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烟台市政协召开十四届十八次常委会会议,3位政协委员围绕“发挥‘三核引领’功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提出建议,开展协商议政。
今年以来,市政协组织力量围绕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开展专题调研,并与高校学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形成《关于发挥“三核引领”功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的建议案(草案)》(以下简称《建议案》)。《建议案》指出:“两年来,我市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为目标,取得很大成绩。同时,发展的道路上任务很艰巨,有很多的工作要加强、路径需探索,任重而道远。”
基于此,《建议案》提出了“144”发展建议。“1”即一个目标:坚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44”就是坚持在“四个示范”上选标夺标和坚持在“四大动力”上实现突破。“我们要培育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推广绿色建筑标准,提高城市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环境、大气环境治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碳排放管理,建立健全碳排放监测、核算与交易体系,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实施经略海洋战略,构建企业绿色低碳创新体系。与此同时,要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力、要素聚集力和环境吸引力。”烟台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于向明对《建议案》进行了说明。
协商议政环节,政协委员们立足自身行业,提出了建议。
市政协常委、山东嘉华盛裕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春萌表示,烟台要从“万亿规模”迈向“万亿质量”,迫切需要以产业协同性、关联度为突破口,构建更具韧性、创新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此,他建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全产业链发展的优先序,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有序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以产业协同及关联招商为抓手,做好‘产业链招商’文章。其次,要建立‘链主+创投+政府’三方协同机制,强化金融支撑,建设数字化供应链创新平台,整合16条产业链的研发、生产、销售数据,为企业提供供需对接、技术交易、金融支持等一站式服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打造链式人才培养体系,依托高校设立烟台产业链上的‘微专业’。同时,安排职业院校组建跨企业培训中心给予专业培训,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链’。”
“当前绿色低碳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产业应用仍面临梗阻,核心问题为中试验证环节薄弱且脱节,成为技术转化的主要瓶颈。”市政协委员、山东捷瑞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牟文青说。牟文青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打造基于数字孪生的区域共享中试平台,对选定产线或典型工艺段进行高精度、全要素的数字化映射,通过实时采集、汇聚和分析真实运行环境下的关键数据,为待验证技术提供高仿真的虚拟中试环境,大幅降低物理试错成本;同时,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绿色低碳科技成果产业级数字仓库,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入库成果进行多维度深度解析与标签化处理,引入具备工业数据分析和行业知识的第三方专业机构,为交易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并建立全流程追踪反馈机制。“我们需要通过场景开放+精准激励双轮驱动来激发企业应用活力。一方面,设立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开放试验区或中试服务区;另一方面,部署覆盖核心生产单元的工业数字孪生场景。对在开放试验区成功应用并取得可验证的显著减排效果的绿色技术,给予更大力度的绿色税收抵免政策,对主动开放场景、承担‘试验田’角色的企业或园区,给予优先分配排放指标或技改项目优先支持等奖励。”牟文青说。
市政协委员、恒丰银行烟台分行行长李永浩则围绕活跃资本市场,争创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提出了建议。“建立‘数据+产业’精准遴选、动态管理机制,每年动态更新科技型企业后备名单,构建上市后备资源储备体系;优化申报推进体系,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助力、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格局,针对拟上市企业建立‘阶梯式培育+定制化指导’机制,畅通绿色审批通道,缩短融资周期,提供全流程服务;发展多维度特色金融产品体系,将政府增信、资产盘活、数据风控深度融合。”李永浩说,“积极推动烟台企业发行境外债,通过国际信用证、外币代付、跨境保函、跨境银团、跨境供应链等金融工具,支持烟台企业拓展‘一带一路’、东盟等市场,开辟境外融资新渠道;以‘科创聚焦+场景定制+跨境突破’三维策略,重构债券服务价值链,持续推动烟台地区债券市场扩容;通过机制优化与服务模式创新,重大项目组建专班,激活烟台企业直接融资新生态。”
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既是一次重大发展机遇,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艰巨任务。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将积极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在服务发展大局上持续扛牢担当,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YMG全媒体记者 王瑶
通讯员 郭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