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字:峻青
《烟台散文微刊》2025 第 45期
(总第 915 期)
主办:烟台市散文学会
协办:烟台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
名誉主编:綦国瑞
主 编:邓兆安
执行主编:崔景友
本期执编:乔 双 王兆娟
以诗为旗,共筑家国深情
——烟台市散文学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诗文朗诵会感怀
◎蝉鸣
时光长河奔涌不息,总有些时刻如星辰闪耀,镌刻为永恒。烟台市散文学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诗文朗诵会,正是这样一场涤荡心灵、激扬情怀的文化盛宴。这不仅是对党的生日的深情礼赞,更是一次以诗为旗,凝聚家国魂魄的精神洗礼。在抑扬顿挫的韵律中触摸历史脉搏,在珠玑文字的吟诵里感悟时代重托,那份深植血脉的家国深情,在此刻被点燃、照亮、升华。
烟台市散文学会,作为深耕一方文学沃土的耕耘者,其性质与宗旨始终如一:它以散文创作与研究为核心,秉持开放包容的胸襟,致力于汇聚本土作家与爱好者,搭建交流平台,发掘培育人才,矢志推动地域散文繁荣。其宗旨凝练厚重——以文字铭刻时代年轮,以真情传递生活暖意,以文学弘扬浩然正气,以笔墨彰显文化自信。回望历程,学会如一面明镜,映照烟台城的沧桑巨变:从古巷低语到都市华章,从渔港晨曦到科创浪潮,成员们的笔端流淌着城市记忆,将一方水土的呼吸与心跳,化作纸上不朽的散文诗篇。
高擎旗帜,歌颂崭新的时代和历史脉动
此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诗文朗诵会,是学会践行宗旨、高擎家国情怀旗帜的生动实践。其意义,远不止于节庆欢歌。它旨在通过诗歌这一最具穿透力的艺术形式,唤醒蛰伏于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怀,汇聚起砥砺前行的磅礴伟力。“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那穿透时空的叩问在会场回响。现场朗诵的每一首诗篇都浸透着对党、对祖国、对脚下热土的挚爱,每一次诵读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担当,字字句句,皆是心血的结晶,灵魂的回响。这不仅是一场艺术的呈现,更是一次公共文化空间的集体情感表达与历史记忆的深情回望,彰显了文学在凝聚共识、塑造精神家园中的不朽力量。
回望辉煌,赞颂党的伟业与烟台新篇
当朗诵者以金石之音咏出《人民怀念毛主席》《海棠花祭》,深沉的思念在细腻温婉中流淌;《七月,如火的纪念》《信仰》等作品,则以激昂的节奏,奏响对党的炽热礼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穿越时空的磅礴气势瞬间将我们带回烽火岁月。其中蕴含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坚韧豪迈,正是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创造奇迹的精神密码。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铭刻于旗帜之上。104载风雨兼程,党领导人民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继而开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推动积贫积弱的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这精神,是穿透历史迷雾的灯塔,时刻昭示着:今日的安宁与繁盛,源于无数先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绝牺牲,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应当倍加珍惜,这种奋进的精神,更须传承不息。
吟咏烟台的原创诗作,则让浓郁的乡情扑面而来。“烟台的海,是一幅流动的画卷,潮起潮落间,诉说着岁月的变迁。”诗句不仅勾勒出碧海蓝天的秀美,更流淌着对家乡蝶变的由衷礼赞。这座黄渤海之滨的明珠,在党的政策引领下,已蜕变为活力迸发的现代化都市。繁忙的巨轮、崛起的产业、人民日益丰盈的生活,无一不凝聚着党的科学决策和人民群众拼搏奋斗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烟台紧跟时代步伐,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这正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走向复兴的生动缩影。
熔铸深情,让个体命运与家国同频
最动人心魄的,是直抵家国情怀内核的篇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光赋》《一只草鞋》《中国红》等一首首发自肺腑的朗诵,或倾诉炽热的爱国之情,或再现艰苦岁月里的坚韧,或礼赞象征希望的中国红。诗文合诵《青春中国》《红船赞歌》《七月的天空》《葡萄酒城之歌》《七月畅想》,更以宏大气势、激昂情感,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从红船启航到领航中国的伟大征程,让观众仿若置身历史洪流,深刻感受党的伟大与坚韧。
古往今来,仁人志士莫不将个体命运系于国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早已融入民族血脉;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赤胆忠诚,铸就了气节丰碑。新时代征途上,这份情怀历久弥新:科研疆场呕心沥血的攻坚,基层沃土默默无闻的坚守……他们正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当代践行者,用行动书写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告白。
歌曲《共筑中国梦》《我爱你,中国》以悠扬的旋律、真挚的情感,引发全场强烈共鸣,将气氛推向高潮。观众起立挥动红旗,齐声合唱,共同祝愿伟大的党生日快乐,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抒发了人民对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
践行初心,激扬文学的力量与学会担当
烟台市散文学会倾力举办此次盛会,正是期望以诗为旗,在众声喧哗的时代,高扬家国情怀的旗帜,彰显文学不朽的感召力与凝聚力。在信息洪流的席卷之下,文学犹如定海神针,直抵心灵最柔软处,唤起人们对生活、社会、家国的深度思索。这深刻践行了学会“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的初心。
这场朗诵会,不仅是一场艺术的飨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炼。我们在诗歌韵律中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与家国情怀;同时,也清晰地看到烟台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热爱家乡、建设桑梓的强烈责任感。朗诵者的深情演绎,赋予经典诗句与原创作品鲜活的生命——它们不仅是文字,更是情感的载体、历史的见证、未来的期许。
展望未来,笑看征程壮阔和信心如磐
回望,筚路蓝缕铸就辉煌功业;前瞻,新征程壮阔,前行者信心如磐。走过104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书写了气壮山河的史诗。新时代,党正引领全国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奋勇前行。
烟台市散文学会当继续高擎文学之旗,汇聚星火之力,举办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学活动,以饱含深情的笔墨书写属于我们时代的华章。作为时代的镜鉴与号角,学会应充分发挥优势,团结广大文学爱好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挖掘更多关于烟台、关于中国的动人故事,用文字忠实记录时代变迁,用文学有力传递正能量。
而每一位沐浴在这精神旗帜下的个体,亦当自觉将家国情怀熔铸于日常。作家、诗人应以手中之笔,创作更多讴歌时代、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的优秀作品;广大群众则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中诠释“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于平凡中孕育伟大,为民族复兴的宏图伟业贡献坚实力量。
盛会虽已落幕,余音犹在耳畔,它所激荡的家国深情与责任担当,已如种子深植心田。这场以诗为旗的聚会,不仅照亮了文学前行的道路,更指引我们在追寻梦想的征途上,永葆对祖国、对家乡的赤诚忠贞。
让我们继续高擎这面精神的旗帜,共筑深沉如海的家国情怀。在新时代的澎湃浪潮中,以笔为桨,以心为帆,共同书写属于烟台、属于中国、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壮丽诗篇。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我们的国家将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家乡烟台必将迎来更加璀璨的明天。怀揣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让实际行动诠释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文学的光芒永恒照亮我们奋进的每一步。
摄影:宋协巧、王国伟、刘映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