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12月24日讯(通讯员 田天)三面环海,南与峰山林海遥望,北与望夫礁相邻,相传,唐王东征时曾驻扎此地,因去竹山游玩,北风阻隔不能回归,留在驻地的文武大臣每日到海边观望,因而得名望驾沟,后演变为王沟。王沟村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985年,曾在王沟村发现一处距今3万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东南部发现一处城子遗址,系岳石文化至商代遗址。
因地制宜,王沟村发散“仙境魅力”
优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赋予了王沟村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王沟村乡亲们靠养殖栉孔扇贝发了家,1996年,全村栉孔扇贝养殖面积达800亩,年产贝柱400多吨,但此后,扇贝养殖生产严重受灾,渔村经济损失严重。当“海里捞金”不再可能,求变就成了王沟村的唯一选择。
1998年,王沟村自筹资金800余万元,依托唐王东征传说为主要蓝本,修建了“仙境源”风景区,这是长岛县第一个民营风景区,于1999年7月1日景区工程竣工试营业。
步入仙境源,东观黄海喷薄之日出,西望渤海雄浑之日落,置身此地方真正感悟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意境。仙境源南部有处名扬古今的石龟湾,因为湾内众多礁石形似海龟而得名。《列子·汤问》中记:“渤海之东有大壑,其深无底,中有五山,常随波漂动,上帝使十五巨龟,举首载之五山兀峙不动”。十五神龟完成使命后,得到大帝恩准,择仙境源而居,久之化为石龟。
景区内有唐王李世民东征浮雕、古城墙、亭阁、栈桥、九龙洞、垂钓台、海上游乐场等景观上百处。金蟾洞,紧靠仙境源海边,洞里玉泉潺潺。清冽甘爽。相传古时有只金蟾在此修炼。龙女盆景礁与海狗礁,相传龙王选海中美石做盆景,为女儿作嫁妆,龙女将其摆在仙境源的碧海上,派海狗在此守护。
仙境源东部开口处临海而立,顿感开阔,该村人在此建一亭阁,高大约16米,顺悬崖势造陡峭台阶,左拐延伸出了一架栈桥,栈桥周围划出几处钓鱼台与海上游乐场;右拐直达至海滩,四周悬崖峭壁围成一处半圆湾,实属一静谧之所,滩上卵石约 3 米厚,光洁与柔润。身临仙境源、心情舒畅、飘然欲仙!
灵活变通,王沟村探索渔家乐“长岛模式”
依托景区开发,王沟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次研究论证及外出参观“农家乐”经营,决定带领村民依托现有房舍资源,结合海岛实际干起了“渔家乐”。
在此基础上,创新经营思路,开创了以“吃住在渔家,游乐在海上”的“渔家乐”旅游项目,游人白天乘船观光钓捕,夜晚品尝海鲜和风味小吃,还在海滩开篝火晚会,喊渔家号子,跳渔家秧歌,听渔家故事。
当年由2户党员带头,4户群众加入,经过简单收拾准备后,第一批6家“渔家乐”搞了起来,当年户均收入达6000元。利用自家闲置房间加以改造,开始经营渔家乐,王沟村是渔家乐的发源地。在先行者的带动下,到1999年底全村“渔家乐”业户达58户,由此王沟村率先在全国首创“吃住在渔家、游乐在海上”的“渔家乐”旅游品牌。2000年全村“渔家乐”达80户,村集体申办了营业执照实行“五统一”管理,当年户均收入达万元。
由于该旅游项目集乡村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游客参与性强,深受游客欢迎。王沟村坚持走“旅游兴村”的发展路子,充分挖掘民俗文化,打造旅游品牌,成为长岛“渔家乐”的发源地和最大的接待站,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引导,鼓励群众发展旅游接待,行业管理日趋规范,增加渔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村级十分注重宣传,在促销上下功夫,规范业户的经营行为,提升了民俗文化的知名度,整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促进了”渔家乐”旅游接待的迅速升温,加快了由项目--品牌--产业的转变,推动长岛“渔家乐”的迅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2004年4月份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长岛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也是国内知名非物质(实物)旅游品牌之一,成为经济拉动力大、潜力大、渔民受惠受益的支柱产业。“渔家乐”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渔民闲置的房屋、渔船及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渔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渔家乐”不仅使老百姓从中得到好处,也促进了全村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了富民兴岛。
另辟蹊径,王沟村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近年来,随着长岛渔家乐业户的不断增长,渔家乐经营出现了严重同质化,王沟村的产业优势不再明显,王沟村果断决定另辟发展道路。2014年,投资8700万元率先在全县集中打造了我们目前所在的这一处占地88亩的仿古式高端渔家风情园区,实现集中化、区片化、规模化经营。当年5月园区正式开工,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建设,33栋92户2.8万平方米的渔家楼拔地而起。2017年5月园区正式开园营业,营业户数80户,可同时接待1800人,平均接待标准在300元/人/天。优美的园区环境、标准的服务经营、特色的渔家小楼为街道其他风情园区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以“海田云谷”民宿为例,现有房间34个,床位76个。“五一”期间,该民宿3个院区共接待游客300人,实现毛收入7万元,净利润5万元。其中,1号院平均房价800元/间,是淡季的3倍。效益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区工委开展的“渔家乐 民宿”提升项目。2019年9月该业户率先响应区工委号召,成为我区首个完成省农担贴息贷款业户,共投资280万元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改变以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传统模式,打造新型吃住分离经营模式,按照600/800/1000/1200元的价格梯度分层定价,将净利润比由以往的最高六成提高到7—8成,实现利润最大化。
近年来,王沟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从海上养殖业向陆上服务业转型,向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转型,不断压缩传统养殖产业规模,大力实施岸线修复整治工程,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工作。自2015年以来,王沟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拆除海边育保苗场74处32000余平方米,修复海岸线2公里,一条优美的环海慢行道路穿过海岸。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王沟村投入300余万元对村内道路及污水管网进行改造,硬化道路6000余平方米,敷设污水管网4000余米,引领全村栽种花草苗木5000余棵,新增绿化面积3000余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拆除村内外违章建筑60处4000余平方米,渔村生态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和改善,全村走出了一条向“绿水青山”要效益的产业转型的成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