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8月3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通讯员 牟进鹏)“白天在树上‘下雨’,深夜了还在鸣叫,吵得人睡不着。”三伏天,许多小区业主群里,能听到这样的抱怨。记者昨日从烟台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了解到,受高温影响,今年,烟台各种“知了”数量、活动强度较往年略有提升。市民反映的“蝉尿”,即便被淋到也没啥大碍。
早出土叫得欢,都赖高温天
“一般来说,蝉的‘大小年’会有一个周期性的变化。”烟台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工作人员介绍,胶东地区尤其是烟台,比较多的是黑蚱蝉、蟪蛄、蒙古寒蝉、斑透翅蝉、松树细蝉等,生命周期一般在3-5年。这几种蝉的生长周期各自不同,如果一起羽化,叠加出现,就会导致部分年份蝉的数量增多,形成“大年”。此外,气候和天敌的情况也会影响蝉的数量。
今年,烟台地区“知了”出现比往年略早,数量也略有增多,高温提前来临是主要因素。只要土壤温度突破28℃临界值,蛰伏多年的若虫们就会破土而出,迎接仅4-6周的短暂成虫时光。
对于市民反映的“蝉噪”问题,工作人员介绍,当气温突破30℃时,雄蝉的鸣叫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均显著上升。“今年7月以来,烟台高温天气明显,加之很多知了有群鸣现象,一只知了一叫,附近知了随声附和,噪音可能就更大了。绝大部分蝉鸣在人耳可忍受的范围。8月下旬,伴随着多数知了生命周期结束,鸣声将自然消退。”
“蝉尿”虽恶心,成分并无害
如果被“蝉尿”淋到,怎么办?
“蝉主要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刺吸式口器深扎入树木木质部,每日吸食汁液量高达体重的300倍,汁液进入蝉的体内后,蝉会吸收掉其中的糖分和氨基酸,剩余的液体就会排出体外。”烟台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蝉吸吮了过量的植物汁液之后,身体就会变得沉重无法飞行。为了防止被天敌抓到,蝉不得不迅速地把吸入体内的汁液排出去,也就是恼人的“蝉尿”。当身体重量逐渐变轻后,蝉才能飞走。“蝉尿”准确地说,是蝉吸入体内的树汁,而非“尿液”,主要成分是水,包含少量糖和氨基酸物质,是无毒的。
蝉的排泄分时间段吗?如何避免被淋到?记者了解到,昆虫大多是变温动物。早上气温升高之后,蝉就会开始活动、觅食,只要它吸食树汁,体内的水分在积累,就可能会“喷尿”。要想不被“蝉尿”淋头,尽量避免走在树下或者撑伞应对。
抓知了猴要注意安全
“现在知了猴起码1.5元一只,贵的时候能到2元钱,除了自己抓的,还有养殖的。”在新桥经营烧烤店的市民姜女士告诉记者。
知了猴高蛋白、低脂肪,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一家人打着手电在林间地头抓知了猴,更是不少烟台人美好的回忆。然而,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关捕捉知了猴是否违法的争论一直不休。
烟台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工作人员介绍,按照2023年6月国家林草局公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蝉科首次被列入野生动物名录,但并非所有蝉科动物都受到保护,而是特指其中的6个稀有品种,即绿彩蝉、琥珀蝉、硫磺蝉、白带笃蝉、云南碧蝉和云南拟红眼蝉。上述蝉类在烟台地区几乎没有分布。
当然,市民在捕捉知了猴时也要注意安全。近年来,我市夏季时常发生有人夜间捕捉知了猴失足受伤、被困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