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栋馨 || 西荆夼村的“新旗帜”

烟台散文• 2025-04-16 08:39:47 •

图片

题字:峻青

《烟台散文微刊》2025 第 17期

(总第 887 期)

主办:烟台市散文学会 

协办:烟台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

名誉主编:綦国瑞

主  编:邓兆安

执行主编:崔景友

本期执编:乔 双 王兆娟

西荆夼村的“新旗帜”

◎柳栋馨

乡村振兴,不只是让村民腰包支棱起来,还要让生活好起来、环境美起来、道路通起来。栖霞蛇窝泊镇西荆夼村在2021年换届迎来新的党支部书记——柳红军,给西荆夼村的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旗帜。

件件好事点赞忙,村民受益记心上

“大婶,(路上走着)你慢点!”88岁的奶奶,嘱咐着她的老闺蜜。

“没事!俺沿着水泥道走,溜光锃亮唻,不能卡着。”老闺蜜回复道。

“把水泥道修到家门口了,咱这些老家伙们,出门方便不少,再不用怕石头尖、泥栽窝了。”奶奶称赞说。

“是呐!人老了,抬不起脚了,仗着这水泥道,要不哪能走这么远,上你家串门子。”老闺蜜也附和着。

奶奶和她的老闺蜜们,不自觉地就称赞起了村里的道路。因为她们享受到了前几年上任村干部为村里“户户通”的便利了。

“玉义家儿,就是有本事哈,听说山里的道,今年也铺上了水泥。那些年轻的瞎黑儿都顺着这些道出去遛达,你见说了吗?”奶奶问道。

“哎呀!俺和柳玉义家儿住得近便,知道!”老闺蜜回答。“你不知道呀,他家今年苹果套了十来万袋子,月一都过了,还没下完苹果。就是上山修水泥道,耽误十多天。”

“哈!俺这疃西头光听说他有本事,不知道他还没下完苹果。就听说这遭修道,村里都不用花钱,都是上级拨的钱。这次有人说,村里是从户户通发展成了地头通。”

“不过,他真不容易,他丈母娘今年住了四次院,到现在还在医院里。”

对我这个常年在外的游子来说,奶奶们说的这些事,件件都是新闻。我详细询问了一下,原来他们说的都是新任村书记柳红军,舍弃自家苹果收成,无暇顾及父母疾病,为村民修路架桥提供便利的种种事迹。

乡村振兴书记忙,心系发展在路上

2021年正值国家“十四五”开始,我们西荆夼村也迎来了新的开端:柳红军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小时候我对他的印象主要来自于他跟我爸同龄,但是比我爸头脑灵活,干活有魄力。前几年,我撰修家谱时候,我爸带我去他家,专访他家的分支,发现他是一个遇事干脆、实事求是的人。不知道的东西,不会妄加揣测。所以,他的当选,我觉得顺理成章,也非他莫属。

“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人民公社化时期的话,到如今更是意义深远。现在的西荆夼村虽然是村民基本普及“小康+”,但是村集体的产业,如同两手攥空拳——一无所有。柳红军迎难而上了。

仔细扒拉村中情况,柳红军发现,真的是流水簿做袍子——满身都是账,每天敲打着他的心,时刻绞着他的思绪。到底上什么项目?怎样为民造福?怎样落实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怎样发挥党员宗旨?真是君子无本难行利,巧妇难做无米炊。

首先,借着政府红利,搭上乡村发展快车,柳红军书记开启了全村通上自来水的项目。施工期间原有的水泥路被破除,村容村貌变得破烂不堪,村民不免有些异议。管线下卧后,虽然回填了覆土,但是水泥硬覆盖迟迟没有做。以柳红军为首的党支部,迎难而上,磨薄了鞋底,磨破了嘴皮,村民和政府等多方协调,早早把村里水泥路恢复硬覆盖,打开了西荆夼村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户户通”的自来水管路就像一条延伸无尽的丝带,连接着村里的每一个角落,连接着人们平静且富有希望的生活。

近些年气候异常,对村民果树种植、粮食增产有一定的阻碍。春季经常干旱少雨,夏秋经常洪涝灾害。守着清水河干旱时却无水灌溉,洪涝时无处疏浚。经过多级政府的审批,村南清水河上,修起了一座长达百米、宽5米的漫水桥。旱时,蓄水;涝时,泄洪。最大优势在于村民不再蹚水过河耕作,这是从人民公社“战山河”时就留下的村民愿望,终于实现了。庄户人说:“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一起穷。”村里有了这样有打算的带头人,真的吃穿不用愁了。漫水桥就像一条慢慢拧紧的绳子,拉近了河两岸的距离,也拉近了村民与干部的心灵距离。

去年清明假期前,在建设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等大政策的支持下,村里的部分土地由商家进行了承包。为方便承包土地的粮食收获,商家积极征求村“两委”意见,对承包土地周围道路进行水泥硬化。村“两委”借此机会,为百姓争取利益,铺设村民们盼望已久的两条通往西耩祖茔的山路。清明节,分散各地的“乡贤”回村祭祖,顺着新修的水泥路,小汽车直接能开到半山坡。他们遇到村民,都会停下车摇下车窗打听一下,这条路是谁修的,太方便了。村民们无一不说村“两委”的工作真是做到了实处。这条通往“祭祖”之地的水泥路,不仅是承载孝道传承与礼敬祖先传统的通道,更在无形中成为优秀家风的传播纽带,凝聚起“西荆夼干群一心”的奋进精神,让这种团结实干的风尚在乡村代代相传。

我五一假期回到村里,发现焕然一新,走上新修的水泥路和桥上,不禁感叹:以前的干部,还需要村民出钱出力才能共建家园;现在的干部,无需村民掏腰包反而让村民鼓起腰包。看着路边的田地,觉得今年苹果花开得格外的香,今年的花生出苗格外的齐整,今年的玉米墒情格外的壮。

个人利益放在旁,支书为民不能忘

秋天,村书记柳红军可以说是最忙了。

住在本村的丈母娘,在今年秋天苹果收获的时候,第四次住进了医院。只能与妻子分开,一个照顾老人,一个照顾地里。自己去苹果地里摘袋,心急如焚。谁都知道,苹果摘袋期就那么几天,尽早上色,尽早摘下“一级果”,多增加自己家的收入。寒露一过,苹果不仅上色慢,更容易出现冷空气降温导致的苹果霜冻、日烧、水裂等情况,苹果的价格将直接从4元一斤跌至2元以内。可就在这时,政府传来好消息:批复了硬化西荆夼村7公里的山路。

兴高采烈的柳红军赶紧带人去山里测量要修路的里程,见人就说,要修路了,往家拉苹果的时候就方便了。柳红军妻子更加支持道:“母亲住院我能自己担着,家里苹果袋还没摘完,可以稍微晚点,实在不行咱家雇人干。”柳红军更加坚定说:“不管多忙也要修路!”他知道申请修路指标的不易,也深知村民是多么渴望拥有平坦的山路。

施工队进场后,修整路基就遇到了问题。有的山路旁边有近几年村民自己开挖的深井,也有铺设的农业用电电缆,还有敷设的输水管道,稍有不慎就容易挖坏。有的村民果树靠路边,修剪的树枝伸向山路,机械无法施展,生怕把挂满枝头的苹果碰下。书记带着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协调。有太多的村民马上配合,现场实际确认管线位置,尽量避让。也有一群“智叟”们说:“早干什么唻?这到了摘苹果的时候,又是苹果挡碍,又是耽误开车走路的。”

村里微信群在今年农忙时候异常的忙碌。往年农忙,谁还有时间看手机玩微信啊,今年书记每天都在微信群里通知:今天修哪一段,明天计划修哪一段,保养期是几天,哪些路可以通车了。根据这些消息通知,村民们看着自家苹果着色情况合理避让,修路和丰收两不误。

为了尽快修好山路,让村民受益,柳书记协调施工队伍,增调施工机械,增加施工人员。人多了,住宿就是个问题。他直接收拾好自己的家,确保施工人员入住且能便利地用水、用电。施工挖掘机傍晚出了故障,他借来手电筒、头灯,一直陪着维修直到深夜。配料机深陷泥沟,他去邻村喊来铲车帮忙脱困。件件事情,不仅感动了村民,而且让施工队伍加快了水泥路的铺设进度,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10天过去了,山路在日均600米+的速度下,完美竣工了。看着新修的7千米、2万多平方的平坦光滑的水泥路。柳红军笑嘻嘻地说:“村民们往回拉苹果再也不颠了,心里美滋滋的。”可是他家的苹果,一筐挨着一筐,从院子排到了门口,从门口排到了路上。村民们避免了挤压伤,早早卖了好价格的“一级果”,户均增收千元以上。柳红军家里的苹果“一级果”却拖得降了级,客商收购“一级果”的价格也降了价,村民纷纷惋惜,他却打趣地说:“我的苹果摘得晚,虽然卖不上‘一级果’,但是我的苹果是村里最甜的。”

是的。你的苹果会是大家公认最甜的,你给村民增收的幸福日子也是公认最甜的!

一位优秀的村书记会将自己命运与乡村发展紧紧连在一起,生动诠释着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为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砥砺奋进。

(图片由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到:

新闻精选

医疗保障咨询台|临时去省外就医可以报销吗?

水母网
12/10 09:26

社会保险咨询台|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由外省转入有何要求?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市海渔局主要负责人11日接听12345热线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今语|城市宣传语怎容出错

水母网
12/10 09:26

自然资源部烟台海洋预报台发布沿海冰情预报

水母网
11/27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