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指导,山东省委网信办、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威海市委网信办、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齐鲁网·闪电新闻承办的“高质量发展中国行——冠军制造 工赋山东”网评引导活动启动仪式在威海举行。来自中央重点网络新闻媒体、省主要网络新闻媒体的记者以及网络文明伙伴、正能量网络名人、网评员代表等,走进威海、潍坊、滨州、济南,深入挖掘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1日讯 在滨州市博兴县的一家厨具企业车间内,工人们正专注地打磨每一件零部件,从材料甄选到工艺精控,每一步都严格把关。这些从这里发出的商用厨具,正服务于全国各地的高校食堂、航天配餐等多样化的出餐场景,成为保障日常餐饮的重要支撑。
作为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商用厨具生产基地,博兴县商用厨具产业集群已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这里聚集了2800余家厨具生产及配套企业,年产厨具2000余万台(套),总产值超过350亿元,市场份额占全国的40%以上。
产业集聚:从“单打独斗”到“集群作战”
博兴厨具产业实现了从分散发展到集聚创新的跨越。当地先后规划建设了中国厨都现代物流园、中一厨具电商物流园等园区载体,建成标准化厂房35万平方米,形成覆盖30多个系列、400多个品种、上千种规格的完整产业链。
产业升级离不开创新支撑。目前,博兴县已打造市级以上创新载体平台21个,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专精特新”“瞪羚”企业27家。规上厨具企业全部建立研发机构,研发投入达1.1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5.1%。
智能转型:传统制造的“数字蝶变”
走进山东金佰特商用厨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一批智能灶具。这些产品将通过手机APP实现故障检测和远程遥控,成为“互联网+厨具”的典型代表。
“我们刚处理了后台信息的一个异常,幸亏有后台的提醒,我们及时处理,消除了设备隐患。”当地某职工食堂负责人曹超表示。智能厨房设备大大提高了出餐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改善了后厨工作环境,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博兴厨具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商用智能厨房设备产业大脑入选全省产业大脑名单,全市首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正式投运,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走向世界:从“博兴制造”到“中国智造”
山东金佰特商用厨具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殷文开介绍说:“我们的生产规模在国内是比较大的,年产值在30万台套左右,销售额在10亿元左右,产品远销海内外,包括出口到中东、欧美、非洲、拉美等一系列国家。像国内的话从连锁餐饮到企事业单位食堂,只要有人吃饭的地方,就有我们智慧厨房的存在。”
博兴县积极推行“重点产业+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先后建成公共海外仓8处,拥有进出口实绩的厨具企业近70家,全年出口整体高端厨具30万台(套)。2013年,金佰特公司收购拥有70多年制造历史的意大利coven公司,借助其品牌、渠道和研发优势,产品畅销欧洲市场。
山东基因:实干精神塑造制造品质
“金佰特的发展离不开这片土地的滋养。”企业代表表示。山东人骨子里“重信守诺、务实肯干、追求极致”的实干精神是最核心的内生动力,同时政府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精准培育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外部环境。这种“山东基因”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重信守诺、厚道实干”的品格底色;二是“专精特新”政策与山东制造业土壤的深度融合;三是“敢闯敢试”的开放魄力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结合。
目前,博兴县全产业链培育形成了“中国智慧厨都”区域品牌,累计孵化省知名品牌、优质品牌18个;主导或参与制定各类标准35项,打造企业标准“领跑者”产品认证3件;拥有专利580余项,28家企业获准使用采用国际标准标志。投资9.1亿元建成的中国厨都国际会展中心,正推动“会展+两端集成”新业态发展,加速生产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中国(博兴)国际厨具节已成为国内厨具行业“三大知名盛会”之一,为厨具产业发展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智造”,从滨州博兴到全球市场,这片土地上的厨具产业正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成为山东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生动实践。
闪电新闻记者 冯君裕 吕敏 博兴融媒 泥雪钧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