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以来,踏青旅游、扫墓等活动频繁,加之气温回升迅速,大风天气增多,有效降水偏少,森林防灭火形势异常严峻。为切实做好春季森林防火工作,烟台黄渤海新区坚持在“防”字上下功夫,在“灭”上做准备,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全力筑牢森林“防火墙”。
立体机制 拧紧防火“责任链”
“清明节前夕,防火形势尤为紧张。越到这个时候,我们越不能放松警惕!”在潮水镇富阳山,护林员王名武正在自己负责的网格区域内巡山护林。
他所在的网格是黄渤海新区126个森林防火网格之一,每个网格都明确了“一长两员”(网格长、第一网格员、第二网格员),并绘制了网格化管理地图,实现“上图作战”。
“网格化管理让防火责任更加清晰,谁的区域谁负责,出了问题一目了然。”黄渤海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通过定职定责、业务培训,确保每个网格责任人清楚掌握“四清四明”,即“清楚责任区域和工作职责,清楚责任区域道路和水源设施等重要防火要素,清楚责任区域坟头及坟头祭祀信息,清楚责任区域重要风险点位;明白防火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白责任区域隐患排查要点,明白火情发现、处置和上报流程,明白对讲机、扑火设备使用和安全防护要点”,真正做到“火有人防、事有人管、责有人担”。
此外,为全面排查整治森林火灾隐患,黄渤海新区还建立了“明察暗访+突击夜查”的督导机制。3月以来,全区各级督导组深入林区一线,累计开展检查800余次,夜间突击100余次,通报隐患46条并全部闭环整改,确保森林火灾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科技赋能 打造防火“硬支撑”
“起飞!”随着工作人员的一声令下,一架无人机迅速升空,向着远处磁山风景区方向飞去……地面接收器的显示屏上,随即显示出实时图像,方圆几公里的情况一目了然,这是黄渤海新区古现街道办事处森林防火队员利用无人机巡查场景。
“通过无人机对新区森林防火重点区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火灾隐患巡查,对于发现疑似违法用火和火险区违规活动人员等安全隐患,防火员可通过无人机第一时间进行空中‘喇叭喊话’警示,并进行抓拍取证,全程监督当事人直至消除隐患,大幅提升了森林防火的巡护效率。”黄渤海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是无人机的现场巡查,智慧系统的深度应用更让防火“如虎添翼”。走进新区森林防灭火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操作系统,调取热成像、瞭望球的实时监控和回放。工作人员表示,“通过48路热成像监控和可见光视频监控系统,配合235个智能语音卡口以及91套防火检查站配建摄像头,新区已构建起立体化的林火防灭信息化体系,确保火情第一时间发现、预警和处置。”
在科技赋能的同时,黄渤海新区防火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为森林防火提供了坚实保障。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防火通道191公里、防火隔离网119公里、蓄水池134个、以水灭火工程4处,形成了“以水灭火”的强大能力。
实战演练 紧绷防火“安全弦”
“顾家围子山林场东北侧发现火情,过火面积约0.5公顷,请立即集结队伍,携带装备器材,赶赴现场救援……”3月25日,黄渤海新区2025年森林火灾应急演练在大季家街道顾家围子山东侧举行,全面检验全区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下午3时,护林员巡查发现火情后立即上报,大季家街道消防队率先抵达现场开展先期处置。黄渤海新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接报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派黄渤海新区森林消防中队、古现街道、潮水镇等5支队伍增援,公安、通信等保障部门同步响应。经各队伍努力,现场火势迅速得到有效控制。
“此次演练共有150余人参与,出动水罐车4辆,皮卡5辆,运兵车10辆。”相关负责人表示,演练对黄渤海新区森林消防队伍实战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综合检验,充分体现出全区处置森林火灾的应急能力和水平,也为今后的森林防火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近年来,黄渤海新区组建起1800人的余火清理队伍,并建立“火场看守—隐患复查—应急响应”闭环机制,确保火情处置万无一失,有效保障森林资源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常态化做好应急准备的同时,黄渤海新区还不断加强森林防火宣传,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六进”“森林防火宣传月”等活动,在农村大集、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处发放各类防火宣传材料,利用新媒体积极推送森林防火宣传片,营造森林防火浓厚氛围。在寒衣节、清明节等重点时段及时发布《文明祭祀公告》,组织镇街、村居干部加强公墓、散坟值守,杜绝烧纸、焚香等祭祀动火行为,同时结合免费分发鲜花、电子灯等活动,引导群众支持、参与文明祭祀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