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7月3日讯(文/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聂英杰)近日,市级重点项目之一的长岛海洋生态文明展览馆和长岛老海岛精神陈列馆开馆了。两馆的建成投用,将成为高标准建设长岛综合试验区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展示长岛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2017年7月1日,省委刘家义书记在莅临长岛调研时指出,要坚定不移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务,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前提,努力把长岛建设成为生态环保宜居的海岛,要求在省级层面确定长岛发展定位,省市县合力推进长岛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研究部署下,构建起以《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规划》为引领、《山东省长岛海洋生态保护条例》为保障、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为载体的“四位一体”顶层设计,并建立了由省发改委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
2019年1月,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工委、管委正式挂牌成立,长岛综合试验区建设,由此正式拉开大幕。
2019年,烟台市将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作为“三重”工作“重中之重”之一,市委书记张术平担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按照“市级支持力度不能低于省级”的标准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上级有支持,长岛有实干!目前,推进长岛保护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健全有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生态建设成效初步显现,基础设施短板和民生福祉得到较大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增强,围绕省委《推进意见》细化分解的102项具体工作事项已全部落实60项,预计年底前将再完成26项,其余16个事项也在持续推进。
山西游客杜宇在“长岛金珠”号客滚船上这走走那看看,不禁发出感慨:“这大船坐着真舒坦,比前几年来的时候好太多了!”近几年,各航线船舶的运力、航速和抗风等级都有较大提高,蓬长航线船舶更新率达76%,运力规模和档次已位居全国陆岛交通领先水平。
船舶缓缓驶入长岛港,放眼望去,长岛港综合枢纽工程正在紧张的施工中。“桩基、承台、承台梁及地下水池施工已经完成,现在正进行主体施工。”工程负责人告诉记者,“长岛对这个工程很重视,县委李书记经常性督导,我们的进度比预期超了很多。”
长岛从群众关心的交通、水、电、教育、医疗等方面入手,强弱项、补短板,不断改善民生福祉,让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海岛群众。交通方面,实行长岛居民免费乘坐公交,综合改造路网29公里,首次实现各类管网一次下地、雨污分流和路面雨水积蓄。供水供电方面,全域双回路和边远海岛智能微电网改造完成;完成海水淡化处理全域覆盖,解决了边远海岛用电不稳、饮水难的问题。医疗教育方面,烟台市委市政府安排毓璜顶医院和烟台二中与长岛医院和学校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合作办医办学、支医支教、远程医疗教育等领域全面开花,医疗教育保障能力大大增强。为民服务方面,开通行政审批网上办理系统,8个远离县城的岛屿在商事登记、市场准入、社会事务等领域实现“办证不出岛”。城乡环境方面,按照“精品精致精细”的理念,围绕棚户区改造和市容市貌提升,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完成美丽渔村标准化建设项目60个。今年,在全区范围开展“长岛一家人,党群心连心”新时代服务群众活动,党员干部全部联系群众,入户宣传政策、听取意见、解决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起综试区建设强大合力。
长岛的改变不仅仅是城市面貌,还有许多不细细体会就无法察觉的生态改善。“以前这里是一座风机,拆除后我们进行了植被回复,你看现在一点风机的痕迹也看不出。”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的冯金鑫指着风机路上的一片桃林说。2017年底,长岛全域的80台风机都拆掉了,自此,风机路上再无风机,有的只是郁郁葱葱的茂盛植被。有人说长岛的山还是那座山、海还是那片海,但又有些不同,因为山更绿了,海更蓝了。
长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将长岛“山水林海城”作为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纵深推进立体生态保护修复。拆除全域80台风机,全部完成10个有居民岛31万平方米裸露山体生态修复治理;岛外车辆“禁进”、岛内车辆“控牌”全面实施,在全省率先构建起全域新能源旅游公交体系,全域禁放烟花爆竹,集中供暖全部实现清洁能源替代,生活垃圾分类启动实施,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累计拆除岸线育保苗场86万平方米,旅游和自然岸线占比由38%提升至80%;完成近海养殖腾退1.26万亩;以《山东省长岛海洋生态保护条例》为总抓手,配套制定了保障措施,生态保护法治化、制度化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在全国率先启动海洋类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各项创建前期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据国家林草局反馈,长岛在国家公园布局中处于优先发展之列。通过持续不间断生态治理修复,多年未见的大叶藻、鼠尾藻等藻类在海岸丛生,白江豚、鲸鱼等高级海洋生物频频出现,斑海豹数量增多,鲍鱼等野生海珍品、渤海刀鱼等传统鱼类资源不同程度出现恢复,东方白鹳、黄嘴白鹭、苍鹰等迁徙鸟类数量明显多于往年,据统计长岛境内发现的鸟类已占全国鸟类种类的24.2%。海岛群众和游客对长岛优良的生态环境纷纷点赞,生态保护的意识已经日益深入人心。
家义书记在长岛调研时提出“长岛在工业发展上要慎之又慎,对绿色环保的旅游服务业、生态渔业要积极发展”。长岛建立了产业负面清单,重点在生态旅游、生态渔业上下功夫。
“改造贷款已经拿到了,在改造中还有什么问题和困难,我们一起探讨一下。”长岛县委书记、县长、区工委专职副书记李俊杰与正在改造民宿的业户进行交流,这是李书记今年第三次走进民宿,调研渔家乐·民宿提升情况。年初,长岛启动了“渔家乐·民宿”提升三年行动,争取省农担公司支持,提供优惠贷款利率,鼓励“渔家乐”业户升级改造。长岛依托生态优势,在增强旅游品质、提高服务标准、丰富休闲度假业态、提升收益上聚集发力,稳步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与银泰集团开展景区运营管理提升、品牌开发推广合作;正在与海南蜈支洲岛洽谈合作,对长岛的庙岛、小黑山岛及周边海域进行旅游开发。开通了南北长山环岛旅游服务系统,获批了全国首个海上3A景区,开发了全省首个智慧旅游云平台,推出了环岛马拉松、海钓等系列赛事,乡村游、海上游等特色游线路火热,游客过夜比例超过60%。
日前,国内首座5G+全景海洋牧场应用深远海智能网箱在南隍城国家级海洋牧场安家落户。“平台上配备有自动投饵机、水下检测等智能设备,还运用了最新的5G技术,今后我们的渔业发展将更智能、更生态。”针对生态渔业的发展,长岛着力在海洋牧场开发、海工装备应用、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等方面寻求突破。实施了海域本底调查,摸清了海域内生态和资源情况。开展了生态海藻场建设,投放人工生态鱼礁,为鱼、贝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等省内外专业研究机构开展长期合作,加强科技指导,推广贝藻鱼等新品种、新技术20项。建立牧场企业+渔户合作模式,实现了大网箱带动小网箱接力养殖、共同致富的产业模式。目前,累计获批4处国家级海洋牧场、6处省级海洋牧场,建成3种类型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下水国内首座5G+全景海洋牧场应用深远海智能网箱、国内首座坐底式深远海智能网箱、省内首座半潜式深水智能网箱,引领近岸养殖向深远海拓展、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
2019年11月,长岛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这个含金量十足的称号是对长岛生态保育工作的肯定,也为长岛继续走好生态道路提供了动力支持。“生态保护生态修复,这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项重点任务,始终要牢牢抓在手上。”李俊杰对长岛的“绿水青山”的路子坚定不移,“既要将我们生态修复的成果保护好,持续用力,让老百姓生活在长岛感觉到真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