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桃花源②丨“武陵渔人”新生活

尚一网• 2021-05-25 15:16:45 •记者王永刚 郭学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这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武陵渔人生活。

陶渊明心中的桃花源是一个有水有鱼的地方,这里的人必须是靠打鱼为生的,如果不会捕鱼,不能捕鱼,那肯定不是陶渊明老先生心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核心景区内的白鳞洲位居沅江之滨,甚至被沅江切割围成为江心洲,到过白鳞洲的人都知道,这里居民的生活方式从西晋直到今天1800年都没有变过,靠水吃水,捕鱼为业。他们或许就是陶渊明心中武陵渔人的原型。

2019年深秋,记者走进桃花源里,去寻找江边的武陵渔人。据媒体报道,2018年前,沅水白鳞洲的居民临水而居、打鱼为生,人、水、鱼共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惬意中带着禅意。

想看看他们如今的生活!

我们发现,现在的武陵人虽仍在捕鱼,但也有了新的生存之道,甚至可以说有了新的职业。

当然,这个新的职业仍然与鱼有关。

白鳞洲鸟瞰图。通讯员 张伟华 摄

今年58岁的彭民强是土生土长的白鳞洲村居民,依靠鸬鹚捕鱼已30多年,彭民强告诉记者:“20多岁就开始下水捕鱼了。最开始捕鱼也赚不了多少钱,一个月才几百块钱,仅仅只能养家糊口,现在白鳞洲附近水域,开始了长期的禁渔期,捕鱼已经是明令禁止了。”

彭民强在沅江里撒网。通讯员 许山海 摄

沅江禁渔后,彭民强和他的鸬鹚开始了转型之路。2017年,桃花源景区经过大规模建设重新开放后,推出了山水实景剧目,剧团招聘了大批当地村民参与实景表演,向游人再现《桃花源记》里的田园生活,彭民强和他的鸬鹚在这里找到了新的营生,在舞台上演绎捕鱼与日常生产劳作的场景。

山水实景剧目《桃花源记》里捕鱼场景。资料图片

彭民强告诉记者,“我花了6个月的时间来和鸬鹚重新相处,它们不仅习惯了夜晚演出时的灯光,也习惯了每次下水后‘一无所获’。”彭民强说,做渔民时,每天要在水里劳作五六个小时,如今一场演出只需要一个小时,就有150元的酬劳,旺季的时候每天两场,一晚上就可以挣300元。

凭借着演出挣到的钱,2018年底,彭民强在桃花源管理区桃仙岭街道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和兄弟一起在白鳞洲开办了农家乐。现如今,彭民强白天在农家乐忙活,晚上演出挣钱,新生活过得是有滋有味。

彭民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每年光演出就有三、四万块钱收入,农家乐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有十几桌,平日也有两三桌,和过去当渔民的收入相比,是高太多了。

链接阅读——

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白鳞洲村,曾经是著名的渔村,也是古潇湘八景之一“渔村夕照”里的渔村。白鳞洲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民小组,有356户、1248人,是沅江水系最大的“江心洲”。白鳞洲村四周环水,是一座世外孤岛,是桃花源里的“世外桃源”。虽然与桃花源古镇仅一江之隔,但并无桥梁通往村外,村民出岛唯一的交通工具仍然是船只。

三个太阳、落日余晖。古潇湘八景之一“渔村夕照”。资料图片

分享到:

新闻精选

医疗保障咨询台|临时去省外就医可以报销吗?

水母网
12/10 09:26

社会保险咨询台|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由外省转入有何要求?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市海渔局主要负责人11日接听12345热线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今语|城市宣传语怎容出错

水母网
12/10 09:26

自然资源部烟台海洋预报台发布沿海冰情预报

水母网
11/27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