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7月28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邹春霞 通讯员 王晓峰 摄影报道)福山积极推进工业企业设备更新,匹配下游企业更新诉求,加大产品研发供给力度。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福山区共有37个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列入烟台市重点工业项目导向目录,项目总投资98.95亿元,年内计划投资25亿元。
福山区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有利时机,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聚焦汽车零部件等标志性产业链,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政策解读与申报指导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争取资金支持,缓解企业设备更新资金压力,让企业安心换设备,放心促生产。
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逐步落地见效,传统产业抓住机遇,换上新设备,发展新产能,让生产更高效、产品更绿色。作为烟台市工业强区,福山是如何更新设备、抢抓订单、用好政策的?党报记者走进位于福山的多家规上企业进行实地探访。
设备上新 产能翻倍
7月14日,在烟台怡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铆接工位上,机器人旋转手臂,“盯”准车身轮毂部位十几处小孔,就像射钉枪一样,分别将铆钉冲压在既定位置。
这个环节,机器人比人工效率提高了三倍不止。
生产线的更新,成为公司效益提升的缩影,谈起其中的关键,公司分管行政副总经理王维旭爽快地总结道:“设备更新,绿色生产,智能制造。”
“不换不行,新设备解决了产能的瓶颈。”王维旭坦言,客户要求三年内完成1万台订单,新设备能保证产品按时交付。
怡和汽车是专门生产车身的企业。公司为一汽红旗的全系车型进行配套。2024年,企业为各汽车公司生产零部件合计200万台套。随着新能源车型订单不断增长,更新设备势在必行。
“新能源对车身要求轻量化。我们把车身钢板变成了铝板,考验我们的就是冲压和焊接技术。”据介绍,新车身需要将钢件和铝件、铝件和铝件相连接,工厂原有设备无法将两种材料焊接在一起,新进的SPR铝连接设备、FDS铝铆接设备,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2024年10月起,企业投入5000万元,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钢铝白车身自动化改造项目。企业购置焊接机器人、白车身焊接压机、激光熔覆机等114台套设备及工装,预计年底前全部到位运行。
“客户对我们现在的产品非常满意。上完设备以后,好多的知名车企都找到企业洽谈合作。目前我们已与国内一车企谋划共同开发两款铝车身。”王维旭表示,设备更新还为公司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不仅是设备更新升级,技术更迭的步伐也越发密集。跟随他的脚步,记者进入检测调试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对一款新型铝车身进行调试。
“一部铝制的白车身有600-700个零件。铝制零件不仅强度要够,它的硬度、回弹、精度、质量等指标,全部达到钢零件的标准,目前国内还没有全铝合金零件开发。我们企业率先进行对铝车身大型覆盖件、关键件进行开发。”据介绍,企业钢铝白车身研发和生产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伴随产能提升和技术研发突破,2024年,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58亿元,今年1-6月份约为1.4亿元,全年预计达到2.8亿元,增长20%左右。
产线智能 质量更优
走进华域视觉科技(烟台)有限公司装配生产车间,某新能源汽车配套汽车灯具正在陆续下线。
“原先下线一台成品灯具耗时80秒,如今仅需70秒。”行政事务经理高朋告诉记者,新生产线的广泛应用,大幅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今年2024年投入8600万元,进行某新能源车灯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购置自动配光镜、自动防雾线、色漆线等设备,项目陆续达产后,年新增某新能源车灯系列14.53万台(套)。
“今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21.5%,其中海外出口同比增长80%。”公司总经理董悦说,借助智能制造生产线,企业实现了产品质效双提升。
设备更新助推生产流程再造提质,点燃企业内生引擎。类似的场景正在福山多地“上演”:
山东坤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近9000万元进行智能产线改造,助力工厂连续6年产值增长;博世华域烟台工厂通过拓展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和产线改造两个方面的能力,成功实现了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并提升盈利能力,达到了行业内领先水平……
一次次技术改造、设备升级,不断为企业发展蓄势赋能。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产业集群渐成规模。
产业向绿 创新升级
来自福山区工信局的一组数据显示,2022年至今,福山区累计纳入市级技改导向目录项目106个,年均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截至目前,竣工投产项目80余个,累计新增产值约80亿元以上,新增利税15亿元。
“起初很多企业不愿意改,不懂得怎么改,现在更多企业变为主动要改。”福山区工信局负责人表示,设备更新是工业领域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塑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尤其在2025年,福山区工业企业呈现出投资需求旺盛的态势。
据介绍,2025年,福山区共有37个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列入烟台市重点工业项目导向目录,项目总投资98.95亿元,年内计划投资25亿元。其中,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占比20%。
“今年,技术改造项目均集中在产值高、规模大的企业中,且从近年项目情况来看,越是实施技改,发展势头越好,像东星磁材、鲁宝钢管、博世华域、艾迪液压、三立车灯等,涨幅非常明显。”福山区工信局技改科科长介绍。
博世华域、华域视觉、三立车灯、上汽变速器等企业抓住机遇抢占总部订单,怡和汽车、柳鑫新材料等企业近几年持续技改,不断拓宽产品门类……设备更新不只是“新与旧”的变化,更带动产业整体向高端、智能、绿色、安全升级,驱动技术不断创新。
一些重点企业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进行绿色化改造。厂房屋顶向“太阳能”要绿色动力,空压站节能降噪改造年节约压缩空气2500万Nm^3;净环水余热回收供暖项目年节省天然气18万立方米……技改过程中,鲁宝钢管助力绿色制造跑出“加速度”。
设备更新,主体在企业。提升企业的积极性,要用足政策。针对当前国家、省、市技改项目补贴政策,福山区工信局持续加强对重点技改项目的培育与辅导,从项目立项开始,逐个项目建立“一企一档”,注明企业是否可以享受国家、省、市政策并制定详细的项目申报培育指南。
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有利时机,福山区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聚焦汽车零部件等标志性产业链,持续更新项目储备库,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政策解读与申报指导服务,近年来,年均为企业争取上级技改补贴3000万元以上,有效推动了企业发展。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加力扩围带动效果持续显现,设备购置投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1-6月份,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94.6亿元,同比增长9%。今年以来,汽车产业持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起到了工业经济发展压舱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