关乎民生幸福的“必答之题”,要以标准引领基层服务升级。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的《体重健康管理指导原则》提出,要构建“个人-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治理模式。《体重管理门诊建设指南》团体标准的制定,正是响应国家号召、细化落实该原则的核心环节,旨在为基层和专业医疗机构提供可操作的技术蓝本。“
作为体重管理领域首个团体标准,本次会议汇聚了中国民族医药协会领导,以及来自滨州医学院、北京大学、山东省立医院等30余家机构的权威专家。会议以“凝聚共识·夯实基础——体重管理门诊标准化建设的路径与方向”为主题,重点审议了指南框架、明确了技术难点、规划了编制分工,标志着我国体重管理服务从临床经验向标准化体系迈进。与会专家强调,体重管理是预防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重要“治未病”手段,标准化建设将提升干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填补当前专业服务供给缺口。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编制工作组执行主任委员 张召锋
编制工作组执行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张召锋教授从战略高度阐明了体重管理门诊标准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创新路径。他指出,面对超重肥胖流行形势和服务能力不足的现状,加快制定科学、实用的指南刻不容缓。张召锋强调,标准化建设需立足国情、融合创新,既要借鉴国际经验,更要结合中医药“治未病”理念和“药食同源”资源特色。指南应着重解决服务流程规范化、多学科协作机制、效果评估体系及安全伦理等核心问题,为后续编写工作指明方向。
华毓公司董事长董山带领专家学者上山参观华毓中草药种植基地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华毓公司药食同源产品生产线和2600余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并就“体重管理门诊资源分配”“技术伦理规范”及“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在临床干预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校企座谈。华毓公司董事长董山介绍,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益药兴农"模式,带动农民规范化种植药食同源原料,将以现代化加工技术、质量管控体系及健康产品研发经验,为指南中营养支持方案和“非药物干预”路径落地提供实践支撑。
《体重管理门诊建设指南》的制定,将填补我国体重管理专业服务标准空白,推动构建"个人-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治理模式。华毓公司表示,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聚焦技术协同与产品创新、标准参与与经验输出、生态布局与“益药兴农”深化,推动“药食同源”理念、产品与临床“治未病”实践融合,打造服务于大健康产业的“药食同源”产品链与解决方案,赋能预防医学和全民健康提升,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