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字:峻青
《烟台散文微刊》2025 第 34期
(总第 904 期)
主办:烟台市散文学会
协办:烟台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
名誉主编:綦国瑞
主 编:邓兆安
执行主编:崔景友
本期执编:乔 双 王兆娟
《烟台日报》引领我圆了作家梦
◎杨强
在我的生命中,《烟台日报》宛如一颗璀璨星辰,散发着独特光芒,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它不仅是烟台市委机关报,更是陪伴我成长、引领我走向作家梦想彼岸的挚友与导师。
初遇:懵懂中的向往
小时候,《烟台日报》就时常出现在家中。长辈们闲暇时,总会坐在藤椅上,认真翻阅这份报纸。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报纸上的文字就像一个个神秘符号,虽然懵懂,却有着一种莫名的吸引力。阳光洒在院子里,长辈们时而轻声念出报纸上的新闻,时而与家人分享有趣的故事,那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记得有一次,父亲指着报纸上一篇关于烟台海边日出的散文,轻声读给我听。那些优美的词句,仿佛有一种魔力,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金色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早起的渔民迎着朝阳出海……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也在心底种下了一粒热爱文学的种子。从那以后,每次看到《烟台日报》,我都会不自觉地被上面的文字所吸引,尽管很多内容还不能完全理解,但那种对文字的向往却在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结缘:追梦路上的起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写作的热爱愈发浓烈。终于,在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鼓起勇气,将自己写的一篇散文投递给了《烟台日报》。那篇散文,是我花费了许多个夜晚,精心打磨而成的。它饱含着我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梦想的追求。投稿之后,我每天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那种忐忑的心情,至今难以忘怀。
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在我快要放弃希望的时候,一个电话改变了一切。是《烟台日报》的编辑打来的,他对我的文章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修改意见。那一刻,我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感激。按照编辑的建议,我认真修改了文章,没过多久,这篇散文就刊登在了《烟台日报》上。当我拿到报纸,看到自己的名字和文章印在上面时,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这是我与《烟台日报》的第一次深度结缘,也是我逐梦路上的重要起点。
从那以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我开始更加勤奋地写作,不断向《烟台日报》投稿。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心灵的倾诉;每一次投稿,都怀揣着满满的期待。在《烟台日报》的鼓励和支持下,我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陆续发表了10篇左右的散文。这些散文,有的是对家乡山水的赞美,有的是对童年趣事的回忆,有的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烟台日报》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包容着我的青涩与稚嫩,见证着我的成长与进步。
成长:新闻写作的历练
除了散文创作,我还对新闻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烟台日报》的影响下,我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尝试从新闻的角度去挖掘生活中的闪光点。为了写出一篇优秀的新闻稿件,我付出了很多努力。
记得有一次,为了报道社区里一位老人义务照顾流浪猫狗的事迹,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采访。我每天都会去老人家里,和他聊天,了解他的生活环境、照顾流浪猫狗的初衷以及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采访过程中,我不仅被老人的善良和爱心所感动,也深刻体会到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我都认真记录下来,生怕错过任何重要信息。回到家后,我又花费了大量时间整理采访素材,精心撰写稿件。在写作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如何组织语言、如何突出新闻重点等。这时,《烟台日报》的编辑们再次给予了我帮助。他们耐心地指导我,从标题的拟定到内容的结构,从语言的表达到手稿的格式,都一一为我讲解。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我的新闻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最终,这篇新闻稿件在《烟台日报》上发表,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新闻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在新闻写作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陆续发表了70余篇新闻稿件。这些稿件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从民生问题到文化活动,从城市建设到科技创新。每一篇稿件的背后,都有着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努力。通过新闻写作,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烟台日报》就像一位严厉的导师,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不断鞭策着我,让我在新闻写作的领域里逐渐崭露头角。
2004年3月作者被授予“大众日报2003年度新闻报道优秀通讯员”
感恩:文学素养与价值观的塑造
《烟台日报》对我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作品的发表上,更在于它对我文学素养和价值观的塑造。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阅读《烟台日报》的习惯,从上面的各类文章中汲取营养。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我领略到了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拓宽了我的文学视野。通过阅读,我学习到了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场景,如何通过细腻的刻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何运用巧妙的构思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为我的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同时,《烟台日报》所传递的正能量,也深深影响着我的价值观。报纸上那些关于平凡人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报道,让我懂得了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那些对社会正义、公平的呼吁,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公民应有的正义感和使命感。在《烟台日报》的熏陶下,我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了写作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兴趣和梦想,更是为了记录时代、反映社会、传递温暖与力量。我开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手中的笔为弱势群体发声,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望:携手共进,未来可期
如今,《烟台日报》已经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在这80年里,它见证了烟台的沧桑巨变,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崛起与繁荣。而我,也在《烟台日报》的陪伴下,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一名能够用文字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写作者。回首过去,心中满是感恩,展望未来,我愈发充满信心。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烟台日报》将继续发挥其作为市委机关报的重要作用,坚守初心,传递党的声音,反映人民心声。它将以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加新颖的形式,展现烟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而我,也将在《烟台日报》的激励下,不断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烟台日报》引领我圆了作家梦,它是我成长路上的航标、是灯塔,更是我追梦途中的引路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与《烟台日报》携手共进,奋力书写更加璀璨的篇章,见证彼此更加辉煌的明天。
注:文中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