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元宵节|北滚元宵 南包汤圆 烟台还有豆面灯碗

水母网• 2024-02-24 08:01:14 •

元宵节的习俗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据民间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但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元宵节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著称,人们观灯赏月、燃放鞭炮焰火、猜灯谜、吃元宵、打着各种形状的灯笼到处游街。此外,还有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娱乐表演形式。

元宵节是我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据史书记载,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见于唐五代,那时称这种食品叫“面茧”或“圆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夹糖馅,与今天的元宵相似,后来因为是在元宵节吃的特定食品,干脆叫“元宵”。南北差异,做法不同,俗语有云:北滚元宵,南包汤圆。但在烟台,却有另一种代表性制品——豆面灯碗。

在胶东,元宵节有种特色灯,名为“豆面灯碗”。烟台人习惯用豆面做成生肖灯,按照家庭成员的属相,给每人做一盏属相灯,节日晚上共置一盘中点燃,民间传说谁的灯燃亮的时间长,谁必长寿。有的人家也做全部十二生肖灯,寓意在于消除病灾,使人丁兴旺。此外还做代表十二个月的月灯,用于祈祷各月的农作物、水果和蔬菜取得丰收。

民间传说,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避邪除百病。所以人们往往端着灯互相照照脸庞,还要照一照屋内屋外的各个角落。

在蓬莱、龙口、牟平等地,会用萝卜与胡萝卜割灯,粗大的切段旋灯碗名为“轱辘子灯”,刻为方形略作装饰的叫作“方灯”,更精致的还有形状各异的挑灯、鱼灯等。

老烟台的元宵节活动一般为3天,正月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为“残灯”。十六日夜晚,各县城的妇女都有结伴上街行走的习俗,名为“走百病”或“走桥”“走三桥”,妇女们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可以消灾祈福、祛病延年。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分享到:

新闻精选

医疗保障咨询台|如何为老人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水母网
05/15 09:28

她拾金不昧获市民点赞 保洁员吕以秀多次将捡到的物品归还失主

水母网
05/15 09:28

烟台牟平区完成21家代理记账机构年度备案

水母网
05/15 09:28

烟台天气预报:今夜南部沿海和内陆地区有大雾

水母网
05/15 09:28

山东首票“两步申报”改革优化试点落地烟台

水母网
05/15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