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将建35公里山海步道环线"两纵三横"系统串联山海城

水母网• 2022-07-18 08:38:56 •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水母网7月18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作为中心城区“12335”建设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市住建局牵头实施、蓝天集团城投公司负责建设的总长35公里山海步道环线项目6月底已正式启动。记者昨从施工现场了解到,芝罘、莱山两个标段已全面启动建设,步道建成后,市民可在步道上惬意徜徉,漫步健身同时“凭山观海”,实现运动、休闲、观景“一举多得”。

两纵三横

山、海、城有机串联成环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正在紧张施工的山海步道环线奇山山体段施工现场,烈日下,施工段一派热火朝天的奋战景象:新建步道已完成清表,正在进行路基填充;小型挖掘机破开顽石,开辟新作业面;羊肠小道上,人头攒动、机械轰鸣。“我们现在所处的施工段,正好是山海步道环线芝罘与莱山的交汇点,也是步道施工中较为困难的部分,目前,我们正集中人手,对现有防火路进行提升改造,全线正按照施工计划有条不紊推进。”烟台蓝天投资开发集团城投公司技术总监、项目负责人刘洋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山海步道环线项目按照“全线设计、示范先行、分期推进”的开发策略,将全程推进项目落地建成。步道环线横跨芝罘、莱山两区,选取市民健康休闲最集中、山海城互动最紧密、步道风貌最佳的岱王山周边35公里作为起步区。山、海、城串联成环,成为通山达海连城的最佳展示区段,建成后将成为市民旅游休闲打卡地。共分为山体段、城市段、滨海段三部分,其中山体段北起芝罘区环山路芝罘中学,南至莱山区竹林路莱山第二实验小学,长度约20公里;城市段约4公里;滨海段约11公里,包括其中现有的滨海步道,纳入山海步道体系。

具体实施上,步道山体段北起芝罘区环山路芝罘中学,南至莱山区竹林路莱山区第二实验小学,长度约为20公里。滨海段北起莱山区海韵广场,沿滨海中路一直延伸至海昌渔人码头,再经虞美人广场最后至黄海明珠,全程大约11公里。城市段是连通山体段与滨海段的横向段,分别有三条线路连通,第一条是由金沟寨立交桥向东的迎宾路,第二条是绿城·诚园位置的枫林路,第三条是沿竹林路到达穿过观海路,再经黄海路,最后到达滨海中路,全程大约4公里。“两纵三横”的布局,将山、海、城串联成环,实现芝罘、莱山两区自然风貌与城市人文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通山达海连城”的实际效果。

因地制宜

“山海如意”引领6处网红观景台

山势巍峨,清风徐徐,碧波粼粼,白帆点点……从山海步道环线芝罘段的核心景观——望海亭的动工处向东北眺望,“无死角”的视野格外开阔,盛夏时节郁郁苍苍的山体,与远方的城市主干道、地标建筑及芝罘湾无缝衔接,山海相映的视觉连续性,让人格外心旷神怡。刘洋介绍,未来,这里将依托得天独厚的地势和视角,打造瞰海览城地标建筑,初定名为“山海如意”:“景点设计规划既提取山海步道形态,外观又如同传统文化中的‘如意’,以山海为基底,以如意为形,寓意攀山观海,祈福如意。未来,市民将可从探出山体的观景平台上,凭空眺望山海美景,将烟台中心城区自然地貌的精华尽收眼底,成为未来港城全新的网红打卡地。”

“山海如意”为市民“观海”提供了绝佳去处,而步道芝罘段的另一景观“开花石”,则是“看山”的理想所在。从望海厅出发沿山而上,一路向南,一块突兀的巨石赫然映入眼帘,刀劈斧剁般的犀利线条,与石缝间遒劲的苍松,恰是中心城区山体的“原生态”;登上开花石向南眺望,起伏绵延的岱王山尽收眼底。“按照规划设计,类似‘山海如意’‘开花石’这样的核心观景平台,共有6处,并根据自然风貌、市民步行需求等,合理布局配置,远期步道全部建成后,市民可根据各自需求灵活安排步行路线,打卡城市美景。”刘洋说,此外,步道还将打造4公里人行登山支线,支线步道采用砾石、台阶打造,力求生态透水。在开花石、望海亭周边地势较陡路段采用木栈道架空,长度约700米,两侧设置防护栏杆。

肩扛手提

“羊肠小道”上揽瓷器活

与传统施工项目迥异,山海步道环线施工多半依托现有山体防火路,尤其芝罘段多在海拔80-150米的山体展开,山势较为陡峭,作业面十分狭窄,部分施工段更是只能全靠人力。时值正午,两台挖掘机在宽1.2米、仅能容两人并排通过的小路上破土动工,将大块顽石逐一清除;而在一边的新开辟作业面上,工人们正挥起镐头,拓宽路面。闷热的天气下,汗水顺着安全帽滴答流下,反光背心上更是一层摞一层的白色汗渍。

“眼下烟台正值汛期,前段时间接连下了几场大雨,山林蒸发量大,尤其在午后,整个工地犹如笼罩在蒸笼之中。”刘洋告诉记者,与平地施工迥异,山体施工不但难度更高、进度更慢,还要对各种突发情况做足预案。“譬如在山坡上施工,我们要预先做好强支护,挖好排水沟,备齐沙袋等防汛物资。尽量避开中午日照最强、蒸发最大的时段,在凉爽时段集中‘抢工期’。”而为确保全线启动建设,只能使用小型设备的项目部,很多机械是从山脚下一步步“挪”到施工区段。未来大量使用的150公斤重的石条台阶,几乎全部要靠“肩扛手提”搬运和铺装。

从位于桃源一品的项目部入口,直至“山海如意”“开花石”等景观点,其间距离数千米,一条看似平淡无奇的石条路,背后却是无数“挑山工”的汗水和匠心。远期,步道将设置多个出入口,周边市民便捷可达;出入口间形成多个微循环路径,能满足市民的差异化运动量需求。

智慧赋能

海绵城市试点贯穿步道建设

烟台“12335”中心建设思路提出,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空间活力,打造绿色环保、安全宁静的慢行系统,进一步挖掘利用好中心城区山海资源。以“串山、观海、揽城”为目标,依托自然山形地貌和滨海岸线,以步道为脉络对自然山体及滨海景观景点进行有机串联;打造集居民休闲、文化旅游功能于一体,通山达海穿城、移步易景成趣的山海特色休闲步道环线,最终实现山、海、城的自然交融。

“我市山海步道环线规划、建设启动前,我们相继前往福州、厦门等地考察,对当地‘福道’、健康步道建设规划亮点进行逐一观摩考察,并结合烟台实际,出台了山海步道环线规划方案。”刘洋告诉记者,烟台作为带状组团城市,中心城区自西向东的蓁山-塔山-岱王山山系景观资源丰富,但常年与滨海一线的景观、步道无法形成联动,未能实现城市生态、文旅和健康出行的深度融合。“山海步道环线定位为一处集绿色低碳生态、功能配套完善、亲民便民利民、文化特色彰显、登山瞰海览城、健步慢跑乐氧、亲子踏青打卡的综合性特色山体步道。这也意味着,未来市民绿色出行、休闲健身有了更加多元的选择。”

一条串起中心城区的“环线”,更是城市能级跃迁的莫大助力。刘洋告诉记者,此前,我市山系虽然分布了多条防火路,但缺少串联,部分年久失修,此次将防火路纳入山海步道环线建设,防火的基础功能将全面提升:“以前要走约500米才有一处消防栓,而步道建成后,每120米就将布局一处消防栓。沿防火路还将引入智能监控、紧急呼救系统等,全面提升消防设施的密度,以及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置能力。”此外,步道建设还将全面提升行人的舒适感和便利度:在依托原有自然景观同时,对现有防火路两侧植被分类实施保留、补栽和新植,并将原有的水泥路面改为沥青罩面。规模较大出入口配套有功能活动区,服务驿站、公厕及停车场等,为市民提供全面综合性服务,使得“慢行”更具人性化的温度。

今年6月,我市成功获批海绵城市国家级试点,此次山海步道环线建设,也适时结合前期规划制定了海绵城市专篇,在城建重点项目中同步推进试点。记者了解到,未来山海步道建设中环境施工力争“零影响”,在人行步道采用渗水式铺装,在主题公园建设下沉式绿化、雨水花园、植草沟等,避免降雨时水流直灌,同时对雨水进行过滤和清洁,使之下渗到绿化带和土壤之中,最大限度保持沿线山体蓄水涵养功能。



分享到:

新闻精选

医疗保障咨询台|临时去省外就医可以报销吗?

水母网
12/10 09:26

社会保险咨询台|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由外省转入有何要求?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市海渔局主要负责人11日接听12345热线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今语|城市宣传语怎容出错

水母网
12/10 09:26

自然资源部烟台海洋预报台发布沿海冰情预报

水母网
11/27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