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字:峻青
《烟台散文微刊》2025 第 38期
(总第 908 期)
主办:烟台市散文学会
协办:烟台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
名誉主编:綦国瑞
主 编:邓兆安
执行主编:崔景友
本期执编:乔 双 王兆娟
茶具里的时光与情怀
◎高润武
在我书柜里摆放着蓝色茶叶罐和公道杯,上面的兰花图案,栩栩如生。这是我在旧货市场,十元买下的,但却如珍似宝地收藏于此。
烟台产的灯塔牌瓷茶具,承载着往昔的记忆,凝聚着我对过去岁月深深的眷恋与情怀。
犹记得初入单位时,那烟台产的灯塔牌茶杯,宛如优雅的使者,静静伫立在招待客人的桌案之上。茶杯底部“中国·烟台”的标注,简洁而有力,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深厚的底蕴。杯身绘制的蓬莱阁图案,在不同色彩的映衬下,展现出别样的风姿。黄色的,似暖阳洒在古老楼阁之上,透着一份庄重与温暖;蓝色的,如碧海蓝天间的仙阁,带着几分神秘与空灵;鸭蛋青色的,则展现岁月沉淀后的质朴,散发着宁静而悠远的气息。这些茶杯大多通过供销社向外销售,它们从工厂出发,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一抹亮丽的色彩。
随着时光的流转,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而来,乡村代销点和供销社网点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同那些远去的旧时光。曾经需要托关系走后门才能谋得供销社的“站栏柜”售货员岗位,被开放的贸易市场中零售商品的农民和下岗职工所取代。随处可见的灯塔牌茶具,也渐渐在市面上难寻踪迹,仿佛它们也被卷入了时代的洪流,只留下模糊的记忆。然而,缘分总是奇妙的。2010年的一次古玩市场之行,那些熟悉的身影,竟如失散多年的老友,再次出现在我眼前。
一位摊主面前,成盒摆放着灯塔牌茶杯,一盒两个。我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迫不及待地蹲下身子。凑近细看,许多盒子已有些破损和发霉,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与摊主交谈后得知,这些竟是供销社和农村代销点的存货,它们在时光的角落里沉睡了许久,等待着有缘人的唤醒。当摊主说出“五元一盒”的价格时,我毫不犹豫地将四盒茶杯收入囊中。回到家中,我轻轻打开一盒,仔细地将茶杯洗净。当滚烫的茶水注入其中,袅袅茶香升腾而起,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又回到了刚参加工作时的那段青葱岁月,那些与同事们围坐交谈、共品香茗的场景,如电影般在眼前一一浮现。
又过了些时日,在古玩市场的一隅,一套蓝色的瓷茶具,吸引了我的目光。一只公道杯,一只带盖的茶叶罐,杯身绘着淡雅的兰花图案,仔细端详,正是那熟悉的烟台产灯塔牌。那蓝色透着一种深邃与典雅,让人移不开视线。我快步上前,与摊主攀谈起来。原来,这是摊主家中的老物件,因拆迁才重见天日。当得知只需十元一套时,我毫不含糊地买下。回到家,将其洗刷干净后,郑重地放在办公室的书柜中,闲暇之余,便细细观赏。那细腻的瓷质,精美的兰花图案,仿佛每一处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让我沉醉其中。
然而,命运总爱捉弄人。在一次调换办公室时,不慎将茶叶罐盖打碎成两瓣。那一刻,心中的遗憾如潮水般涌来。那破碎的,不仅仅是一个盖子,更是我对那段美好时光完整的回忆。此后,闲时我便穿梭于旧货市场的各个角落,目光急切地搜寻着,希望能再遇到这样的茶叶罐,以弥补心中的遗憾。但时光悠悠,终究未能如愿。无奈之下,在网上购得一种胶,小心翼翼地将碎盖粘合在一起。如今,这套瓷茶具如同稀世珍宝般,静静存放在家中的书柜中,承载着我的思念与珍视。
每当看到茶具上的兰花,那句“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采;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便萦绕在心头。这兰花,生于茶具之上,恰似君子般,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坚守着自己的淡雅与高洁。而这些烟台产的烤瓷茶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它们在时代的浪潮中,虽历经风雨,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与情感。
时代在不断变迁,市场经济的浪潮推动着社会飞速发展,新的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那些承载着岁月记忆的老物件却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每一件都蕴含着前人的智慧与心血。正如高楼大厦平地起,却离不开坚实的地基;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亦是在历史的积淀之上逐步实现的,绝非空中楼阁。
这些烟台产的茶具,它们不仅仅是精美的器物,更是我与过去时光连接的纽带。在它们身上,看到了岁月的流转,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无论时代如何变幻,那些美好的记忆与情感,都值得我们永远珍藏在心底。而我们,也应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时回首,从历史的宝藏中汲取智慧,让过去与现在交织,共同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未来。
手捧温暖的茶杯,立于窗前,看着窗外的林立高楼和花木葱茏、曲径通幽、亭榭错落有致的公园,品味并分享着时代变迁所带来的红利。
注: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