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它是生命健康的轴心力量。而一旦脾胃出了问题,不仅影响到食欲、睡眠及情绪,时间久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相反,脾胃健运,可让身体气血充足,保证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
很多人养胃时就关注两个字“暖”和“软”,认为有胃病就该吃温暖的、易于消化的食物。可是,有人胃痛,吃了热食后反而更严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烟台医大胃肠医院专家介绍,实际上,胃也是分寒热的,那怎样才能很好分清自己的胃,是胃寒还是胃热呢?今天,烟台医大胃肠医院专家教大家4招轻松辨别胃寒和胃热。
什么是胃寒、胃热?
烟台医大胃肠医院专家介绍,胃寒是指脾胃阳气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接入侵背脘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证候。
胃热是胃中火热炽盛所表现出的证候。可能是平时饮食过于油腻、温热、辛辣刺激,导致这些食物在体内化热生火,也可能是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化火,或热邪侵犯脾胃所导致。
怎么判断胃寒还是胃热?
1、看饮食习惯
如果平时喜欢生冷食物,饮食不规律、三餐不定时等,时间久了就会引起胃寒。
如果平时的饮食习惯侧重于辛辣、煎炒燥热食物、嗜酒等,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胃热。
2、看舌苔
胃寒患者舌苔白滑,边有齿痕。
胃热患者舌红苔黄或舌红少苔。
3、看口气
胃寒患者通常无口臭表现。
胃热患者通常口中异味明显。
4、看疼痛情况
胃寒疼痛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疼痛来势凶猛,疼痛剧烈,常因暴食生冷之品所致;虚证疼痛来势较缓,隐痛持续,常因气候或饮食不注意所致。
胃热疼痛也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即胃火过旺,疼痛较剧并伴有烧灼感,有口臭或牙龈肿痛、大便干结等表现;虚证即阴虚火旺,疼痛较轻,伴口干微苦或口腔溃疡等,过度疲劳可诱发或加重症状。
胃寒、胃热应如何调养脾胃?
1、胃寒
烟台医大胃肠医院专家介绍,胃寒的解决方法是温胃散寒。
生活中胃寒的人尽量不要吃生冷、寒凉的食物,比如绿豆、西瓜、火龙果、柿子、螃蟹等,否则会加重胃寒的情况。
大家也可以在煲汤或做菜时加一些温胃散寒的药食同源的食材,如薤白、肉桂、干姜等,以助胃生火。此外,还可通过喝热水、吃羊肉、猪肚、南瓜、核桃等暖胃的食物,以及加强体育锻炼来增强胃动力。
推荐2个暖胃食疗方:
①生姜黄芪炖羊肉
材料:生姜、黄芪各50克,羊肉250克,食盐各适量。
做法:先将生姜、黄芪、羊肉切块洗净。羊肉切块汆水后捞出,并撇去浮沫。加入适量冷水至另一砂锅中,水开后放入羊肉、姜片和黄芪,然后用文火炖2小时,最后加入适量食盐即可。
功效:常吃羊肉可以抵御寒冷,还能修复胃黏膜,起到护胃的作用;黄芪有益气温阳、温补脾胃的作用。本品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畏寒反胃、身体虚弱等症。
②胡椒猪肚汤
材料:猪肚1个,白胡椒10~20克,咸菜80克,盐适量。
做法:用盐搓洗猪肚的两面,再用清水洗净。用纱布包裹打碎的胡椒粒,再塞进猪肚中。待水煮沸后,放入猪肚,先用武火煮20分钟,再用文火煮一个半小时,最后加入咸菜和食盐即可。
功效:此品具有温中健脾、散寒之痛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症见胃脘冷痛、四肢不温、形寒肢冷者食用。
2、胃热
烟台医大胃肠医院专家介绍,胃热的解决方法是清热下火。
对于胃热刚起的人来说,适当吃凉性的药食材可清热泻火、滋阴生津,比如生菜、苦瓜、梨、西瓜、薄荷、金银花、薏仁等,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
对于胃火长期过重者来说,多会出现口渴、感觉饥饿又吃不下的症状,有时伴有轻微咳嗽、虚汗多、便秘、腹胀等表现。建议尝试使用石斛、玉竹、芦根、乌梅等食材以养阴生津。
推荐2个降胃火的食疗方:
①绿豆冰糖粥
材料:绿豆10克、冰糖适量。
做法:绿豆用清水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然后小火煮40分钟左右,至绿豆酥烂时,加冰糖适量,搅匀,放凉后服用。
功效:清热降火,清胃火。
②金银花茶
材料:金银花茶一茶匙
做法:取一茶匙干燥的金银花茶,用一杯滚烫的开水冲泡,焖约10分钟即可,也可酌情加入冰糖或蜂蜜调味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