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6月6日讯(通讯员 曹迁男)为增强学生们对传统节气的认识,更好地领略自然风光,提升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6月4日,南通路小学二年三班组织开展了“探索节气遇见最美时节”研学之旅活动。
早上八点到达植物园后,为破除孩子们对夏季降暑的刻板印象,了解传统文化,带队老师从二十四节气歌开场,耐心地向孩子们介绍了节气特征、历史由来以及趣味风俗等。经过老师对节气的耐心讲解,孩子们明白了原来背诵的二十四节气歌不单单是一首儿歌,而是准确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大家了解了许多和节气有关的传统习俗,比如:在惊蛰这个节气中,传统习俗有蒙鼓皮、打小人、吃梨。在清明的前一天是“寒食节”,禁烟火,只吃冷食,而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预示着春季中播种谷物的时期到来了……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孩子们跟随老师一路边走边学,欣赏植物园各种自然景观,学习植物、昆虫、动物知识。大家第一次见识了没有树皮也能存活的大树,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这棵树干光秃秃的树是什么树呢?它能存活吗?带着疑问大家纷纷找老师寻求答案,在老师的科普下,孩子们才知道原来它叫紫薇树,又名脱皮龙,它的树皮很容易脱落。不过大家不用紧张,它每一次脱皮都是生长的见证。
午间短暂休息之后,同学们在林荫的草坪上开始了此次游学的户外拓展活动,玩起了“齐眉棍”“听声而动”“仓颉造字”等激烈有趣的团队比赛。在好玩又轻松的游戏环节中,同学们一起放飞想象力,一起提高计算力,一起锻炼意志力,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活动中贴近自然,在互动中培养友谊。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研学,将课堂搬进植物园,通过富有趣味的户外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学习之余,放松身心,陶冶情操,也拓展了他们课外知识,掌握节气的特点,认识更多植物,达到了在实践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这次植物园之行一定会成为孩子们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