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革
梅香如海。心中对梅花的向往,鼓励着我和80多岁的妈妈爬上了陡坡,来到了南山公园栖云阁的梅园。
一棵开得正艳的梅花,粉红色的花朵缀满枝头,花团锦簇、馥郁芳香,仿佛是一片粉红色的云彩飘落梅园,染亮了眼睛,芬芳了心。这是一株花开多瓣的梅,环抱着娇艳的花蕊,层层叠叠的花瓣迎风傲立枝头,宛如阳光下的精灵,播撒着点点光辉。蔚蓝澄澈的天空下,蜜蜂在花丛中忙着采蜜,蝴蝶在花枝间翩翩起舞,游人们纷纷寻找合适的角度和位置拍照留念,欢声笑语伴着梅香,渲染着梅园的每一个角落。梅园北面是一片茂密的青青翠竹,迎风摇曳,让整个梅园更加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雨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梅竹相伴,风吹竹林绿波涌,梅园飘荡梅波浪。梅花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有文化底蕴和气韵,自古以来,许多读书人被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性所折服,留下了许多咏梅的诗句。“耐得人间霜与雪,百花头上尔先香”。我们虽然是在写梅花,但何尝不是在写广大读书人的心声和追求呢?青翠的竹林,惊艳的梅花,散发着独特的诗意与芬芳。
放眼远望,锦绣如虹的画面铺展开来。这片梅,花盛开;这片梅,香似海;这片梅,如梦似幻,美轮美奂。如云霞如粉黛的梅林,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若雪,黄的赛金。嗅一朵梅香,一股清雅直入心扉,深深地陶醉。花瓣在枝头冰清玉洁,玲珑剔透,有的含苞欲放,花骨朵颜色嫣红,包裹着花蕊,像红色的相思豆缀满枝头;有的婀娜绽露,“占尽春光第一枝”的梅花,把世间最初的美彰显。
“梅花香自苦寒来”,看到梅花的美,我情不自禁吟出诗句。“报春梅”打破寒冷,一幅至美的风景更应是雪中之梅。飘飞的雪花,枝头绽放花的风采,梅与雪如影随形,有雪有梅化成诗。雪的冰香,梅的清香,雪压梅枝,丰盈了水墨香。雪中盛放的梅花坚忍执着,无所畏惧,冰雪中顽强美丽,闪烁着不变的炽热情怀。
“折花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是晋代诗人陆凯写给挚友范晔的一首诗,开创了“折梅寄友”的先河。赏梅,是一件雅事。现在赏梅正当时。一树接着一树,一枝压着一枝,花开一片,香味扑鼻。穿行于梅海,梅香环抱,发丝间、衣帽上沾染了梅香。春风吹过,花瓣纷纷落下。拾起一朵掉落的梅花,别在发丝云鬓间,瞬间自己仿佛变成了汉装女子,行走在梅花丛中。巧的是,在梅林的小径上,真的遇到了一位身穿翠绿汉服的年轻女孩,手持古扇,在梅花林中摆出各种不同的姿势,拍汉服照片。阳光透过梅花,花瓣落在女孩的发丝和双肩上,映射着她青春靓丽的笑脸。与此相映衬的是,梅林后面的仿琉璃、瓦黛兰色的假山墙,更具古色古香的韵致。如此美景,让人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古代。梅林中传来欢歌笑语,鸟儿在枝头婉转鸣叫,鸟语花香,让我们早已把登山爬坡的疲劳忘掉。
我和妈妈忙着拍照拍视频,喜悦和美感溢满心头。妈妈站在一株低矮的梅树前,置身花丛,用手轻轻摇动着梅花枝,大声朗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看到80多岁的妈妈幸福的笑脸,想到她励志的经历,记忆在花香四溢的梅海中泛起了浪花。
妈妈出生于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老一辈是清朝的举人和秀才,整个家族在当地俗称“大门里”。听妈妈说过,家族“大门里”是一个大宅院,门口有两个大石狮子,朱漆大门,在当年相当气派。后来,家人们逐渐分枝散叶,分开居住了。妈妈学习特别努力,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山村,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更有用之人。那时农村落后,没有电灯,一盏豆大的煤油灯,伴随着妈妈深夜苦读寒窗。夏夜酷暑难耐,蚊虫叮咬,妈妈点燃姥爷从山上拾来的山药草,用烟熏火燎避免蚊子叮咬。火熄灭后,蚊子又重新涌入家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妈妈终于考上了牟平师范学院,当上了光荣的人民教师。当时十里八村就考上了妈妈一个人,全家为之骄傲。从事教育工作36年的妈妈,现在已“桃李满天下”。她经常教育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和努力,有毅力,才可以成功。看着在梅花丛中盛开的妈妈,我觉得她就是一棵饱经岁月风霜之后,努力绽放芳华的梅花。
坚持不懈,努力向前,是每个人应该拥有的精神。天气越冷,花开得越艳。有才华,有傲骨,不向困难和世俗低头,坚持自己的品性。“我本无意惹惊鸿,奈何惊鸿入我心”。梅花钢铁一般的意志和不屈不挠顽强精神,片片香魂皆成诗的风骨,伴随人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天。人如此,家如此,国如此。梅花的风骨,是生长在我们心中生生不息的力量与希望。
此时此刻,刹那间的芳华,记住“梅”好时光。“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艳。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梅开如花海的盛宴,与青青翠竹相互衬托,汇成春色满园的壮美画面。此景只应天上有,美得仿若人间仙境。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恋恋不舍中,携一缕清香,将梅花的香韵捧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