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 || 碰海

烟台散文• 2025-05-08 09:48:22 •

图片

题字:峻青

《烟台散文微刊》2025 第 24期

(总第 894 期)

主办:烟台市散文学会 

协办:烟台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

名誉主编:綦国瑞

主  编:邓兆安

执行主编:崔景友

本期执编:乔 双 王兆娟

碰海

◎吴刚

我的故乡在渤海深处一个叫砣矶的海岛上,岛上有八个自然村,面积7.11平方公里。我从小在海岛上长大,有两次碰海的经历至今难以忘怀。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一帮十三四岁的小伙伴,常常在我家所在的大口北村“前海沿”玩耍。

那地方有个东崴尖,顾名思义,是在海滩东面山根下,由众多礁石搭成的一个平台,是个简易码头,还是个出海口,石礓较多,涨潮时有五六人的水深。

砣矶岛物产丰富,最著名的是礁石上的盘鲍,是中外公认的海味珍馐。盘鲍的饮食习惯和人类正好相反,白天吸附在石礓上不吃不喝,夜晚就会爬下礁石,寻找海藻等填饱肚子。了解它习性的人,一般会在夜晚到海底去捕捉。

我们邻村磨石嘴有一个渔民,曾创出一晚上捉获127斤鲍鱼的记录。他以每斤2.5元的价格卖给水产站,这个收入超过当时一个职工的年收入。

鲍鱼只有半面壳,巴掌大小的鲍鱼能承载一百多千克的吸力,人们在捕捉它时,要乘其不备,快速地用铲子铲下来,否则,只要它感受到威胁,就算砸碎鲍壳也无法取下来。

除了鲍鱼,还有趴伏在海底的海参,它们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海参的收获期,一年有春秋两季,过了6月份,这些海参就会钻洞歇伏。

碰海是个很危险的活计,我们当地把潜水员称作“猛子”,虽然有潜水器材保护,还是有不少人患上了股骨头坏死的毛病。有的因水深、作业时间长丢掉性命。

若水太浅,头朝下扎猛子,则容易碰头触脖子。我曾听说,长岛鹊嘴村一个孩子就因碰海造成脑瘫。

伏季的一天,风轻浪静,我和往常一样,头戴水镜,下身穿弹力裤头,双脚着脚蹼,一个猛子扎下去,鱼儿般徜徉在海底世界。

我一寸一寸搜寻着礁石,很幸运,不一会儿就看到礓壁上有几块类似礁石的凸出。我一眼就认出,这是伪装成礁石的盘鲍,便掏出准备好的螺丝刀,轻轻一铲,好家伙,一个足有半斤重,肥硕、鲜嫩的大鲍鱼脱离石壁,冒着汩汩的水泡向下脱落。我顺手接住,塞进随身携带的袋子中。

在准备上升换气的空当,我向旁边一瞅,一块大礁石上赫然盘踞着几个大个头,若不及时收入囊中,很可能失之交臂。

我来了精神,忘记了2分钟以内必须上去换气的规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斩获了几个,眼看袋子快装不了了,这才开始返程。

此时,我明显感觉气息不足,憋胀得难受,于是手脚并用,玩了命地往上蹿。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仿佛过去了半个世纪,头脑已经缺氧,感觉失去了意识,上升速度越来越慢,好像静止了。

我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千万不能张嘴或喘气,憋不死就能保一条命,如果图一时畅快,一定会呛死无疑。

也不知过去多长时间,只听砰的一声,我一头钻出水面,一把揪下水镜,用手抹了把脸,张大嘴长长地舒了口气。再往下摸,却发现身下的袋子连同收获的鲍鱼已不见了踪影……

那次碰海的经历,至今想起来还相当后怕。很羡慕那些憋气时间长的猛子,后来我才知道,人的肺活量经过锻炼可以增大,经过几次超负荷憋气,能引起身体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到下次潜水时就有了记忆。

到了20世纪90年代,海岛经济一落千丈,扇贝大面积死亡,捕捞资源近乎枯竭,村级经济举步维艰,唯一来钱的地方就是海区资源,可惜都承包给了外地人,对去赶海或碰海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一律驱赶。

这一年的秋季,连刮了三天的飓风,海面巨浪滔天,到夜半时分才刹住。我和伙伴早已做好准备,算计好当晚一定有大靠,要偷偷去海区外的浅海碰一把。

我们之间有个秘密约定,要碰海赚点钱,资助对我们有恩的村里的孤寡老人王二奶奶和五保户赵大爷。

我和伙伴向后海沿的大礁台进发,那座大礁台体量很大,矗立在海边的礁石群上,远看如一座巨大的雕塑,有四层楼的高度,它由火山岩体或大陆岩体延伸于水下所组成,并担当古时候渔民出海祭祀的任务。

礁台以北是大片的礁石群,一直延伸出二十多米,是名副其实的“渔架子”,也就是说礁下的鱼类或海珍品很多。每到渔汛或者靠潮之时,这里就会聚集很多钓鱼或赶海之人,但不允许碰海。

那晚,我和伙伴偷偷到了大礁台,果然有大靠,见所未见!海滩退后3丈远,海水水位已大大降低,礁台上裸露出垂悬的礓壁,上面有许多的牡蛎,下面旮旯处满是绿油油的海菜。

我和伙伴兵分两路,一人戴上水镜、手持防水电筒、螺丝刀等工具,下潜到一人深的海水中,搜寻正在觅食海菜的鲍鱼,成堆的鲍鱼纷纷成为囊中之物。

另一人走捷径,到海滩上捡拾被海浪淘上来,或者来不及追随潮汐逃命的海参。面对如此多的宝贝,我们放开膀子捡拾,随身携带的网兜一会儿就快有点提不起来了。

正当我们见好就收,收拾妥当,准备打道回府之时。突然,海上传来一阵“突突突”的马达声,看海的快艇加大马力向这边快速驶来,贼亮的光束掠过海面。

见状,我和伙伴奋力一跃,配合默契地把网兜中的“猎物”连同工具抛向海里,并用心记住地点。

快艇很快到了眼前,从艇上跳下两个人,径直向我们走来,很不友好地大声呵斥。当看到我们身边啥也没有时,看海人十分狐疑,到处乱看,并探了探海面。

我们连忙解释,刚到这里还没来得及赶海。看着我们若无其事的神态,再加上本地人互相认识,对方没有深究,只是让我们快走。

以后的事情,想必大家也能猜得出来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和伙伴蹑手蹑脚,下潜到上次藏宝的地点,由于海水涨潮,网兜发生位移,在海里搜寻了很长时间,才把猎物找回,回去煮了一部分,跟家里人美美地享受了一顿海鲜大餐。

剩余的一大部分,我们卖给冷藏厂,报答了我们的恩人。这个秘密,至今藏在我和伙伴的心底。

(砣矶岛拍摄:崔景友)

分享到:

新闻精选

医疗保障咨询台|临时去省外就医可以报销吗?

水母网
12/10 09:26

社会保险咨询台|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由外省转入有何要求?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市海渔局主要负责人11日接听12345热线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今语|城市宣传语怎容出错

水母网
12/10 09:26

自然资源部烟台海洋预报台发布沿海冰情预报

水母网
11/27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