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类项目“免审批” 烟台黄渤海新区优化环评改革试点落地

• 2025-04-14 16:53:36 •李宁

“从提交材料到拿到批复只用10分钟,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近日,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烟台华新不锈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传俊体验了环评审批“加速度”后感慨道。

如此高效的服务源于黄渤海新区近期获批的“优化环评分类管理国家级试点”。近期,黄渤海新区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的通知》,通过优化环评分类、简化审批流程、取消部分行业项目环评报告表编制报批,让企业“轻装上阵”,全力推动产业项目实现“快招引、快建成、快投产”。

图片

据介绍,《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实施方案》结合新区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对重点行业及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系统评估,最终确定对生产工艺成熟、污染可控、环境影响较小的19个行业环评报告表类项目实行“免审批”备案制,涵盖汽车制造、船舶工业、航空装备、电子设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以及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等领域。

“过去,建设项目环评需经历报告表编制、材料审批、第三方技术评估等环节,整个流程需要约2到3个月。”黄渤海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工作人员介绍,“试点实施后,符合条件的企业只需完成备案即可开工。以华新不锈钢10吨天然气锅炉项目为例,从提交备案表到完成手续仅用10分钟,在提升审批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烟台华新不锈钢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前项目还没开工,先期环评就要投入几万元。现在不仅费用省了,更重要的是抢出了市场先机。”随着试点方案的深入实施,改革红利正在黄渤海新区加速释放。据了解,通过试点,预计每年可减少项目环评审批数量30个以上,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每年可为区内企业节省环评费用100多万元。

图片

优化环评分类试点是生态环境领域落实国家改革部署、破解传统制度瓶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环评提速并不意味着监管力度的降低,在提升审批效率的同时,黄渤海新区还构建起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基于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园区污染物许可排放量核算、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机制,探索排污许可管理承接与补位,强化排污许可“一证式”监管,推动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产业园区规划环评、项目环评和排污许可制度全链条衔接融合机制,在守牢生态环境底线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图片

“环评‘减法’换来发展‘加法’。”黄渤海新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为切入点,通过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落实,加强环境准入管理,推动环评管理从“重审批”向“强服务”转变,努力为国家环评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分享到:

新闻精选

医疗保障咨询台|临时去省外就医可以报销吗?

水母网
12/10 09:26

社会保险咨询台|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由外省转入有何要求?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市海渔局主要负责人11日接听12345热线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今语|城市宣传语怎容出错

水母网
12/10 09:26

自然资源部烟台海洋预报台发布沿海冰情预报

水母网
11/27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