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国家发改委推广我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典型经验做法

水母网• 2023-09-22 08:41:10 •YMG全媒体记者 孙长波

绿水青山、碧海蓝天,是烟台自豪的城市底色。

2022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1%,连续17年完成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任务;空气质量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率先被确定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国家试点城市;在清洁能源领域实现“六个第一” ……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我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推广,供全国学习借鉴。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激励表彰名单,我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国10个地方之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国10个地方之一)工作获激励表彰。今年7月中旬,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报告》,评估结果为优良的40个城市当中,烟台与北京、深圳等城市位居前列。

海阳核电提供核能供暖,使海阳成为全国首个商用“零碳”供暖城市。 张晓辉 摄

综合施策

筑牢生态文明根基

在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背后,是我市不断建章立制构建起的生态文明长效化保障机制。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市委、市政府从强化顶层设计着手,坚持高位推动,组建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烟台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制定印发《烟台市碳达峰工作方案》,统筹协调制定重点领域实施方案,扎实构建“1+N”政策保障体系。

自此,为实现有效降碳,我市在产业、金融、财政、环境、能源、消费等方面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先后出台《烟台市智能低碳城市行动方案》《烟台市碳达峰碳中和资金管理办法》《烟台市“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烟台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烟台市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打造山东发展重要增长极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40余份,从各个领域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梳理重大工程、园区载体、亮点项目,形成总投资5500多亿元的“双碳”机会清单。今年在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中期评估中,烟台综合得分位居全国第三。

打造“双碳”领域国际交流平台。2021年,烟台成功举办了首届碳达峰碳中和论坛,发布了一系列务实的重大事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合作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今年8月29日—30日,由山东省政府、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烟台召开。大会立体呈现、多维映现,搭建起展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就平台,展示了国内外绿色低碳发展成果,进一步提高了烟台在“双碳”领域的品牌影响力。

探索性开展智能低碳城市建设,我市架构起“能源网、产业网、市政网、交通网、生态网”五网融合新模式。加快丁字湾“双碳”智谷、“3060”创新区、长岛国际零碳生态岛、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等“一谷一区一岛一港”建设,建强“双碳”示范载体。组建高层次专家团队,编制《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为全国、全球有人岛屿的零碳建设打造示范样板。

化石能源消费做减法

清洁能源开发做加法

与其他措施相比,节能和提高能效是当前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降碳手段。

我市创新建立了一个市级“要素池子”、一个用能“清单台账”、一本企业“评价册子”、一把项目“能效标尺”的“四个一”工作机制,通过能耗双控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压缩存量、严控增量。建立市场化能源资源配置制度,对通过淘汰落后、技术改造、新能源利用等途径腾出的能源消费指标由市级统一收储,以市场化手段保障优质项目、企业、产业发展。2022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1%,连续17年完成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任务。

在海阳跨区域核能供暖热源分配中心的建设现场,焊机火花此起彼伏,吊车起起落落,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据了解,从海阳核电往北,供热管道、热源分配中心正在全线抢工期,热源分配中心内部正在安装调试设备,而11公里长的管道目前已经铺设了约8公里。

“今年供暖季之前,将完成通往乳山跨区域供暖的全部施工。”海发水务集团董事、副总经理辛张波告诉记者,正在施工的热源分配中心的主要功能是针对莱阳、青岛、乳山跨区域供暖进行热源分配,它的总供热面积预期将达到3000万平方米,远期将达到一亿平方米。

2019年,海阳开辟了利用核能供暖的先河;2021年,海阳成为全国首个商用“零碳”供暖城市。核能供暖替代了原有的12台燃煤锅炉,节约原煤1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3万吨。而当前,我市正在重点开展万华工业园余废热回收利用,为市区全域冬季采暖提供低碳清洁能源,2022年冬季已为市区300万平方米建筑供暖,将逐步实现中心城区1亿平方米低碳清洁供暖全覆盖。

为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转型,我市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在清洁能源领域实现了“六个第一”,即发出山东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和全球深远海漂浮式海上光伏第一度电,建成全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实验项目,形成山东第一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截至2023年6月,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180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54.6%,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和占比均居山东省第一。目前已形成“核、风、光、氢、储、LNG”协同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能源保障。

建设高品质生态环境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月秋高气爽,从塔山北望,大海碧波荡漾,白色的客船在海平面上摇曳而过;天空一碧如洗,洁白的云朵在高远的蓝天上悠然漂浮。每一位烟台人都以烟台的蓝天为荣,向外地的亲朋好友炫耀烟台的空气质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市把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摆到优先地位,协同推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主方针,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促进科学发展”三条主线,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九大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美丽烟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空气质量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8%,SO_2、NO_2、CO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地表水国控断面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6.1%,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率先取得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国家试点;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单位GDP用水量、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下降率均位居山东省前列;烟台森林覆盖率36.3%,位居山东省第一,拥有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20处和海洋生态牧场43处,数量、面积均居山东省第一,昆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赤松林入选“中国最美森林”。

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带动了生态产品的价值蝶变。我市作为省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积极探索生态产品由自然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路径、新模式,促进地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获批福山大樱桃、栖霞苹果、长岛海参等24个国家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福山大樱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3.21亿元,荣获“中国大樱桃之乡”称号;“栖霞苹果”品牌价值66亿元,栽培面积100万亩,年产量210万吨,深加工企业21家,深加工能力200万吨,荣获“中国苹果之都”等称号;大力培育“长岛海珍”等区域公用品牌,年产海参约7000吨,产值约20亿元。(YMG全媒体记者 孙长波)

分享到:

新闻精选

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召开

水母网
12/12 08:44

市政府党组和市政府机关党组赴市档案馆开展党性教育活动

水母网
10/21 08:24

品重烟台 品耕沃野|烟台苹果:锻造中国果业第一品牌

水母网
10/20 08:37

抽查不合格率35.4% 警惕劣质充电宝起火爆炸等潜在危险

人民网
10/16 08:32

2023烟台马拉松15日鸣枪开赛 时隔6年“烟马”再出发

水母网
10/12 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