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学校的“点子”校长,究竟在校园施了什么妙计?

水母网• 2025-06-23 14:34:22 •记者 张奕 通讯员 王春力

水母网6月23日讯(记者 张奕 通讯员 王春力)走进烟台市芝罘区康和小学的校园,迎面而来的是古朴又充满童趣的“和风文化长廊”,文化长廊里有一个“校园吉尼斯”冠军墙,在校园深处,体育馆、户外课堂、英语角……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而这些都源自“点子”校长牟锋剑。

“学校打造和风文化长廊有三个目的,首先为了学生安全,从教学楼出来可以通过长廊直接去食堂,体育馆,遇到雨雪天气,放学的时候,学生们在长廊里等着家长来接。”牟锋剑介绍说,这几年学校功能室比较缺失,我们把音乐美术课搬到户外,既解决了空间的问题,对学生的视力保护也起到积极作用。

据牟锋剑介绍,长廊的主题是“乐读”“颖悟”“善谈”,让学生在长廊里自由自在的阅读。

正在长廊里上音乐课的四年级八班学生周淑菡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学校的音乐长廊,这里有新鲜的绿植,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中午大家可以在小舞台上尽情的唱歌跳舞,非常开心。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根与魂,《康和赋》便是点睛之笔,学校创作《康和赋》的初衷是希望凭借"铺采摛文"的汉赋气度,呈现学校从零起步建设校园文化的艰辛历程,展现独具魅力的校园景观。

此外,课余时间在英语长廊里和同学们一起练习口语,通过阅读英文读物提高英语水平,是学校的积极举措,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今年学校打造了英语长廊,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英语氛围。”英语教师张春梅介绍说。

体育大课间分为上午和下午两部分,上午以体能锻炼为主,下午以分组技能为主,上午的体育大课间以“体能锻炼”为核心。学生们在节奏明快的音乐中,跟随老师完成热身运动、跳绳等项目。下午,学校根据学生兴趣与特长,开设篮球、足球、跳绳、踢毽子等项目,让学生在热爱中挖掘潜能,在竞技中收获成长。

2019年建校的康和小学,在2024年送走了首批毕业生,“有晴园”是学校为毕业学子打造的一片“成长林”,承载着年少的回忆与未来的期许。每年毕业季,学校会组织毕业生亲手栽种树苗。从挖坑、培土到浇水,每一步都凝聚着对母校的眷恋。学生为树苗挂上定制铭牌,刻下姓名、班级与寄语(如“愿此树与梦想共长”“感恩师恩,铭记同窗”)。这些树木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成为校园独特的“时间胶囊”,见证一届届学子的蜕变。


分享到:

新闻精选

烟台:防暑降温措施为工人撑起清凉保护伞

水母网
07/07 09:11

烟台夏日“热经济”持续热闹 饮品市场人气高

水母网
07/07 09:10

烟台“大交通”前景喜人 2035年实现一小时通达胶东

水母网
07/07 09:06

烟台搭建公铁水空“黄金平台”120余家企业面对面交流

水母网
07/07 09:06

烟台今语|向“指尖形式主义”亮剑

水母网
07/07 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