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字:峻青
《烟台散文微刊》2025 第 19期
(总第 889 期)
主办:烟台市散文学会
协办:烟台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
名誉主编:綦国瑞
主 编:邓兆安
执行主编:崔景友
本期执编:乔 双 王兆娟
一罐咸菜
◎范福江
周末的餐桌上,摆放着妻子精心制作的家常菜:鱼香茄子、红烧排骨、酸辣土豆丝、麻婆豆腐。香味扑鼻、菜香四溢,让人垂涎三尺,但对美食早已倦怠的味蕾却依然在“罢工”,面对美食诱惑毫无食欲,竟然提不起胃口来。敏锐的妻子仿佛早已洞察一切,转瞬间,她变戏法似的转身拿出了一个罐头瓶子,一边嘀咕着:是妈托人捎过来的,说是你爱吃!
罐子刚打开,一股久违了的、熟悉的香味飘入鼻孔,沁人肺腑,刺激着味蕾。那熟悉的玻璃罐子,熟悉的咸菜味道,仿佛多年不遇的挚友,让人倍感亲切,让人回味无穷!
“酱油豆咸菜!”我脱口而出!
罐子里盛着的是我最喜欢吃的——酱油豆咸菜,只见那茄子干、豆角干、花生米、生姜片等腌制好的咸菜紧紧簇拥在一起,表层还闪着一层油光。散发着一种咸菜所特有的味道,一下子勾起了我的食欲。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起一块干豆角送入嘴里,顿时,味蕾打开,胃口大开,那闪着油光的“干豆角”软中带糯、咸而稍辣,既爽口又下饭。着急忙慌地用筷子扒拉着米饭往嘴里送,很快,一碗米饭见了底。望着这熟悉的酱油豆咸菜,我的思绪不由得飘入那段过往的岁月。
岁月蹉跎,往事如昨,一罐酱油豆咸菜,犹如当年那段艰苦生活的见证,凝结着人生成长经历中一段蹉跎岁月,沉淀着过往,记录着寥寥痕迹,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美好回忆。
20世纪八十年代末,我的高中生活是在一所升学率不高的普通高中,那时叫栖霞八中。说起上高中,中间还有一段挺有意思的插曲。那时的栖霞八中是一所再普通不过的学校了,名不见经传,主要原因是升学率不高。新上任的衣作瑞校长为了改变现状,专门组织了一次考察调研,最后的结论是“剑不如人,剑走偏锋”。生源质量不高,那就在招收特长生上做文章,通过招收各类特长生提高升学率,打开一条升学新通道!就这样,我这个体育特长生就被招至麾下,开始了高中生涯。
那个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物资匮乏,人们的收入普遍不高。虽然普通农户都能“吃得饱”,但离“吃得好”差距还很大。家里只种着几亩薄田的父亲,年前刚刚遭遇了一场重大车祸,身体恢复后也只能干一些轻活,繁重的农活都压在了母亲身上,虽然家境如此艰难,但权衡再三,父母还是毅然决定支持我出去上学,继续高中学业。
每个月的月初,我总会用自行车驮着一大袋干透了的麦子,一路骑车十几公里,送到学校指定的面粉厂,兑现成数量不等的面票。凭借面票,可以到学校食堂领取馒头食用。就餐时,学校食堂也会制作两三种大锅菜,记得是2毛钱一份。一份菜,两个馒头,就这样一顿饭就解决了。但现在看来非常便宜的2毛钱一份菜,我却拿不出来,面对家里的财政窘况,我实在是没法张口跟家里要。为了解决吃菜的问题,母亲就想了一个办法:制作酱油豆咸菜。
胶东半岛,农户家里都有晾晒茄子干、豆角干的习俗。每到秋季,母亲总会把一些鲜豆角、茄子摘下来,加工晒制成干,以备不时之需,家中常年备有这类存货。制作的时候,先是将茄子干、干豆角用水泡开,加上花生米、生姜片等用酱油腌制好,再拌上盐、酱油、蒜瓣、花椒、香菜等佐料用铁锅慢炖,炖熟凉却后咸菜就做好了,食材简单,制作也简单,但却下饭,每顿就着咸菜能吃上两个大馒头。
我每周回家一次,返回学校的时候,总会带上这样一罐酱油豆菜当作一周的主菜。每到打饭的时候,我没钱买菜,就只买2个馒头,然后趁大家不注意,像做贼似的独自一人溜回宿舍,背着大家伙就着咸菜下饭。虽然清苦,却也能吃得饱,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捱着。
体育生每天的体力消耗量是很大的,每天早晨天刚刚亮,我们就开始了早锻炼,通常是简单洗漱后,便开始了5公里越野跑步训练,之后便进行身体拉伸运动,舒展身体各部位、关节韧带。下午的课间操以及后面的自习课时间,都是我们的专业训练时间。体育组乔老师会集中组织体育生进行专业训练。首先是辅助练习,从小步跑开始,高抬腿、跨步跳……30分钟后,组织专业课目训练。我的专业课目是短跑,专攻100米、200米。下午2小时训练下来,常常是满身的汗水,满身的疲惫,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为了增加吃饭的营养,聪明的母亲想方设法在咸菜上做文章,咸菜做好后,她再用花生油对咸菜进行炒制,这样既保证酱油豆菜不会腐烂变质,还增加了油水、增添了口感,吃起来不再只有吃咸菜的感觉,竟然有了“吃炒菜”的感觉。但这种“炒菜”毕竟营养成分还比较单一,缺乏维生素等营养,时间一长,大强度的运动量加上单一的营养结构,很快就让我的身体有些吃不消,身体也日渐消瘦,训练成绩一度徘徊不前。特别是在练习的100米短跑时,起跑、加速、加速,到了后半程,双腿打软、冲刺乏力的弊端就成为不得不解决的瓶颈问题。但困窘的家庭状况却容不得我有啥奢望,只能咬牙硬挺着。
一段时间过去了,尽管自己的“隐蔽”工作做得挺好,但时间一长,我自己偷偷“吃独食”的问题还是慢慢暴露了。每到吃饭的时候总是不见我的踪影,要好的几个同学心存疑虑,便暗中观察和多日追踪,最终还是乔玉冰发现了事情“真相”,于是,他联合范少刚、辛志波一起对我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
一次,我跟往常一样,到食堂买了两个馒头之后,就匆匆赶到宿舍,就着那酱油豆咸菜开始了狼吞虎咽。突然,宿舍房门被人猛地推开了。
“好家伙,你真不仗义,一个人偷偷躲起来吃独食啊?”乔玉冰一脸“坏笑”说道。
“我尝尝,吃啥好吃的啊?”范少刚不由分说,手指捏起一根咸菜就送到嘴里。
“不错,味道不错,真好吃!”话音刚落,辛志波也夹上一块吃起来……
“我提议,以后咱们四人还是凑在一起吃饭吧,有好菜大家一起吃,有困难大家一起担!”乔玉冰的提议得到了其他两名同学的热烈响应。
自打那时起,每到饭点时,我们四人就把饭打到宿舍,围坐在一起,各自拿出自己的“家当”。乔玉冰家境稍好些,每次总会从食堂买些熟菜回来,范少刚的爷爷奶奶非常疼爱他,每次上学,总会塞给他一些腌制的熟肉,我总带着那罐虽不好看却能下饭的“酱油豆菜”……虽然简陋,却总能吃得不亦乐乎。
“舍内三餐”的日子播洒下至真至纯友情的种子,在那四个人同吃饭、同学习、共交流的日子里,四个年轻人的心相互碰撞着,相互交融着,我们谈天说地,话理想、道人生、共勉励,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美好的经历……两年以后,为了实现各自的人生目标,我们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也走出了不同的人生精彩。高二那年,我投笔从戎参军入伍了,在部队一干就是24个春秋;后来,乔玉冰、范少刚二人参加高考,顺利考入心仪已久的大连师范学院体育系,成为了光荣的体育老师;辛志波高中毕业后艰苦创业,成为当地有名的养猪专业户……
岁月风霜让我逐渐感悟到,那段吃酱油豆咸菜的日子虽然清苦,却是青春走过的历程,是人生成长经历中的“磨刀石”和“加油站”!时值青葱少年,我们满怀憧憬、背负期许、携手并肩、一路向前!虽然悠悠岁月悄然流逝,却给我们留下了纯正浓郁而又回味无穷的人间真情,留下了同学间亲密炽热而又永不褪色的一片永恒的美好回忆。
人间自有真情在,宜将寸心报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