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丨汛期到!防汛备汛迎大考!

水母网• 2025-06-23 15:58:23 •

6月20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烟台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祖玲介绍烟台市2025年防汛备汛工作情况,烟台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门寿卫介绍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情况,烟台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仲伟,烟台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郝善丞,烟台市气象台副台长姜超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2024年,烟台成功应对了历史第三位降水量和9轮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水库蓄水量增加2.68亿方,取得了防洪保安和兴利蓄水的双胜利。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汛期烟台防汛形势总体偏差,夏季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多1-2成,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将呈多发、易发、重发态势。市防指、市水利局充分考虑当前水库蓄水明显偏多、副热带高压逐渐北移、防汛压力显著增大的实际,坚持“预字当先,关口前移,实字托底”,全面构建人防、工防、物防、技防、能防“五位一体”防汛抗旱工作体系,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TOP 01

压实“人防”责任,筑牢责任链条

责任体系规范化。完善指挥体系,构建起“水利管防、应急管救、上下联动,高效协同”防汛抗旱指挥新体系;落实基层责任人点位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属地政府主体责任为体系的“点线面”三级网格化责任制,对9700余处防范点位落实防汛责任人1.18万名;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对各类责任人开展培训112次、1.88万人次,切实提高责任人履职能力。

转移避险精准化。完善“预警—叫应—转移—安置”闭环机制,会同自然资源部门,对1843个山洪灾害村、35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确定2276处安置区,确保“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等关键环节落实到位。

抢险能力专业化。组建涵盖全灾种、多层次的市、县、乡三级专家库共224人,为应急抢险技术支撑做好人才储备;应急部门组织建立“综合+专业+社会”等各类救援力量130支、6048人。

TOP 02

夯实“工防”根基,提升工程韧性

补强工程短板。近年来,水利部门持续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完成河道治理长度560公里,5级堤防达标率提升至90.1%。完成全市19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399处水毁工程修复,进一步提升工程迎汛防洪能力。

攻坚城市内涝。城管部门组织实施10项城市排水防涝工程,检修保养67处城市易涝点位,分阶段养护城市排水管网4000余公里,全面提升城市防洪能力。

扫清风险隐患。汛前市防指围绕“单位自查、行业排查、防指督查”三个层面,组织各区市、各成员单位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水利部门针对水库、河道开展“清障清河”专项行动,全市共派出工作组1219个,检查各类点位4256处,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1292处。

▲发布会现场

TOP 03

强化“物防”储备,保障应急需求

物资储备体系化。按照“分级储备、统一调度、保障急需”原则,构建“市、县、乡+工程现场”的物资储备格局。目前全市共储备抢险机械、排涝机具、救生装备、抢险物料等29大类、186.52万件防汛抗旱物资,价值1.73亿元。

物资调运精准化。科学确定应急物资储备定额,配足配齐防汛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和应急队伍运输快速通行机制,应急、水利、交通等多部门高效协同,市、县、乡多层级无缝衔接,提高抢险救援运输效率,实现“密切联动、精准发力、一处出险、全局响应”。

物资保障社会化。与物资、生产销售企业建立应急物资产能储备机制,采取实物和协议储备相结合的方式,明确物资储备种类、数量、型号、存储位置,切实保障砂石料、挖掘机等装备、物资供应。

TOP 04

创新“技防”手段,打造智慧防线

全面建强平台。水利、应急等部门打造集异地会商研判、灾害三维模拟、远程指挥调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化服务平台,全链条服务于水旱、台风灾害的灾前、灾中、灾后的各个环节,提升智能辅助决策水平。

动态监测风险。水利部门共建成山洪监测站点481处,水库监控2422路、雨水情监测站点1061处、沉降位移监测站点472处,实时监测水库雨情、水情和工程安全动态;各成员单位依托信息化手段,做到对各类风险点位实时监控,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常态预演预练。组织各领域编制各行业预案、方案1.2万余册,今年动态修订应急预案2215册,开展演练828次,参演3.3万人次。

TOP 05

提升“能防”水平,筑牢社会基础

细化防御措施。组织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本行业、本领域、本区域防范应对工作,海洋渔业部门严格执行“船籍港”休渔监管制度,强化对63处人工渔港和46处海洋牧场平台的监督管理,确保灾害性天气,作业人员和渔船及时撤离、归港避险;交通运输部门对临山、临水、临崖路段进行安全管控,确保发生险情及时处置;住建部门对382处建筑工地落实防风、防雨、防雷、防垮塌措施,确保汛期施工安全;农业农村部门持续关注旱情形势,扎实开展农业领域防灾减灾工作。

深化科普宣传。开展防灾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普及自救互救技能,提升公众避险意识。

强化社会动员。鼓励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抢险救援,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防灾格局。

6月19中午至20日早上6点,全市出现一次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降暴雨或大暴雨,部分河流局部出现小幅涨水,这是入汛以来首场规模降雨,标志着烟台真正进入了汛期,防汛大考正式开始。

▲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烟台立足于防大汛、抗强台、抢大险、救大灾,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应急能力建设,积极落实各项防汛备汛措施。

突出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区市层面,各区市整合辖区资源,组建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和城市防汛队伍,加强装备器材配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镇街层面,按照专群结合原则,组织防洪保护区内的村、企业建设群众性队伍,承担巡查值守、应急抢险、群众转移等任务。社会层面,鼓励有基础、热心公益的社会救援队伍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共有应急救援队伍130支,救援人员6048名。

着力强化防汛抢险处置能力

不断完善防汛防台风专项预案,强化防汛应急演练。今年以来开展演练30次,参演人数4046人。构建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纵向贯通、市直部门间横向联合的视频会议系统,健全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机制,科学量化应急响应启动标准,细化明确应急响应工作处置流程。

不断充实防汛应急物资储备

制定《基层常备防汛物资储备定额标准》,完善应急物资调拨机制。市、县两级重点储备大中型抢险机械、救生装备、排涝机具等,镇(街)重点做好砂、石料、防汛袋等常用物资和简易工具储备,配齐配好卫星电话和应急发电车。目前,全市共建立物资储备库96个,储备各类防汛抗旱类物资186.52万件,总价值1.73亿元。

分享到:

新闻精选

战地军医张首春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 子女珍藏军功章

水母网
07/01 09:17

“居民身后一件事”一站式办理启动 线上办理流程环环相扣

水母网
07/01 09:17

“宠物”可能变“证物” 9种鹦鹉不得随意买卖养殖

水母网
07/01 09:17

烟台天气预报:今日大部地区有雷雨或阵雨

水母网
07/01 09:17

芝罘区2025年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学区划分范围公布

水母网
07/01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