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17.96亿元,同比增长4.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317.96亿元的总产值中,农业产值141.33亿元,增长3.4%
●林业产值8.01亿元,增长3%
●牧业产值57.25亿元,增长6%
●渔业产值73.38亿元,增长4.3%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7.99亿元
水母网8月2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姜晓)记者昨日从烟台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17.96亿元,同比增长4.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年中答卷。
数字无声,却是最有说服力的。317.96亿元的总产值中,农业产值141.33亿元,增长3.4%;林业产值8.01亿元,增长3%;牧业产值57.25亿元,增长6%;渔业产值73.38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7.99亿元,五大板块全线飘红。“尤其服务业产值增长7.5%,折射出烟台农业正在从‘卖原料’向‘卖服务’‘卖体验’升级。”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科负责人介绍。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烟台将小麦“一喷三防”列为书记市长“一把手”工程,财政每亩补贴15元、社会化服务组织飞防作业面积达98%以上。农技人员蹲在田埂上算细账:全市小麦平均单产预计提高8公斤,总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在莱州金海种业的万亩示范片,沉甸甸的麦穗把秸秆压弯了腰,种粮大户王广进笑得合不拢嘴:“一亩地多打80斤,500亩地就是4万斤,增收6万元!”
凌晨4点,福山张格庄大樱桃交易市场灯火通明。这里不仅是北方最大的樱桃集散地,夏季还摇身变成蔬菜中转站——本地西红柿、黄瓜、辣椒从这里出发,6小时内就能抵达北京、上海市民的餐桌。
上半年,全市蔬菜产量67.2万吨、水果产量52.7万吨,分别增长2.7%和2.3%。“秘诀在于我们推广了日光温室物联网技术,水肥一体化精准到每一株苗。”烟台市农技站蔬菜科科长刘维海说。
在牟平区大窑街道,新引进的智能化养猪楼高耸矗立,自动投喂、环境控制、粪污处理全流程数字化,年出栏可达10万头。
记者了解到,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237.4万头,同比增长8.58%;家禽出栏1.46亿只,同比增长18.69%;肉蛋奶总产量56.78万吨,同比增长2.91%。“大型养殖集团纷纷落地,带来资本、技术和标准,也带动中小养殖户‘借船出海’。”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李长青表示。
7月的长岛海域,新型塑胶深水网箱星罗棋布。“一个周长60米的网箱,能养3万斤三倍体牡蛎,产值是传统筏养的3倍。”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福元介绍。上半年,全市水产品产量51.7万吨,其中海水产品产量51.4万吨,增长3.9%。更可喜的是,渔业产值增速高于产量增速,意味着“养得精、卖得好”。
在招远市金岭镇,无人机飞手李春辉每天为周边3万亩农田提供植保服务,“一人一机一天作业800亩,比人工效率提高30倍”。社会化服务的蓬勃兴起,让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达到37.99亿元,同比增长7.5%,成为增速最快的板块。
眼下,烟台正以获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契机,谋划总投资120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海洋牧场、预制菜加工等十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