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4月17日,在中柬人文交流活动现场,13岁的柬埔寨公主诺罗敦•珍娜演唱了《沂蒙山小调》,感动众多网友。
这位生于湄公河畔的公主,用流利的中文、动人的歌声和真挚的情感,将歌曲中描绘的沂蒙风光与质朴情感完美传递,赢得现场阵阵掌声,生动演绎了中柬文化的交融互鉴,在中南半岛与齐鲁大地之间架起了一座民心相通的桥梁。
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一曲东方小调何以开启一场穿越时空、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奏响民心相通的交响乐章?
一
许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珍娜演唱《沂蒙山小调》,能够刷屏社交媒体?是因为这首歌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是珍娜“人美歌甜”“普通话字正腔圆”?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起源于山东沂蒙山区的经典民歌,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优秀民歌,成为中国的文化标识,收获了一大批“洋粉丝”。
当中国传统民歌遇到柬埔寨公主的深情演绎,中国民歌的悠扬旋律在异国王室的倾情演唱中焕发新生,印证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魅力,更激活传统文化的世界传播力。
二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
作为中柬交流的参与者、推动者,珍娜一直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此前曾登上央视舞台,用中文演唱《吴哥之路》,并与中国小朋友合唱《共饮一江水》。
去年9月,珍娜发布了中文歌曲《一起说Hi》,在歌词中包含了多国语言的问候,表达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她说:“从烟台美丽的海滨到西藏高耸的山脉,我亲身感受到中国的美。我相信,语言和音乐是传递柬中两国彼此信任并建立长久友谊的桥梁。”
此次珍娜选择演唱《沂蒙山小调》,无疑是希望借歌曲表达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推动两国人文交流。正因此,视频在网络传播后,网友们纷纷热议:“公主的中文太惊艳了,《沂蒙山小调》被她唱出了别样韵味,中柬友谊在文化交流中愈发深厚。”
“一带一路”是经济交往之路,也是文明交流之路。今天,《沂蒙山小调》成为“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信使,彰显着齐鲁大地厚重历史文化的原动力、爆发力与持久力,为架设民心相通桥梁增添不可或缺的、气势磅礴的“山东力量”。
三
自建交以来,中国和柬埔寨一起历经岁月洗礼和风雨考验,双向奔赴、相互成就。如何让这份美好纯粹的友谊与友好互通的交流持续下去?或许从珍娜对《沂蒙山小调》的热爱中能找到一些答案。
秉持一份“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的执着。驻足当下,山东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深入实施“山东文脉”工程,创新开展“和合你我——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活动”,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对话世界融合互鉴的绚丽文明,提升齐鲁文化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正是深耕文化“两创”沃土,让《沂蒙山小调》唱出了时代新韵,让中国与柬埔寨之间的文化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保有一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友善。如今,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交流交往,较之过去更加丰富多彩。去年以来,在“China Travel”的热潮中,山东省凭借其独特的文旅资源和优质的服务,成功脱颖而出,成为了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选择。
从“好客山东”到“好品山东”再到“好人山东”,不仅彰显着齐鲁文化、黄河文化、孔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展现着齐鲁大地“崇礼尚宾、淳朴厚道”的“人情味儿”,持续不断地刷新着很多国内外网友的认知,让民心相通愈发“无国界”。对此,来自俄罗斯的小伙英俊就曾说:“在山东人眼里,认识了就是自己兄弟,哪怕我是个外国人,那也绝对不是外人。”
共叙一段“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的佳话。无论时局如何变换,都阻挡不了民间自发的交流和往来。珍娜2020年跟随家人第一次访问中国后,就成为了中国的“常客”。除了参加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珍娜也亲身感受着中国最真实的生活。
今天,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前往柬埔寨,领略厚重的吴哥文化;越来越多柬埔寨朋友学习中文,感受古老中华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魅力。就此而言,《沂蒙山小调》传递的不仅是旋律,更是一种文明态度:不断加强人民友好往来,持续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才能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德不孤,必有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国周边外交一向秉持的原则。珍娜选择演唱《沂蒙山小调》,恰似无意间叩开了中华文明的一扇侧门。打开历史的广角镜,中国的可信、可爱、可敬,正在被世界各国的人发现和认识。
文/靖晓红 丁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