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烟台黄渤海新区举行“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该区企业万华化学凭借“以客户导向为中心,自主创新+数智赋能双驱动”的质量管理模式斩获我国质量领域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奖,实现烟台市在中国质量领域最高奖项上零的突破,也成为本年度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这背后,离不开黄渤海新区聚焦企业质量提升核心目标,积极构建“政策引领、精准培育、全流程服务”质量奖培育体系,以知识产权、标准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培育等方面为抓手,多维度帮扶企业,不断提升企业产品、服务质量水平的不懈努力。
烟企斩获我国质量领域
最高荣誉
万华化学是世界聚氨酯行业龙头、全球最有竞争力的MDI制造商、中国化工新材料领军企业,主要涵盖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三大业务,在全球建有七个生产基地、六个研发中心。
“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质量是企业生命之基’的质量文化,践行‘精心操作,极致产品;客户导向,至臻服务’的质量理念,以客户导向为核心,构建从客户需求到客户满意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覆盖企业运营五大价值链。”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张峰表示,万华化学凭借统一的管理标准、统一的业务流程、统一的资源支撑,已在全球各基地高效复制与推广这一模式。
在自主创新和数智赋能双轮驱动的一体化质量管理模式下,自主创新为数智技术提供原动力,数智技术为创新持续升级提供载体,各专业管理职能相互协作和融合,为创新和智造提供强力支撑,促进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目前,万华化学拥有168大类产品,5000多个牌号,质量管理体系可确保每一个产品的质量实现从国内一流到世界一流、世界领先,成为客户的首选。
谈及获得该奖项,张峰表示,在申报过程中,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组织专家团队为万华化学提供了精准指导,开展模拟评审,不断完善申报材料和质量模式总结。在质量创新领域,政府也给予了强有力的赋能,积极推动万华建设国家化工新材料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搭建标准化服务平台,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同时,在万华内部设立质量技术一站式服务平台,派驻专业团队现场办公,提供计量校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全流程技术支持。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建立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护航机制,指导企业完善专利布局战略。“这种深入、务实、高效的政企互动机制,实现了资源的精准高效配置与发展经验的双向反馈,既夯实了企业质量根基,更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张峰说。
上半年16家企业
完成18项国家标准制修订
不只是万华,近年来,黄渤海新区聚焦“质量强区”战略目标,持续强化政策引领、精准培育、全流程服务等,多维度帮助企业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水平,区域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烟台黄渤海新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曹东升介绍,通过建立质量强区和知识产权协同机制,出台《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构建起“顶层设计+政策支撑+激励引导”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建设+卓越管理提升”多维政策合力。
优化知识产权生态,激发创新活力,截至目前,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8000件,高价值专利2500余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48件,持续领跑全市。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抢占行业话语权,围绕高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持续加强标准化建设,全区累计有74家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定标准505项,占全市近六分之一。2025年上半年共有16家企业完成18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制修订,山东创瑞成为全区首家国家级标委会秘书处单位,其主导制定的“3D打印和扫描增材制造服务平台数据保护技术要求”国际标准获ISO/IEC发布。
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夯实质量基础。烟台检验检测产业园高标准建成并完成签约,将落地三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并结合产业链建设联合实验室,成为区域检验检测服务核心载体。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烟台分站顺利落地,填补全省行业空白。
夯实质量基础,提升服务效能,围绕重点产业,实施“一链一策”“一企一策”精准帮扶,累计为45家企业解决质量瓶颈问题78个,推动20余个质量攻关项目落地。推进品牌建设,增强区域竞争力。实施“产业品牌提升工程”,旨在引导企业从“质量提升”向“品牌跃升”转变,成功培育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30余家,省知名品牌、优质品牌50余个,“好品山东”品牌11家。万华化学、衣拉拉、东诚药业入选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品牌总价值达636.7亿元。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通讯员 郭传义 姜乾 文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