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 | 记者在祖国东西南北中记录龙年新春

水母网• 2024-02-18 08:29:21 •

编 者 按

农历龙年新春佳节期间,本报记者或留守烟台或返乡过年或旅游迎新,在祖国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域感受锦绣中国年不一样的烟火,见证新时代的巨大变迁,记录城乡的勃勃生机和发展脉动……

image.png

山东威海 环翠区 

看日出,赏海景,过大年

烟台与威海同为“有海又有雪”的北方城市,是不少“南方小土豆”心目中的理想的旅游目的地。赶大集、包饺子、蒸饽饽、走亲访友,是两座城市春节时相似的“规定动作。从烟台回到威海过年,我看到大街小巷都挂满红灯笼,节日的花灯在公园、海边亮起,感受到烟威两地满满的年味儿。

除了阖家团圆的守岁之夜,春节更是“打工人”一年当中不可多得的小长假。今年春节最为不同的,要数威海马路上随处可见的外地车牌:火炬八街上全天“满员”;布鲁威斯号前的海滩上,海鸥与人群共舞;早上6点半的半月湾沙滩上,几百人共同见证海上日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行“过年”,各地游客到威海各个景点拍照、打卡、发朋友圈,构成了威海独特的“年味儿”。

2月16日正月初七,早上6时30分,当霞光铺满半月湾海面,在岸边沙滩上,等待看日出的游人已等候多时。6时41分,一轮红日缓缓地从海天交接处升起,人们纷纷举起相机、手机,记录这精彩的瞬间。

“第一次来威海看日出,心情特别好,希望为新一年的工作生活带来好运气。”来自河北廊坊的程晨、程雪娜说,他们是前一天用了7个多小时自驾来到威海的。假期剩下的时间不多,他们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猫头山、火炬八街、布鲁维斯号等,都是本次行程中的打卡地。为了更好地感受威海的美景,他们打算夏天再来威海洗海澡、吃海鲜,感受大海风情。

“虽然我对威海并不陌生,一直很喜欢这里的人、这里的海,但是来这些近几年爆火的网红打卡地还是第一次。”在游人摩肩接踵的火炬八街,来自福建厦门、老家烟台的朱苗苗说,火炬八街转角遇到海、扑向大海的怀抱、融入海天一色的独特气质,成就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让她感到不虚此行。

“要说这次来威海的遗憾,那就是没遇上大雪。”朱苗苗笑着说,下个冬天再来时,希望能赴一场“有海又有雪、可以共白头”的大雪之约。

搁浅的布鲁威斯号、破晓时分的半月湾沙滩、每年前来过冬的西伯利亚大天鹅,逐渐成为了威海特有的网红打卡地。作为原本典型的季节性旅游城市,威海也终于找到了冬季春节假期的“爆点”。

在“年”的氛围里,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来威海旅游,威海的名字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在新的春天里,我更加能感受到威海蕴含的蓬勃生机,也期望看到这座城市崭新的未来。

YMG全媒体记者 衣玉林 摄影报道

西

四川达州 达川区

坝坝宴,团汤圆,看川戏

今年春节,记者回到了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达县)老家过了一个川味版的大年:吃坝坝宴流水席,感受了久违的川东北农村淳朴热闹的乡情民俗;与亲人一起团汤圆、吃汤圆;走上乡镇年文化场地展示区,与父老乡亲们一起在露天戏台听川戏,看神奇的非遗物质文化“变脸”艺术……

不久前,在二爹家的堂哥把10多年无人居住的老屋翻修后,建了一幢别墅式建筑。新屋落成,他邀请安居烟台养老的他大爸、大妈,也就是记者的父母回乡相聚,共话这几十年的奋斗历程。

堂哥20多岁时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最终在福建开办了一家服装厂,外贸订单火爆生意兴隆。他说,这些年自己一人拖家带口地在外奋斗,对故乡十分思念。记者本人也是如此,到烟台工作后,老屋就如同鲁迅先生对“故乡”的记忆一样,时时刻刻萦绕在内心深处。

临近春节,记者陪着耄耋之年的父母一同回到老家省亲。堂哥把新屋落成庆祝的日子定在了农历正月初六,邀请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的乡亲们一起在新屋院坝内吃坝坝宴。

坝坝宴也叫“九大碗”,是四川地区一种传统特色流水宴席。当天,100多位多年未见的老邻居、老朋友们汇聚一堂,共叙这些年来的变化,流水席上,欢乐融融的氛围,大家热情地举杯相庆,幸福的感情溢于言表。

和北方吃饺子不同,记者老家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团汤圆、吃汤圆。堂哥家的嫂子、堂妹和妹夫每天一大早就把火炉烧得旺旺的,包好汤圆等水沸腾之后轻轻地投入锅内。汤圆煮熟后大家一边念着儿时的歌谣,一边开始吃汤圆,随着香香糯糯的口感,暖暖甜甜的年味瞬间就上来了。

今年的网红视频“打铁水”,是记者老家春节习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水”须挑选那些勇猛的“铁匠”手艺人,将融化的铁水一手抛向夜空,再用木板猛地击,铁水瞬间炸开花,犹如一团绚烂的烟花,煞是好看。

在春节文化项目中,川戏以其特有的清音、高腔让人们如痴如醉,川剧特有的变脸表演则是整个节目的高潮,身着戏袍的演员来来回回地变换着各种脸谱,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今年,当地政府推出了“老家达县 宜美达川”的城市宣传语。“老家达县”给我们这些外乡游子一份亲近感,“宜美达川”又带来一种城市新定位的内涵。短短几天的春节假期,每天站在家门口眺望着远处的连绵起伏的铁山,与亲朋好友们的相聚叙旧,吃着家乡美食,赏着绿水青山的美景,让我这个在烟台“乐不思蜀”的川娃儿对故乡又恋恋不舍起来了。

YMG全媒体记者 何晓波 摄影报道

海南万宁 兴隆镇

一觉醒来是春天

沿着太阳河,穿过茂密的橡胶园,就来到了海南万宁市兴隆镇。南国的春节,和北方一样的是,处处洋溢着张灯结彩的“中国味”,不一样的是,空气中时时飘散着咖啡糕点的“南洋香”。

“侨乡”兴隆位于万宁市东南海岸线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来自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纷纷归国,来到海南开垦荒地、发展经济,建起一个个保留多元文化的“华侨村”。

离兴隆农贸市场不远,一家名叫南洋风味餐厅的饭店最近比较“火”。这家餐厅的口味以东南亚风味为主,前来品尝美味的顾客络绎不绝,需要提前取号。记者品尝了斑斓糕、椰子糕、木薯糕、清补凉、香茅炒鸡等特色美食,餐后再来上一杯兴隆咖啡,细细品饮,在椰风海韵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休闲时光。

年逾七十的陈女士,9岁时从印尼万隆回到海南兴隆。比起出门走亲访友,她更乐意起床后冲一杯本地咖啡,喝完便开始制作印尼风味千层糕。新鲜出炉的糕点,有些被他装进盒子,准备寄给广州、厦门的归侨老友。“很多归侨吃到千层糕,就会想起还留在异国他乡的亲人和朋友。

春节期间,兴隆“巴厘村”景区游人如织,景区负责人陈绍生忙得一刻也停不下来。这个以归侨文化为主题的景区,面积虽不大,却满满当当“装”下了海南南洋归侨回归故里、艰苦创业的历史事迹和文化。

山门、浮雕、神龛、瑞兽……来到“巴厘村”的游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浓浓的东南亚风情。陈绍生介绍说,该景点现在已是一个展示归侨文化和南洋文化的窗口。景区有些节目还邀请了来自东南亚的演员,和游客一起互动过新年。

高大碧绿的椰子树,金色细腻的沙滩,广阔无垠的蓝色大海……海滩为纸,海浪作墨,冲浪者尽情泼墨。大年初一上午,站在日月湾边,可以看到海浪不停地冲向沙滩。波涛上,人影跃上又沉下,仿佛自由的飞鱼在浪中穿梭。“今年春节小长假,带着孩子们来这边学习冲浪,太开心了!”来自山东烟台的张女士说。

YMG全媒体记者 全百惠 摄影报道

黑龙江海林 横道河子镇

小镇老宅成网红

黑龙江海林市横道河子镇邮电路29号,是我家祖孙三代生活50多年的老宅,如今,已成了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初五上午,我和家人来到阔别一年的老宅。没想到,老宅今年成了南方“小土豆”们的打卡地。“尔滨”流量,给到了我老家!

黑色屋顶,米黄色的砖墙、窄门小窗……刚一下车,嚯!一大帮头戴毛绒帽子、身穿羽绒服的游客,正围着我家老房子轮流拍照。

“为啥叫横道河子?因为当年修中东铁路时,要跨过镇里的一条小河,所以就叫‘横道河子’。”面对众多游客,我老爸来了劲儿,现场当起了“导游”。

“这是俺家老房。我今年70岁了,我和我的兄弟姐妹还有我的孩子都出生在这儿,你看那上面的窗户没有?那都是俄式建筑典型的特色,这个墙呀,老厚喽!有一米多厚!住在里面冬暖夏凉……”叔叔们和姑姑们见状也讲起了老房的来历,游客围得越来越多,有人还要合影留念。家人们的脸上,充满着骄傲之情。

说起横道河子,因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兴建,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小镇”。小镇内有俄式建筑256栋,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栋,是中东铁路沿线俄式建筑遗存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小镇。《3D智取威虎山》《闯关东》《悬崖之上》等300多部影视作品在此取景拍摄。

我小时候经常去玩的机车库、教堂都成了旅游景点,爷爷曾经的单位成了现在的“油画村”,连上学走的那条路都建成了“俄罗斯老街”,那红色尖屋顶、黑栅栏、木质车站站牌的俄式火车站,以及火道口,都成了网红打卡地,排队拍照。

谁能想到,小镇的雪,也成为吸引游客前来打卡的一大卖点。在七里地生态村,家家户户房顶上,半尺多厚的雪,衬着黑色木门上挂的红灯笼,土墙上挂着串串红辣椒,雪,成了特别的风景。

原来一个偏僻的小村,沿河建了豆腐坊、煎饼店、黑加仑果汁店……在这里,狗拉爬犁、大雪圈、原木大秋千,都挤着排队的游客,雪野里,到处是游客的欢笑声。

当晚,一位朋友告诉我,海林市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开展林海雪原冰雪文化节、莲花湖冬捕、全国青少年国防体育冰雪大赛等10余场冰雪节庆活动,推出莲花湖冬捕、冰上摩托、马拉雪橇等数十种冰雪体验项目,让游客在猎奇中提升满意度和体验感。

“咱海林,有中国雪乡、林海雪原和童话小镇这几张王牌,明年,人更多!”朋友笃定地说。

YMG全媒体记者 邹春霞 摄影报道

河南安阳 永和镇

“鸽声”唱响美好生活

“咕咕咕,咕咕咕……”大年初一下午,在河南安阳县永和镇刘庄村脱贫户苗德钢的院子里,一只只体形肥硕、毛色光亮的信鸽,正在阳光下悠闲地来回踱步、轻声鸣叫。

“今年过得心里真得劲。”说起过春节,苗德钢脸上笑开了花。去年,他的鸽群不断“扩编”,价格稳步上涨,钱包渐渐鼓起来,日子越过越好了。

因身体原因,多年来,苗德钢无法外出打工,孤身一人的他只能靠种地挣得微薄收入。几年前,一次偶然机会,他接触到了信鸽,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试养了15对。

鸽子繁殖能力强,每年能孵六七窝。而新孵出的鸽子,少则二十天,多则一个月就能下蛋。就在年前,鸽棚“添丁加口”,一下孵出40只幼鸽,把苗德钢给乐坏了。

目前,他的鸽子已经接近400只。老鸽、幼鸽倒着卖,一茬接一茬,每年能卖几千元。对他来说,足够应付日常花销。

鸽子虽小,但浑身是宝。苗德钢说,鸽子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蛋白质物质,具有滋补作用,尤其适合身体虚弱的人群。

“你知道这些鸽子吃什么?跟咱人类一样。” 他解开物料包,里边赫然出现玉米、小麦、大麦、油菜籽、豆类等十几种粮食。好食材养出好品质,他养的鸽子备受收购商的青睐,每次都被一抢而空。

近年来,随着其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认可,鸽子价格也水涨船高。以前每斤鸽子能卖到25元至30元,现在每斤涨到35元至40元,单价足足涨了三四成。

看到市场如此红火,苗德刚也在考虑着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经常去花鸟市场搜集市场信息,从网上了解养殖信息,感觉这个行业很有前景,下一步准备学习笼养技术,扩大养殖规模。”他说,目前的养殖属于散养,虽然难度低,但是规模小,空间浪费严重。如果换成笼养,现有的鸽棚能增加3至5倍的养殖数量。

可是笼养一来技术更难,二来价格更贵,仅笼子就得投资好几万元。苗德钢却一点都不发愁:“要搁以前,这么多的投资我想都不敢想。但脱贫户能享受几万元贴息贷款的政策支持,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苗德钢一直记着这句话,他说,之前帮扶干部帮忙修了房顶、换了新窗,以后要靠自己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

“咕咕咕,咕咕咕……”在嘹亮的“鸽声”里,苗德钢撸起袖子,干得更起劲了。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摄影报道

分享到:

新闻精选

医疗保障咨询台|临时去省外就医可以报销吗?

水母网
12/10 09:26

社会保险咨询台|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由外省转入有何要求?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市海渔局主要负责人11日接听12345热线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今语|城市宣传语怎容出错

水母网
12/10 09:26

自然资源部烟台海洋预报台发布沿海冰情预报

水母网
11/27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