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7月21日讯(记者 原彩梅)多年以来,长岛综合试验区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基础优势和海洋牧场先发优势,在养殖技术突破、养殖品种开拓和养殖模式变革方面一直是“排头兵”,开启了我国藻、虾、贝、鱼、参等海水养殖新浪潮,以敢闯敢试的精神,2023年12月17日,正式获批成立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成为全国第一个海上经济开发区,闯出了一条海岛保护发展的新路径。
目前,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持续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深化产业培育模式变革、深化绿色低碳理念变革、深化应用场景集成变革、深化管理运行体系变革于一体的“四项变革”,奋力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范例。
为推动海域资源开发,孙家村成立了长岛东源海产有限公司,公司集海珍品繁育、海水增养殖、海上垂钓、赶海休闲、海上观光、食宿、渔俗文化体验等项目为一体,在海产品生产方面,孙家村建设了东源海洋牧场,实行纯天然生态健康养殖方式,通过人工鱼礁投放、藻类移植营造了近海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目前东源海洋牧场有海藻场1500亩、投放人工鱼礁12万空方、增殖放流恋礁鱼苗300万尾,并承担了脉红螺、铜藻等增殖科技示范项目,成功获评山东省省级海洋牧场,每年产出各类海产品5000多吨,年产值达4000万元。在旅游方面,孙家村借助良好的生态资源,成立了生态旅游合作社,改变过去渔家乐资源分散、力量薄弱的问题,抱团闯市场;投资2400万元建设占地22亩包括37栋渔家楼在内的渔家风情园;建成了可同时容纳100人就餐的大餐厅和拥有10间客房的“海岛故事”特色民宿,吸纳村内27户渔家乐整合串联,统一为群众调配客源、配送餐饮,节省了渔家乐经营成本;同时依靠自身资源优势,开发赶海、海钓、浅水、采摘等各类旅游项目,其中休闲海钓场被认定为山东省省级休闲海钓场。
持续打造生态美、乡村美的和谐环境,黑山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近几年进行了海草床、海藻场的修复,开展了山体修复治理,开展了渔村人居环境的整治,通过这些工作,黑山乡荣获了烟台市首个负碳海岛,2023年被评为国家‘和美海岛’,建设了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渔村群众的生活福祉不断增强,全乡六个村实现了老年食堂的全覆盖,在渔村老年人中午可以享受一次免费的午餐,同时,黑山乡在产业发展上,通过不断努力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每天进岛的游客大约都在2000人;群众的腰包也变得鼓了,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经略海洋”积极落实烟台“百箱计划”,南隍城乡持续推进海洋牧场建设,不断耕海牧渔、逐梦深蓝,打造海洋渔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乡村振兴样板。南隍城海洋牧场先后获批第五批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第一批省级装备型海洋牧场示范创建项目,村级确权海域总面积达2.2万亩。目前,共有8座“经海系列”深远海智能化网箱平台坐落于南隍城海域,形成了烟台范围内乡镇级别海洋牧场建设遥遥领先的格局。其中“经海001号”网箱总投资7000余万元,为钢结构68m*68m*40m的坐底式网箱平台,养殖包围水体约7万立方米,位于渤海湾的核心位置,水深达到31米,通过丰富的人工和自然双重饵料配以清洁水质,为鱼类营造出了完全野生的生长环境,是亚洲第一个单体最大的网箱。
同时,南隍城先后获得首届烟台市美丽乡村、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级卫生乡镇等市级以上荣誉30多个。南隍城村坚定走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坚持耕波犁海、富民强村,趟出一条独具南隍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确立了“坚持立体生态养殖,有序推动近岸腾退、经略远海,努力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和休闲旅游转型”的发展路子,在坚持贝藻珍立体生态养殖模式的同时,主动控制和压缩近岸养殖规模,上层保持藻类3000亩规模,优化海域环境,中层养殖虾夷扇贝,降低海域负载,底层底播海参、鲍鱼、海胆,维护海洋生态。2023年,实现海带鲜菜产量1.9万吨,保成虾夷扇贝苗10亿粒,采补海参20吨,鲍鱼16吨,海胆4吨。
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正式获批成立后,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按照“六个一”框架开展工作,目前已经基本搭建到位。发展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即将正式印发;获批成立区海洋经济促进局;以开发区管委会名义开展工作;已由省市区三级平台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蓝色粮仓(长岛)海洋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51亿元;已确定蓝色粮仓(长岛)海洋发展基金总规模20亿元、其中首期10亿元,正在按程序推进签约注册成立;正在全面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并购重组、资产整合,加快培育全国首家深远海养殖上市公司;已搭建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审批监管等全链服务机制,制定了一揽子“真金白银”政策。
据长岛综合试验区深改办副主任王俊红介绍说,近海是长岛海洋生态保护的主要空间,近海密度需要合理的疏解,那么,渔业要发展、要壮大,必须要向深远海要空间。过去一家一户的养殖既不具备资金实力,也不具备技术实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投融资、技术装备等逐渐走在了世界的前列。2021年,亚洲第一个单体最大的网箱落户长岛,目前,长岛一共有智能化大网箱12座,其中,经海渔业有8座。网箱是68米乘68米、高35米,可以养黑鮶鱼,一个网箱可以养120万尾;养虹鳟,也就是中国的三文鱼,一个网箱能养大约是40万尾。今年经海002号网箱,实现陆海接力。虹鳟鱼养殖于6月15号出鱼,现在已全部出完,大约出了600吨三公斤以上的大规格虹鳟,也实现了我们陆海接力虹鳟养殖的一个新突破。
今后,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着重在招商引资、投融资服务、项目规划、产业发展上发力,着力整合资金、技术、市场等多方面资源,一方面推动智能大网箱向更深的50-60米海域拓展,实现三文鱼在黄渤海海域度夏大规模养殖技术突破;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传统养殖水平,让长岛海带、长岛扇贝、长岛牡蛎等优质海产品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为中国老百姓提供更丰富更安全更健康的海洋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