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交通”前景喜人 2035年实现一小时通达胶东

水母网• 2025-07-07 09:06:16 •

水母网7月7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夏丹 杨健)全域高铁覆盖、机场T2航站楼投用之后,“大交通”日新月异的烟台,下一个10年如何“进化”?近日,《烟台市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规划(2023—2035)》正式公示,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面向东北亚的重要门户的行动方案,愈发明晰。

10年后,烟台市民出行有多便捷?规划拿出了满满的“干货”:至2035年,烟台区域枢纽竞争力显著增强,实现1小时通达胶东、2小时通达济南、3小时通达四大城市群,1日通达欧美;城市空间组织效率显著提高,实现10分钟上快速路,20分钟上高速路,30分钟抵达对外枢纽;城市交通出行品质显著提升,绿色出行比例力争达到75%,路网密度达到约8公里/平方公里,停车泊位供给率达到1.2个/辆;交通模式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智能网联道路里程达到200公里,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100%。

“大交通”普惠市民,机场、高铁站等枢纽建设是重中之重。规划提出,有序推进机场改扩建工程,适时建设二跑道,加快推进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工程衔接机场航站楼,加强城市快速路与机场的衔接,规划蓬莱、栖霞、莱阳、招远、海阳等通用机场布局。预留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形成由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共同组成的铁路网络,实现县级单元铁路全覆盖,以烟台南站、烟台站为主要客运枢纽,提升烟台西站、蓬莱站枢纽功能,加强蓬莱东港站、大季家北站、福山东站、旺远站主要货运枢纽布局。

着眼市民出行“再提速”,规划提出建设里程约180公里的“一轴一横三纵”快速路,提升两条里程约30公里的主线连续主干路;规划跨夹河截面形成11条通道,跨龙烟铁路截面形成23条通道,跨黄金河截面形成7条通道,跨辛安河截面形成6条通道,中心城区集中建设区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

为让游客、老人、儿童都享受到交通提速带来的红利,我市还将规划建设安全连续、便捷可达、全龄友好的慢行系统,加强适老化与儿童友好街道改造,打造滨海、滨河、山野、城市四类绿道系统。同时,结合城市更新增设停车泊位,推进低空交通、自动驾驶(车路云一体化)、出行即服务(MaaS)等新交通业态在烟台创新实践。

分享到:

新闻精选

烟台:防暑降温措施为工人撑起清凉保护伞

水母网
07/07 09:11

烟台夏日“热经济”持续热闹 饮品市场人气高

水母网
07/07 09:10

烟台“大交通”前景喜人 2035年实现一小时通达胶东

水母网
07/07 09:06

烟台搭建公铁水空“黄金平台”120余家企业面对面交流

水母网
07/07 09:06

烟台今语|向“指尖形式主义”亮剑

水母网
07/07 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