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发利 || 不时不食“开春鲜”

烟台散文• 2025-02-28 09:11:17 •

图片

题字:峻青

《烟台散文微刊》2025 第 9期

(总第 879 期)

图片

主办:烟台市散文学会 

协办:烟台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

图片

名誉主编:綦国瑞

主  编:邓兆安

执行主编:崔景友

图片

本期执编:乔 双

不时不食“开春鲜”

◎戴发利

(一)

先人的智慧一直在教导和启迪我们。

从早春开始,“不时不食”的饮食观又伴随一年四季、寒暑交替,循环往复。春夏秋冬,此种滋味,变的是时节和食材,不变的是蕴含其中的饮食态度,以及关于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不时不食”来自《论语》,有的解读为“不到吃饭时,不食”;有的解读为“不到成熟时,不食”;今人则更广泛理解或演绎为“不是各个季节天然生长成熟的,不食”。

顺应天时变化,吃下每个季节应该有的自然的、天然的食材,符合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精神文化传统,符合先人对天地、世界、人生大道规律的认识,符合中庸之道蕴含的“天人合一、不偏不倚、适度平衡”,符合老庄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总之,要遵从自然规律,遵守万物秩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当然,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进步,人类摆脱大自然束缚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在旧有和传统基础上,建立新的、更高级的生产制造食材的方式方法,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方向和道路。尊重“传统”与创造“现代”应该有机统一。所以,今天我们随时可以采购到,或在餐馆里吃到天南海北、异国他乡、四时反季的食材,这令我们的饮食更加丰富充沛,再无匮乏和饥饿之虞。

而此时,“不时不食”更像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一种传统、一种感念、一种小欣喜,像一阵久别的、清新愉悦的清风拂过心头,那新鲜的味道,仿佛回荡着田野山林、碧水清波的气息,听见鸟唱虫鸣,看见鱼虾欢蹦,闻见草木泥土芬芳,透着纯和真、鲜和嫩、清和亮,对食材的品质少了疑虑和焦灼,多了放心和舒心。

尤其重要的是,“不时不食”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盛宴珍品,反而往往是民间百姓、千家万户厨房里、饭桌上的“专属”,都是老百姓所说的“家常饭菜”。时节食材一般都不昂贵,都很普通、很常见、很高产,且有地方特色。一方水土培育了一方食材,一方食材又养育了一方百姓,千百年传承至今。

老百姓离土地最近,最先感受、发现季节变化和万物生息状态。那些把日子过得丰俭有度、井井有条、有滋有味的百姓人家,对一年四季的“不时不食”是熟稔于心的。每逢最新鲜、最应季的食材成熟、收获、上市,家家户户近水楼台,于身边就地取材、及时收获,以对食材烹制的聪明和灵感,不约而同纷纷变出一日三餐的家常美味,还体现着或多或少、或繁或简的仪式感、虔诚感,体现着对生活心满意足、美好期冀的愉悦心情。

以“不时不食”为理由,在外的儿孙可以回老人家里吃顿饭,久别的三五好友可以小聚一番,家庭主妇可以精心钻研厨艺,外地游客可以前来探寻美食之旅……餐桌上,美食是由头、是谈论的话题,再引出亲情、友情、美景以及一切美好,生活原来可以如此有盼头、有兴致。

(二)

过了春节,胶东半岛寒气依然袭人,但早春的气息悄然地、不知不觉已萌发。

早春的风,带着些许温润,吹开了渤海湾的海冰,渔民们驾船出发了。他们要去捕获一种鱼类叫梭鱼,此时称之为“开冰梭”。

图片

渤海湾的梭鱼,一年到头都有,平日里并不出众。水温高时,其生活在河口和浅海,进食很杂,包括各种生物碎屑、淤积的泥沙,使得其肉质松散,带着一股子泥腥气,不受欢迎。但从立春至惊蛰节气的“开冰梭”却大不一样,得到沿海百姓追捧。梭鱼一个冬天沉寂深水越冬,纳少吐多。海冰消融时梭鱼开始上浮活跃游荡,此时其腹内无杂质,肉质肥厚,鲜美异常,民间便纷纷流传“吃了开冰梭,鲜得没法说”“开冰梭鱼金不换”,被誉为渤海湾“开春第一鲜”。

渔民驾船出海捕获之时,还有常年生活在岸边的赶海人,他们拎着一张大网,站在河流入海口的浅滩,瞅准了梭鱼回游的队伍,张网以待,奋力挥撒,大网激着水花罩住一群梭鱼,迅疾收网,便有沉沉的一网兜收获拖上岸来。这种岸边撒网捕获,既可以是营生,也可以是娱乐,赶海人那兴奋、专注、满足的表情溢于言表,在旁观者的羡慕中满载而归。

短短一个月时间,是梭鱼的“受宠”时光。市场的海产品摊位上,一条条梭鱼身材细长圆滚如布梭,眼睛饱满、突出、透亮,鱼鳃鲜红、粘液欲滴,密集的鳞片规整密布,闪烁着青乌光泽,有的甚至还偶尔喘息、蹦跳,如同刚刚破冰跃出水面。

梭鱼富含胶原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营养成分丰富,有着高质量的蛋白质,而价格也很亲民。进入厨房之后,可谓烹调之道多种多样。

若清水文火慢慢煮炖,可保持原汁原味之鲜。尤其是汤汁浓、鲜、滑,喝汤胜过吃鱼肉;而鱼肉的鲜嫩和劲道,也不输于浓汤。文火慢炖,是耐心和火候的功夫,鱼的精华被淋漓尽致地解析而出。

梭鱼还可以酱焖。酱焖是鲁菜的一大特色,浓油赤酱,不像清蒸、炖煮那样香气内敛,而是以旺火、热油、葱姜蒜和大酱爆锅,激发热烈香气,再盖上锅盖以小火焖炖,让酱香慢慢渗入鱼肉,与鱼肉的鲜香结合。待开锅那一刻,热气升腾中,酱焖的香气四溢,甚至破窗而出,飘往满院满街许多里远。

清煮,煮出鲜;酱焖,焖入香。一出一入,异曲同工,美妙至极。

在“无辣不欢”、麻辣风行美食界的当下,梭鱼理所当然地也可以与麻辣结合,于是有了“香辣开冰梭”“剁椒开冰梭”。那满盘火红的干煸辣椒铺盖、翠绿的香葱香菜点缀,白嫩的梭鱼肉就有了开胃伴侣,越辣越想吃,吃得额头冒汗、唇舌麻酥、奋不顾身……在这稍纵即逝的早春里大快朵颐吧,下次再吃,就要等到明年了!

(三)

春饼,一张薄薄、圆圆的白面饼皮,里面包卷着春的翠绿、鹅黄、粉白,春天的头刀韭菜、新发的豆芽、家养的土鸡蛋、刚发芽的大葱,带着水灵灵的早春田园气息来到了餐桌上。

平底锅烙的一张张烫面饼,薄如蝉翼、薄得透明、薄得均匀,劲道酥软,不碎不裂,柔韧有余;四个热菜,韭菜炒肉丝、葱花炒鸡蛋、肉末炒粉丝、清炒豆芽;两个灵魂点缀,面酱、葱芽丝,满满一大桌,五颜六色、春光灿烂。

吃的过程,程序需有章有法、一丝不苟。一张薄饼摊在每人眼前一个盘子里,先抹上少许面酱做底色,放上切成细丝的发芽葱白,夹入适量四种热菜,再规规整整卷成一只手能握过来的细长圆筒或扁圆状,上部分张着口,下部分张口处折叠封口,宛若婴儿的襁褓。

图片

吃春饼可是技术活啊,考验的是每个人的“排兵布阵”和“统筹把握”的能力。薄饼的方寸之地,要容纳这些花样配菜,要适宜、均衡,既要把握共性,也要突出个性。外观既不能鼓胀撒漏,也不能瘦削干瘪;不能咸,也不能淡;偏爱的菜不能无度放,不太得意菜的不能置之不理,只有和谐搭配,才能使各种鲜香交融、糅杂、激发、生成,在面饼的醇和麦香包裹下,产生丰富、饱满的春天口味。最后还要喝上一碗玉米面粥,满口滋润,浑身舒坦。

包卷春饼的过程,也是百姓人家在餐桌上乐呵呵、笑哈哈比“手艺”的过程,包得好的,被别人竖大拇指称赞;包得差强人意的,被别人善意调侃;而那些心灵手巧的家庭主妇,往往顾不上自己吃,给老人包、给孩子包,一顿饭下来,光为别人忙活,自己还未顾得上吃一口。

其乐融融的一家人,窗外是明媚的春光,接下来就要百花盛开了……

(四)

春寒料峭的山野上、大海边,野菜和海菜总是在悄然无声地萌发生长。平日里它们自生自灭,人们不管不问,从未给予特别关心,但正是人的不关心、不参与,让它们具有了绿色、天然、健康的品质。

旷野中的春风打着旋呜鸣着,挖野菜的人三三两两就出现了。这支队伍,以中老年妇女最常见。她们捂着五颜六色的头巾,穿着暂时还不能换下的厚衣服,戴着手套,一手提篮,一手拎铲,在山坡、田间地头找寻。这些野菜,可能源于风吹过来、鸟衔过来的种子,年年萌发年年挖,可是从未失约,从未减少,无论旱涝、冷热、阴晴,春风吹又生,它们的生命力以旺盛著称。

那些妇人们,目光敏捷,动作娴熟连贯,下手稳、准、快,隐藏在草丛中、与各种绿色杂草叶相混淆难辨的野菜被她们一眼相中,迅疾以铲连根挖起,抖擞一下根部泥土,直接装篮,同时一刻不耽误又已经找到了下一颗。整个过程,不慌不忙、稳扎挪移、行云流水,一步一颗收获。在仍然是荒芜底色的早春田野,野菜生机勃勃地透着盎然的绿。最常见的是荠菜、苦菜、马齿苋、蒲公英,分布最广,量最大;面条菜,别名最多,也可叫油瓶菜、净瓶、香炉草,不下十几个名字;米蒿,略带苦味,苦中透香甜;扫帚草,鲜嫩期很短,过了春天很快就老了;山麻楂,带着粗壮的枝杆,只能摘取上部嫩芽;一抬头,看树上,接下来的时间还会有柳树芽、榆树钱、槐树花、香椿芽……

盛野菜的篮子一会就满了,还有人干脆用上了大个编织袋,满载而归,一路春风一路笑声回荡。

图片

回到家后,野菜摘洗干净,去掉枯叶、硬根、泥沙,从清水中捞出,愈发水灵嫩绿。有的可蘸酱生吃,有的凉拌,有的小炒,有的炖汤,最常见的是包饺子、包子,百搭百味,但都离不开一个“鲜”字。那纯天然的鲜,有人说“鲜掉了眉毛”,有人说吃一季想一年,有人说吃了一辈子野菜也没吃够。野菜,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普遍有药用价值,消炎、祛火、止血、明目、止咳、利尿、助消化……老百姓欣喜,挖野菜不花钱,可野菜的美味、营养、功效花钱买不到!

图片

在离田野不远处的大海边,还有同样络绎不绝的赶海人。海潮退却,露出宽阔的礁石海滩,礁石之上布满了青绿、灰褐的海菜。涨潮时,海菜在清澈的海水中怡然生长,如海底森林,茂密分布,随着海流摇摆起舞,鱼儿欢游,蟹子横爬,海蛎子、海螺紧固石上,海参、鲍鱼一动不动,海水中的原生态环境造就了海菜的纯净和鲜美。早春的海水依然冷凉,海菜还未来得及像夏天高温季节那样尽情生长、快速老去,一切都是嫩嫩的。

图片

赶海人掐着时间等着退潮,潮退人进,向着那密布的海菜而去。海菜的品种多样,不是海边常赶海的人还真是分不清呢,海青菜、紫菜、海麻线、裙带菜、鹿角菜,有的以颜色命名,有的以形状命名。收海菜有的用特制木柄铁片“刮子”,有的用破碎的盘碗瓷片,有的用小铁耙,有的直接用手薅,摘下来握在手中,就能闻到浓浓的海的鲜腥之气,大海的味道扑面而来。

正忙活得不亦乐乎时,海水又悄悄开始上涨了,赶海人意犹未尽地跟着潮流往岸上退了,再一看篮子、桶里面的收获,不知不觉间也满了。

那些常年“专业”赶海的,他们收获的海菜,早有市场、饭店、商铺的业主在等着,有多少要多少,有多少也不够啊,因为在顾客面前,早春的海菜永远是抢手货。

而一众市民,收获海菜,是兴趣爱好、是娱乐休闲。海风虽大、海水虽凉,但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期盼。悉心洗去泥沙,清除杂质,就可以烹制美味了。海菜,可以蒜末凉拌,可以搭配海鲜烧汤,可以素炒,但用来包饺子、包子更受家家户户欢迎。海麻线包子、紫菜包子、裙带菜包子、海青菜包子,配上白菜、猪肉丁、大蒜末,可发面、可烫面,各有口感特点。发面包子口感松软、鲜醇柔和内聚,越嚼越香;烫面包子柔韧劲道、汤汁浓郁、鲜香四溢。

野菜包子、海菜包子,包住了春天,锁住了鲜嫩,浓缩了纯真,这是凡人百姓情牵一生的美味,陪伴着每一个春天的到来。

物产丰饶的大地母亲,为人们奉献了一年四季不间断的“不时不食”。胶东半岛,从春到冬,有目不暇接的瓜果、蔬菜、海鲜,水果有樱桃、杏子、李子、桃子、西瓜、甜瓜、草莓、葡萄、苹果、梨;海鲜有海虹、海蛎、鲅鱼、虾爬、海蜇、麦黄蟹……地里长的、山里跑的、天上飞的、海中游的,天天有收获,日日有美食。

“不时不食”,可以从春到冬、从年初到年尾。

(图片由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到:

新闻精选

医疗保障咨询台|临时去省外就医可以报销吗?

水母网
12/10 09:26

社会保险咨询台|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由外省转入有何要求?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市海渔局主要负责人11日接听12345热线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今语|城市宣传语怎容出错

水母网
12/10 09:26

自然资源部烟台海洋预报台发布沿海冰情预报

水母网
11/27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