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1+233”工作体系|自贸区烟台片区“试”出开放发展新境界 日均诞生20个市场主体

水母网• 2021-08-31 08:40:47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水母网8月3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通讯员 马双军 朱先俊 摄影报道)每一项国家战略的落地,总会掀起一股令人惊叹的发展热潮。

黄海之滨,这股热潮正在奔涌——今天,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迎来挂牌两周年生日!

两年前的8月26日,烟台再次“站进”国家战略,踏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排”:国务院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设立,分设济南、青岛、烟台片区。当月31日,烟台片区正式挂牌。

至此,烟台正式入列“自贸之城”,一个全新的自贸时代由此开启。

两年来,烟台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试验田”里已是橙黄橘绿,硕果盈枝:

截至目前,100项试点任务全部实施,形成制度型创新成果100余项,其中多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7项参评国家级改革试点经验,8项获评全国典型案例,12项在山东省复制推广;

两年间,新增市场主体1.5万多家,新增外资企业200多家、外贸企业1600多家,以全市千分之二的土地创造了全市1/3的实际外资和2/5的外贸进出口。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自贸区烟台片区让烟台与世界深度融通。作为面向亚太地区全方位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身处“一带一路”沿线、环渤海经济圈的烟台,以自贸区为棋眼,在开放发展大棋局中沉稳落子,走出了一条奋力赶超跨越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新起点,新机遇,新使命。市委提出“1+233”工作体系和中心城区“12335”建设思路,为烟台片区发展赋予了新使命,划定了“路线图”。步入第三个年头的烟台片区,正瞄准未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核心是打好制度创新牌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

自诞生之日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被中央赋予了“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的使命和职责,通过破解系统性、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为改革探路,为发展护航。

两年来,烟台片区扛起国家战略,主动对标先进地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深入开展系统集成性改革、突出流程再造、推进制度创新,探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如今,改革的“苗圃”已开枝散叶,一个个制度创新的“良种”早已播下,并将从这里播撒向全国。

“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的这笔费用,对企业来讲就是‘及时雨’。”山东天鸿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王树鹏回想起凭借多件核心专利获得1500万元融资时如是说。

烟台片区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推出“业达智融-烟台开发区知识产权(人力资本)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16家企业将182件专利作为底层资产,与烟台业达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签署专利许可和反许可协议,经烟台业达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增信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帮助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有效破解了“银行不敢贷,企业贷不起”难题。 这,只是烟台片区推进制度创新的一个微观窗口。

运营两年,烟台片区先后“创”出“闭环管理”联动机制破解海洋牧场融资难题、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科创企业授信评价体系等8项案例获评全国典型案例,7项参评国家级改革试点经验,12项在山东省复制推广,累计形成制度型创新成果100余项,100项试点任务已全部实施。

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这里的制度创新已走出“碎片化”的零散创新,实现了模块化的集成式创新。

以创新人才服务为例,烟台片区在全省范围内最早成立烟台业达国际人才集团,随后又成立自贸区国际人才港,发布业达人才码,推出高端人才车辆租赁服务,兴建人才社区等。这一连串的创新,聚焦人才服务、人才创业、人才投资、人才安居等多个板块,形成了招引、留住人才的闭环。通过这种“链条式”服务、全要素支撑,增加了高层次人才与烟台片区的粘性,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撑。

旨在为企业、为百姓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服务的流程再造也全面迈向纵深:

在全国首推远程帮办代办服务,在全省首设自贸区企业服务专区,88%可比审批事项达到全国最快水平,企业注册全流程只需2小时;在全国率先推出“四书合一、三一审批”机制,审批时间压缩75%;在全国首创全链条全周期供地管理模式,从拿地到开工最快6小时;在全省率先打造10分钟自助办税圈,全面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改革,出口退税最快1.3小时办结。

“在烟台片区,制度创新已经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开放创新的使命感越来越强,营商环境越来越好。”烟台开发区管委副主任陈军如是说。

受益于制度创新,两年来,烟台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5万多家,这“满天星辰”已然成为烟台片区发展的活力之源。

大胆创新也让烟台片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两年来,烟台片区新增外资企业200多家、外贸企业1600多家,以全市千分之二的土地创造了全市1/3的实际外资和2/5的外贸进出口。

闯出“烟台特色”

历经五次扩围,我国已分批成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含海南自贸港),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过去的自贸区建设更多地强调可复制可推广,而目前的自贸区则更多倾向于高水平创新,突出差异化特色。

烟台片区围绕战略定位,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围绕深化日韩合作、发展海洋经济,深入开展首创性、差异性改革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前,我们进口研发测试车辆一次最多两台,存放时间不能超6个月,保证金也很高,烟台海关创新建立研发测试用车辆监管新模式后,进口测试车辆可以根据研发测试需求而定、存放时间放宽至2年,允许使用关税保证保险单作为担保,公司检测研发能力大幅提升,节省了不少资金。”现代汽车研发中心工程师朴妍美介绍说。

烟台片区综合利用入区核销、关税保证保险等创新举措,一揽子解决了制约汽车研发试验的瓶颈问题,打通了深化对韩合作的新通道。

作为距离日韩最近的自贸片区之一,强化与日韩合作是烟台片区建设的重要特色和优势。

深挖特色与优势,两年时间,这里落地了全省首家韩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全省首家韩资律所、全省首家韩商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全省首家国家级中韩科创孵化平台。越来越多的日企成为烟台片区新的增长点。以夏普为代表的重点日资企业发展领域涵盖8K高清显示、消费电子、半导体等,以永旺梦乐城为代表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以创迹软件、锦筑食品检测、近铁物流等为代表的工业服务业企业纷纷入驻。

数据显示:两年间,新落户日韩资项目近200个、同比增长2倍,成为全国日韩资企业集聚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在“经略海洋”上谋求更大突破,烟台片区面临巨大资源优势,烟台片区聚焦“打造现代海洋产业基地”的试验任务,不断深耕海洋,海洋产业迈向高端。

今年5月,烟台海洋牧场“百箱计划”经海001号网箱下水交付,这是首批交付使用的亚洲最大量产型深海智能网箱。“未来将布局100套深远海养殖设施,全部达产后年产鱼类10万吨,总产值超百亿元。”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福元介绍说。

这也是烟台片区以“海工+牧场”探路海洋产业发展新业态的全力奔跑。

眼下,烟台片区正全面推进以“海工+”为特色的差异化探索,助力海工装备产业从浅海走向深蓝。“海工+文旅”打造烟台文旅新地标,依托中集集团半潜式多功能生活平台,打造“海市蜃楼·烟台八角湾海上艺术城”,发展艺术酒店、高端网红餐饮、水上运动等业态,打造独树一帜的爆款IP,擦亮自贸片区海洋文化旅游名片。

海洋生物产业也在差异化探索中愈渐丰满。

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现代化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构建了全国首个三文鱼全产业链“引进中转+陆海接力”新模式。依托区内5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持续攻关优良品种和新品种,形成覆盖鱼、虾、贝、参、藻的繁育技术体系。在全国成立首家海洋知识产权中心,探索水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有效激发新品种源头创新。

可以说,在烟台片区,海洋生物产业以海洋原良种培育为基础,已经构建出从一粒“鱼卵”,到一条“鱼”,延伸至一条“产业链”,最终形成产业“生态圈”的海洋种业体系。

“创新驱动”的自贸实践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命脉。

借势自贸东风,求新、求变的创新理念已渗透进烟台片区发展的方方面面,更在产业升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更高端、更聚集的产业发展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走进位于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的国际高性能材料创新中心,扑面而来的是澎湃发展的热浪。这一国际性创新中心二期项目预计2022年建成投用。未来,这里将汇聚3500名左右的专职研发人员,成为全球领先的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和长江以北最好的工业旅游景点。

在烟台八角湾中央创新区国际科创中心,工人们正在不同的建筑单体上忙着进行桩基施工和室内安装。项目建成后,将助力八角湾中央创新区打造国际人才集聚洼地、创新型产业孵化基地。

看似两个不相关的项目,指向的都是烟台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最核心:创新驱动。

聚焦创新赋能,烟台片区按照“2+2+6”的布局,加速科技要素与创新要素集聚,一个动力十足的创新策源地近在眼前:

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和八角湾中央创新区,是两个以“创新”为主题打造的板块。八角湾中央创新区已落户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目前在建项目14个,建筑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超过72亿元。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已有中科院烟台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自贸区烟台片区海洋经济创新中心、中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等项目入住孵化。

两条“大走廊”拔地而起。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是八角湾中央创新区的关键组成部分,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聚集了万华化学全球创新中心、现代汽车(中国)研发中心、张裕国家级葡萄酒研发中心三大具有全球、全国行业领军实力与创新影响力的研发机构,以及夏普8K超清研究院、清科嘉机器人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平台。

以大实验室平台、关键共性技术和转化平台、企业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平台、国际科创平台、科技服务平台为核心的科创平台六大体系蔚然成势,烟台片区内已布局了大量研发机构、高端人才、高端项目和科技载体,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最强劲动力。

创新驱动下,以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为代表的五大产业集群正强势崛起。

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领域“巨星”云集。万华化学是中国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MDI制造技术的企业,成功研发出第六代MDI制造技术,MDI产能位居世界第一。泰和新材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高性能纤维研发生产基地,产品先后填补了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国内空白。

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跨步迈入千亿级。上汽通用东岳基地昂科威Plus新车上市、山东宝雅·一汽吉林新能源汽车自主研发的首款样车亮相,这里既有上汽通用和一汽宝雅这样的汽车龙头企业,也有配套完备的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更形成了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齐头并进的发展新格局。

生物医药产业惊喜连连。不足半年时间,荣昌生物2款世界级ADC新药获批上市。东诚药业类肝素新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签约,持续加快原料药研发步伐……

成就属于过去,创新发展才有未来。迈向新起点,对标“1+233”工作体系,烟台片区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进改革创新、开放发展,聚力抓产业、抓项目、抓经济运行,集中攻坚“16+3”重点事项,在决战决胜全年任务目标中继续领跑,为烟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分享到:

新闻精选

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召开

水母网
12/12 08:44

市政府党组和市政府机关党组赴市档案馆开展党性教育活动

水母网
10/21 08:24

品重烟台 品耕沃野|烟台苹果:锻造中国果业第一品牌

水母网
10/20 08:37

抽查不合格率35.4% 警惕劣质充电宝起火爆炸等潜在危险

人民网
10/16 08:32

2023烟台马拉松15日鸣枪开赛 时隔6年“烟马”再出发

水母网
10/12 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