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技打造的‘蓝色粮仓’,让人大开眼界。作为青年干部,我要把看到的、学到的,实实在在地干出来,为‘蓝色粮仓’建设添把青春柴火。”10日,长岛南隍城乡机关青年干部商又文分享着自己的感受。
7月9日至10日,长岛南隍城乡精心开展了一场“经略深蓝·青春赋能”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机关年轻干部走出办公室,一头扎进北隍城乡、“经海”系列智能网箱平台、南隍城海洋开发公司等地,边走边看、边学边议,亲身感受现代海洋产业的脉动,领略现代渔业的风采。
活鱼暂存、低温净化、精准分割……在北隍城乡,年轻干部们见识了三文鱼从育苗、养殖到加工、运输的全流程生产线。现代化的加工流水线高速运转,严格的品控体系一丝不苟,冷链物流环环相扣。大家看得仔细、问得认真,对“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背后的产业逻辑有了更深的认识。
紧接着,年轻干部们登上“经海007号”深远海智能养殖网箱平台。这座“海上城堡”可不简单,它集成了水质监测、自动投喂、风浪预警等多项“黑科技”,一年可培育110多吨真鲷等优质鱼种。网箱为啥这么抗风浪?智能系统怎么管好这片海?真鲷宝宝怎样科学投喂才能长得好?从鱼苗到成鱼的成长是啥样的?工作人员掰开揉碎地讲解,听得大家连连点头。更有意思的是,年轻干部们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自体验了一把喂鱼的活儿,过足了“海上新渔民”的瘾。
带着问题看门道,边看边想谋发展。实际上,在出发前,南隍城乡就为参加观摩的年轻干部们提前布置了思考题,让大家带着问题去观摩:“陆—海—岛”联动的养殖模式妙在哪?“蓝色粮仓”的宏伟蓝图怎么一步步实现?三文鱼产业链如何环环相扣?智能网箱养真鲷的高科技体现在哪儿?更重要的是,透过眼前的“蓝色粮仓”,其背后有多大的产业发展天地?
同时,活动还组织年轻干部实地观摩岛内虾夷扇贝、海带、海胆等传统生态养殖产品。年轻干部们蹲下身子,与养殖单位负责人深入交谈,全面深入了解企业、岛内养殖户的真实生产经营状况、存在困难及发展需求。大家既摸清了“家底”,也征集到不少助力南隍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金点子”。乡里鼓励年轻干部们要把看到的、学到的、想到的,都带回工作岗位,围绕“一条鱼变成一条龙”的产业链思路,甩开膀子干,勇担使命、实干争先。
观摩结束后,一场热乎乎的座谈交流会随之展开。年轻干部们你一言我一语,结合自己的分工,分享各自的收获和思考。大家互相点评、补充,碰撞思想的火花。这场座谈交流会,不仅让大家更懂“蓝色粮仓”的新故事,更激发了年轻干部的创新思维,引导年轻干部们争当锐意改革的“闯将”。
近年来,南隍城乡始终把培养年轻干部当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的重中之重,特别注重提升年轻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借助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建设的位置优势,充分利用深远海智能网箱、经海南隍城基地等现场教学点开展系列观摩学习实践活动,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适应高质量发展、充满活力的“生力军”,让青春力量在蔚蓝的大海上澎湃激荡。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刘亚楠 孙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