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11月4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全百惠 通讯员 宫照鹏)近年来,牟平区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把取缔占用城市道路的马路市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本着“以疏为主,疏堵结合”和“民生为主”工作原则,通过盘活资源、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成功完成了26处马路市场的转移,“退路进厅,退路进场”取得理想效果。
全部取缔26处马路市场
去年8月27日凌晨,备受市民关注的牟平文兴路夜市结束露天经营,商户摊贩们根据自身意愿,有序搬迁至一格广场、海德综合批发市场以及庄禾城便民市场等处。蝶变升级后的牟平夜市“烟火气”不减,“老味道”依旧,生意火爆如常。
去年3月份,在牟平区委、区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牟平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全部取缔了26处马路市场,包括成功转移了具有40年历史、承载着牟平几代人情结的文兴路夜市。新开设了海德综合市场、一格广场、孔家疃摊点群、庄禾城农贸市场、儒林农贸市场、东华大厦等6处疏导点,成功转移了1600多个摊点。城区主次干道两侧的市容秩序焕然一新,同时还激活了城市闲置资源,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
民生为主,疏堵结合
为达到整治推动、长期管理、标本兼治的目的,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成立了马路市场整治工作组,对马路市场进行了全面摸底和调研,更深入地掌握摊点摊主的诉求,以及城区群众的期盼。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民生为主、疏堵结合的工作原则,制定了“退路进厅,退路进场”的工作思路。
针对26处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的程度不一、工作难度也不一样的情况,他们制定了“充分宣传、由易到难,疏导在前、整治在后”的取缔工作总思路。深入重点马路市场周边寻找疏导点,主要是寻找空置厂房、闲置场地等,主动与所属街道、里村、企业进行沟通协调,为马路市场的搬迁疏导提前挖好“导流渠”,充分调研,掌握现有摊主对取缔马路市场的看法,对继续经营的诉求,了解城区群众对城区市场设置的期盼,对取缔马路市场的看法,科学筹划,分步实施。
取缔马路市场,首先要设置疏导点,让现有摊点有地方安置,保证效益。他们先后设置了孔家疃摊点群,对西关路摊点群进行转移;设置东华大厦疏导点,对太平洋广场摊点群进行转移;设置海德综合市场和一格广场两个疏导点,对文兴路夜市进行转移;设置庄禾城、儒林农贸市场等疏导点,对新建大街等摊点群进行了转移。
夜市搬迁,路宽敞了
在取缔马路市场工作中,难度最大、社会影响最大的当属文兴路夜市。文兴路夜市有40年的历史,1000米的道路两侧,密密麻麻容纳了400多个摊位。
作为牟平标志性夜市,文兴路夜市承载了几代人的情感,同时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夜市的搬迁,也是马路市场整治工作的风向标。为此,牟平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与文化街道办事处经过周密权衡,在设置好海德综合市场和一个广场两个疏导点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引导、重点劝导等大量基础性工作后,在评估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出台了《关于文兴路夜市搬迁的通告》,开始了搬迁工作实质性操作。
2021年8月27日新的夜市场所正式开始试营业,整洁的营业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优惠的安置条件以及新的购物体验,得到了前来采购的市民的一致好评,这里繁华程度丝毫不亚于原来的文兴路夜市。同时,搬迁进来的业户收入并没有减少。文兴路夜市的成功搬迁,为牟平区马路市场整治工作作出了成功的示范。
文兴路夜市成功搬迁后,根据实际情况,牟平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先后对规模比较大的新建大街便民摊点群、师范路便民摊点群和永安路便民摊点群实施了搬迁,搬迁工作推进比较顺利,城区道路功能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