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随着气温的持续攀升、降雨量增多、蚊媒活动愈发活跃,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随之显著增加。那么,除了登革热外,还有一种虫媒传染病,它也会引起发热、皮疹、关节痛,它就是“基孔肯雅热”。
01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流行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我国媒介伊蚊分布广泛,近年来境外输入病例不断增加。
02基孔肯雅热是如何传播?
传染源:显性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罕见情况下,可发生经输血或接触患者血液导致传播和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潜伏期:一般为1-12天,多为3-7天。
03基孔肯雅热有什么症状?
1.发热
急起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一般发热1-7天。部分病人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表现为双峰热,持续3-5天恢复正常。常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畏光、恶心、呕吐等症状。
2.皮疹
发病后2-5天,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多为正常,部分伴有瘙痒感,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
3.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通常1周~3周缓解,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4.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脑膜脑炎、肝功能损伤、心肌炎及皮肤黏膜出血。
04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也无疫苗可预防,所以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
1.个人防护
物理防护: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在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
化学防护:裸漏皮肤使用避蚊胺、避蚊酯的驱蚊液,在家中合理使用电热蚊香、杀虫喷雾等。
2.环境治理
伊蚊依赖小型积水繁殖,因此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虫媒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定期清理家中容易积水的地方,如瓶罐、水缸、花盆、杂物堆等区域。
3.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就医时主动向医生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及时准确地开展诊断与治疗。
专家提醒:基孔肯雅热并不可怕,只要防住蚊子,就等于掐断了病毒的 “传播链”。夏天蚊子多,牢记“防蚊三字经”——清积水、穿长袖、用驱蚊、早隔离,这才是最靠谱的 “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