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10月12日讯(通讯员 卢家傲 梁奉磊 于洪鹏)千军万马跑项目,千辛万苦攻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时下,全国各地招商引资态势可谓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面对标兵越来越强、追兵越来越近的局面,开发区大力强化“项目为王”“企业家第一”导向,聚焦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群引链,为改革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强力支撑。1-8月份,全区完成实际外资3.45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合同外资10.8亿美元,同比增长40.5%,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3家,同比增长37%;实际到位内资127亿元,同比增长24.6%。今年以来,开发区引进三类500强项目16个,过10亿元项目19个。
一个个亮眼的数字昭示着,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稳”的基础再巩固,“进”的态势再延续,助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向新高度。
体制+机制
项目落户“有速度”
赛龙(烟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刹车片及摩擦材料,投资方韩国赛龙自动车部品株式会社是韩国最大的刹车片生产企业。项目的快速推进完全得益于开发区招商体制机制释放的活力。
“按照投资合同约定,该项目2019年9月前建成投产即可,但2017年7月公司签订了上汽通用大额订单,为承接该订单,项目2018年4月须具备试生产条件,建设周期一下子从2年缩减到7个月。”开发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发区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引进和联席会议制度优势,3个月将所有书面材料准备妥当。同时,采取昼夜交替、整体开挖和局部爆破交叉施工,仅用2个月完成土地平整,创造了新的开发区速度。
人人想招商、人人会招商、人人为招商。近年来,开发区结合园区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聚焦经济发展主责主业。在招商体制上,彻底打破思想禁锢和体制藩篱,深度整合专业招商职能,广泛网络社会招商资源,构建了以全员招商为基础、以“1+9+6N”为框架,集团化作战、扁平化指挥的市场化专业化“大招商”新体制。先后成立汽车和新能源、金融等12个集群招商协同组合,面向社会选聘13名企业化身份招商骨干,引进落户总投资163亿元的西港区LNG、48亿元的国际新材料研发中心、6.4亿美元的海洋经济科技综合园以及中韩科创孵化合作基地、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一批“四新四化”项目。
载体+平台
项目招引“有广度”
投资总额2500万美元的万国酒品跨境电商项目是烟台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后在开发区落户的首个韩资跨境电商项目;中韩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建成投用后,引进烟台自贸片区首个外资律师事务所……截至目前,中韩(烟台)产业园累计引进韩资项目60余个,合同利用韩资近3亿美元。
除中韩(烟台)产业园,开发区还加快中日产业园规划建设,签约日本翰林院,共建中小企业产业基地;投资700万美元的日本霓虹国际教育项目,是全区首个日资培训类项目;入驻国内首个8K超高清产业研究院、5G联合创新实验室等一批高端项目。借国际招商产业园获批契机,开发区高效开展全球线上直播推介,引进世界500强美国礼来与荣昌合作,俄罗斯高端医疗器械等系列优质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三园”招商成功案例,是开发区招商引资成效的生动阐述。近年来,开发区加快搭建招商平台、载体,推进八角湾中央创新区、海洋经济创新区、中韩产业园、中日产业园、国际招商产业园等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做亮做优业达生物医药创新孵化中心、腾讯新工科研究院等10大平台,充分发挥载体、平台集聚高端项目的虹吸效应。其中,八角湾中央创新区一年落户项目10个,海洋经济创新区依托5个国家级原良种基地,引进中科院育成中心、中俄海洋技术创新育成中心等重大项目10多个。
走出去+请进来
精准推介“有力度”
5月11日,开发区成功举办中日产业园、中韩产业园、国际招商产业园全球网络招商推介大会,上百万人在线,会上集中签约总投资约215亿元的12个项目;5月13日至15日,开发区招商团队奔赴北京,拜访重点企业,洽谈推进在谈合作项目,拉开了2020年疫情后大规模外出招商引资活动的序幕。
招商洽谈密度之频力度之大,再次刷新开发区与世界携手合作共赢的新高度。瞄准日韩欧美,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开发区加大力度、聚焦精度、提升温度,先后举办招商推介会46场次、达成合作意向200多个。一次次“南征北战”、一场场斡旋谈判、一个个优质项目,每一个时光刻度上的亮眼数字都寓示着无限生机与活力。
打造永不落幕的招商大会,开发区积极利用现代网络优势,以“云”为桥,网上会面,大力开展项目洽谈、推进、签约。通过“云”方式签署了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大而强”“高而新”“优而美”项目。“疫情‘黑天鹅’并没有阻滞开发区经济长期较快发展的大好形势,招商由‘面对面’变为‘屏对屏‘键对键’,仍实现逆势飘红。在疫情正吃紧的1-2月,全区实际利用外资6200万美元、增长10%;合同外资1.24亿美元、增长11.4%。”开发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说。
政策+服务
营商环境“有温度”
“我们的项目最终选择烟台开发区,是因为这里的服务,尤其是‘中日韩跨国审批’等制度的推行。”“烟台开发区投资环境好、服务质量优,我们将立足产业基础,加快转型升级,把企业做大做强。”包括韩国丽源莎科技、路福电子项目、喜星电子等在内的广大投资者对开发区投资环境均赞赏有加。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的感受最敏锐。近年来,开发区用足用活创新型开发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政策措施,积极推广“自我声明制”“审批+代办”“不见面审批”“拿地即开工”等改革举措,全力打造服务最优、国内一流、接轨全球的类海外环境。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开发区累计已有45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来区投资,外商投资企业1500多家,全区市场主体总数超过5万家。
“把企业当成亲戚,建立高层互动机制,区级领导定期走访,为创业者‘站台’打气,彰显了重商亲商、爱商富商的情谊。”开发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开发区招商力度的不断加大,扑面而来的是更加火热的开发浪潮,更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在自贸新时代,开发区将继续打造更大更优平台载体,吸引更多投资,让越来越多的大好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奋力开创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