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青绿·浙江推进乡村振兴一线观察(中)|转出“金山银山”

水母网• 2023-07-25 08:52:46 •YMG全媒体记者 慕溯 摄影报道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夏日的浙江,在诗和远方中流淌。

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开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动万千乡村美丽蝶变。

20年间,浙江从生态起步,但不止于生态,在“七山一水二分田”上,兴产业、富农民,实施乡村点亮行动,培育乡村新业态,找到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金钥匙”,创造出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0年来从2.43缩小到1.90的成绩。

守住“绿水青山”,转出“金山银山”。浙江以“千万工程”牵引撬动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打造出一份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本,走出“美丽生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莫干山郡安里度假区。

练内功——

“美丽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正红火

“呜——”,浙江安吉县鲁家村“网红”观光小火车开动了。4.5公里的环村观光线,串起沿途18个特色家庭农场,开出了一条乡村致富路。

鲁家村是“四无村”,没有名人故居、没有古村落、没有风景名胜、没有主要产业,要“振兴”,从何干起?

反复探索,鲁家村梳理出一整套经营乡村的“鲁家模式”:引入社会企业,共同组建经营公司,构建起“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的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模式,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根据规划,鲁家村布局错落,以6个核心农场居于中心村,其余12个农场分布四周,分别以蔬菜、果园、药材、茶叶、竹园等产业为主,并将项目资金转变成村集体股本金,股权全部发给村民,将村民及村集体利益和投资商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让鲁家村有了可持续收益保障。

创新模式,换来“暴涨”。2011年至2022年,鲁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1.8万元增长到610万元,村集体资产从30万元增长到2.9亿元。

“平平无奇”的鲁家村,靠着好生态催生出新业态,孕育出美丽经济。

一进入淳安县下姜村,“梦开始的地方”几个字,述说着下姜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不断追梦、筑梦的历程。

20年前,下姜村缺资金、缺人才,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这样的地里能长出‘金疙瘩’?”

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村里大力发展竹子、茶叶、药材、蚕桑“四叶经济”,并成立下姜实业发展公司,鼓励村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入股,公开招聘“乡村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发展水上游乐等新业态,打造山茶油、米酒等“大下姜”特色农品,年接待游客73.37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4400万元。2022年,下姜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3年的14.5倍。

放眼望去,曾经的“穷山沟”“空心村”,纷纷围绕绿色“练内功”,打出特色,变成“游人如织”的山水田园新样板:

桐庐县芦茨村青龙坞“艺术谷区”成了集群式民宿村落,引进12个特色民宿项目,发展民宿180余家、床位4000余张,树立“青龙坞”民宿品牌;

安吉及时出台露营营地项目暂行管理办法,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全县露营营地发展到47家;

安吉县依托百万亩竹林134万吨碳汇资源,创新推进竹林碳汇改革,探索形成林权统一流转由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碳汇产品由相关机构收储交易,净收益80%反哺合作社的全链条体系;

……

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养生养老、绿色低碳……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串珠成链,放眼浙江乡村,“美丽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正红火,走出一条“美丽生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借外力——

打破城乡界限“数”亮山野经济

浙江,数字经济的“沃土”。

如何把产业数字化的流量导入“数字乡村”建设,浙江以探索实践作答。

位于德清县的水木莫干山都市农业综合体,是浙江省首批未来农场之一,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力求打造出一个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区和科技创新农业产学研聚集地。在数智赋能之下,其番茄可实现全年采摘,1万多株番茄年产量高达125万公斤。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浙江以数字化场景打造为切入口,着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嘉兴市嘉善县,江南水乡,浙沪接轨的桥头堡。

在嘉兴市嘉善县西塘古镇东北面,有一片约3400亩的湖荡——祥符荡,祥符荡潋滟的水光里, 倒映着一座别样的建筑群,这里是祥符荡科创绿谷研发总部。

“不久,这里将成为嘉善北部新的增长极,承载起嘉善的未来。”讲解员介绍。作为嘉善重大科创及产业转化平台,祥符荡科创绿谷集聚了浙大、复旦、清华长三院等长三角高端科研资源,致力于打造示范区科创高地。

善用区域优势和生态优势,嘉善把园区建在水乡上,擦亮“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这一金字招牌。

这样的招牌,在嘉善的田间地头上“矗立”着。

据悉,姚庄沉香共同富裕聚落——水乡SOHO,由村里的老粮仓改造而来,现在已经成为一座载着乡村创新创业梦远航的“船仓”。未来将成为集“农创、文创、科创、乡创、青创”五创业态融合的共富聚落,以“五彩姚庄·水乡SOHO”项目为依托,也将吸引越来越多从事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的新“乡人”入驻,让老集镇焕发出新活力。

生产,创造产品。打破城与乡的“界限”,浙江把城市“产品”搬到乡村,模糊边界,点亮经济。

7月8日至9日,为期两天的莫干山音乐节在郡安里度假区举行,超万人聚集在莫干山郡安里大草坪上,点燃了属于莫干山的音乐盛夏之夜。

莫干山,“四大避暑名山”之一。超越这一名气的,是郡安里度假区。围绕运动休闲,这里搭建了Discovery探索极限主题公园、桨板与皮划艇乐园、JEC郡域马术中心、山野卡丁车赛场、莫野露营基地,还有悬崖泳池,成为长三角国际高端休闲度假重要目的地。

还有新晋运动休闲网红打卡地天际森谷山野度假区,高空探险塔、新西兰滑板车、七彩滑道、高空秋千、竹海漂流、高空玻璃观景台等,自然生态之下,这片700亩的山野变得妙趣横生。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浙江选优育强生态产业项目,吸引高端人才和“大好高”项目,实行“环评一票否决”,逐步构建起“1+5”现代生态产业体系,构建产业融合发展体系,高水平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以全域旅游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率先建设县域大景区……

目前,浙江已建成82条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年总产值2575亿元,辐射带动478万农民就业创业。

归来“香”——

做个闻“香”返乡新村民

在德清县五四村,约有1600户籍人口,外来创业和就业已超500人。

眼前繁华城,归来是吾乡,说的正是一群群闻“香”返乡的新村民。

“五四村美丽又智慧,满足了我对乡村的所有想象,来了三年多从没想过离开。”在木芽乡村青年创客空间,一位创业者这样说。

木芽乡村青年创客空间,是全国首个从乡村旅游项目设计到运营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的创客空间。2019年9月,四川人刘杰他将村里一处闲置宅基地改造成创客空间,目前已孵化企业12家,入驻企业销售总收入达到6000万元。木芽的创立,加速了资本、科技进村,乡贤、青年回村。

这样的“空间”,安吉县余村以“全球合伙人”招募令的形式打造。

2022年7月,余村启动“全球合伙人”计划,并携手周边3个乡镇的17个行政村,引进人才和资本,设立1亿元“余村产业基金”,统筹发展“余村大景区”。目前已有42个项目入驻,吸引国内外青年人才1145人,余村成为年轻人工作和生活的乐土。

乡村,有了空间,让理想有处安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省探索青年人才回归乡村新路径,积极推动实施了“两进两回”(即推动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行动,在落实税费减免、用地支持、社会保障、农村营商环境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共招引新乡贤约30万人,推动了城乡要素的有效流动。

随后,2021年,浙江启动“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

2022年,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产业、规划、技术、数字、文化等“五路人才促振兴奔共富”主题实践活动;

同时,浙江省通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训、“百人千场”名优教师送教下乡等活动,培养集聚了一大批推动乡村振兴的人才。

截至目前,浙江省培训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已达11.25万人次,累计培育农创客超4.7万名,打造出“衢州农播”、丽水“农三师”等一批人才培养品牌。

产业延伸、创新驱动、科技赋能、人才招引……在梦开始的地方,浙江于城乡之间,一步一个脚印走,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记录下中国式现代化的身影,勾勒出乡村振兴的“中国方案”。YMG全媒体记者 慕溯 摄影报道

分享到:

新闻精选

医疗保障咨询台|如何为老人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水母网
05/15 09:28

她拾金不昧获市民点赞 保洁员吕以秀多次将捡到的物品归还失主

水母网
05/15 09:28

烟台牟平区完成21家代理记账机构年度备案

水母网
05/15 09:28

烟台天气预报:今夜南部沿海和内陆地区有大雾

水母网
05/15 09:28

山东首票“两步申报”改革优化试点落地烟台

水母网
05/15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