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野外活动出现这些症状表明身体发生“失温” 救助需知

水母网• 2024-05-22 11:14:29 •记者 吴巧龄

水母网5月22日讯(记者 吴巧龄)据百姓关注视频报道获悉,5月20日凌晨江西萍乡武功山一名女孩在徒步登山过程中因失温不幸身亡。野外活动时,为什么特别容易触发身体失温现象发生?出现这种情况如何自救和如何救助同伙?出发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了解一:身体失温情况触发的原因

1.环境温度过低是导致身体失温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尤其是在没有足够保暖措施的情况下,人体的热量会迅速流失,导致体温下降。比如,在寒冷的冬季或高海拔地区,如果穿着不足或保暖措施不当,就容易发生身体失温。

2.湿度和风力也是影响身体失温的重要因素。在潮湿的环境中,衣物难以保持干燥,会加速身体热量的流失。而风力会加强这种效应,使身体感觉更加寒冷。因此,在雨雪天气或大风天气中,身体失温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3.个体差异也是导致身体失温情况发生的原因之一。不同人的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不同,对寒冷环境的抵抗能力也有所差异。有些人可能更容易受到寒冷的影响,出现身体失温的情况。

4.一些特殊情况也可能导致身体失温。比如,在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运动或体力劳动后,身体容易出汗并失去大量热量,如果不及时补充衣物和保暖措施,就容易发生身体失温。另外,一些疾病或药物也可能影响身体的体温调节能力,增加身体失温的风险。

因此,为了避免身体失温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根据环境温度、湿度和风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衣物和保暖措施,保持身体干燥和温暖。同时,也需要注意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下的身体保暖需求,及时调整保暖措施。如果出现身体失温的症状,如寒战、头晕、乏力等,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

了解二:身体进入失温状态有何症状?

1.体温下降:感觉到身体逐渐变冷,特别是手脚和脸部。

2.寒战与颤抖:身体为了产生热量而自动进行的反应。

3.四肢麻木与僵硬:血液循环减缓导致四肢感觉异常。

4.面色苍白或发青:皮肤因血液循环不佳而显得无血色。

5.言语不清或思维迟缓:由于体温降低,大脑的运作也会受到影响。

6.心跳和呼吸加快:身体为了保持体温而增加代谢。

了解三:身体失温如何自救措施?

1.寻找避风处:避免冷风直接吹拂,减少热量流失。

2.增加保暖衣物:多层穿着,利用衣物之间的空气层保温。

3.摄取高热量食物:如巧克力、坚果等,为身体提供能量。

4.保持身体干燥:湿衣物会加速热量流失,尽量更换干燥衣物。

5.相互取暖:与他人拥抱或共享热源,利用体热保暖。

6.及时寻求救援:若情况严重,应尽快联系救援人员或寻求附近人员的帮助。

请注意,预防失温同样重要。在户外活动前,应充分了解天气情况,穿着保暖合适的衣物,携带必要的保暖用品和食物。同时,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强度,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在户外活动中,保持警觉,及时察觉身体的不适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了解四:同伙发生失温现象时如何救助?

当同行人员发生身体失温状况时,救助应迅速且有序地进行,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救助步骤:

1.立即安全转移:将失温者迅速转移到避风处,避免继续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如果是户外环境,可以躲在岩石等遮挡物后方,或者尽快搭建帐篷进行救援。

2.冷面隔离:使用睡垫或其他绝缘材料将失温者与地面隔离,防止体温进一步流失。

3.更换干燥衣物:迅速帮助失温者更换掉潮湿的衣物,用干燥的织物擦干身体,以减少热量的进一步散失。同时,用睡袋或厚衣物将失温者全身包裹,以保持体温。

4.核心区域加温:针对核心部位进行外部加温,如使用热水袋、发热贴等,对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需要注意的是,不应直接对四肢进行加温,因为这可能加剧低温血液回流带来的风险。

5.避免过度刺激:对于严重失温的个体,避免进行四肢加热或喝热水等过度刺激的行为。大量低温血液回到循环可能带来低血压和体温进一步降低的风险,增加复苏失败的可能性。

6.心肺复苏与及时就医:如果失温者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尽快联系专业医疗人员并安排就医,以便进行更全面的治疗。

在救助过程中,保持冷静、迅速行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了解失温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对于防止失温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新闻精选

烟台:5000户数据采集 助力“城市体检”

水母网
08/02 09:14

烟台天气预报:今天有雷阵雨 市区最高温31℃

水母网
08/02 09:14

社会保险咨询台|怎样办理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手续?

水母网
08/02 09:14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17.96亿元

水母网
08/02 08:46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枢纽城市,阔步走来

水母网
08/02 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