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1月27日电(记者黎昌政)冬日暖阳洒满峡江两岸,湖北省巴东县沿渡河镇石喊山村的山坡上,5000亩柑橘园硕果压满枝头。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坡,如今,荒坡变身郁郁葱葱的绿坡,沉甸甸的果实成为兴乡富民的“金果”。
“柑橘基地建起来后,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施肥、剪枝、除草、采果……我和老伴在这连续干了五年。”26日早上8点,沿渡河镇石喊山村65岁的村民李宗枝和老伴,将剪下来的柑橘,放入随身挎的口袋里,笑着说,“一年下来,我俩能挣五六万块.在家门口挣钱,踏实!”

11月26日,石喊山村村民在柑橘园内转运采摘柑橘。新华社发(龙家红 摄)
放眼望去,十多位村民穿梭在这片柑橘园。近些日子天气晴好,正适宜采摘。他们将随身口袋装满后,倒入附近果筐,果筐装满后,再转运至果园内运输轨道旁。
这条专为柑橘基地铺设的运输轨道全长500米,以电为动力,转弯灵活、操作简便,建于2022年,是巴东县农业农村局引进的。过去,柑橘从柑橘园运送到公路旁,要靠村民肩挑背扛,往返一趟要二十多分钟。
“轨道一次可运一千多斤,五六分钟就能将柑橘运达公路边,省时又省力。”轨道管理员吴祖明介绍,电动运输轨道免除肩挑背扛之苦,运输成本也从每斤0.05元降至0.01元。
山坡下的洗选果车间,机器低鸣、流水线高速运转。当天采摘的一万多斤柑橘,经货车转运至此,随即进入自动化洗选果生产线。清洗杀菌、保鲜预干、重量检测……16道工序5分钟就能完成。
基地负责人谭志龙介绍,生产线使洗果选果效率大幅提升,每处理10万斤柑橘可节省人工成本2万元。“以前20个人一天都未必能完成的工作,一个小时就搞定!”

11月26日,石喊山村村民在基地采摘柑橘。新华社发(龙家红 摄)
“自动化选果实现精准分级,让优果卖出优价。”谭志龙介绍,刚采摘的柑橘打捆混卖均价仅2.5元/斤,手工分拣经常出现大小混杂、品质不一情况,也很难卖出好价钱。如今,智能设备根据大小、色泽、形状等,将柑橘快速精准分为大果、中果、小果几个等级,品相最优的大果能卖到5元/斤。初步测算,通过精准分级,1万斤柑橘可增收约1.5万元。
这片生机勃勃、柑橘遍野的“金果山”,5年前是一片荒坡。2021年,金石开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石喊山、罗坪等6个村近5000亩荒坡,引进伦晚、夏橙、爱媛、九月红等十余个优质品种,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柑橘产业。今年是第五个年头,基地柑橘产量近30万斤,较去年增收近三成。
为助推富民兴乡产业发展,2023年至2024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累计投入260万元,为石喊山村援建了这条自动化洗选果生产线,配备洗果风干机、三通道智能分选机等45台先进设备。同时新建两台变压器,为电动轨道、智能灌溉、冷链仓储等提供稳定可靠“电引擎”。

11月26日,国网巴东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在洗选果厂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新华社发(龙家红 摄)
荒坡结“金果”。石喊山及周边村1100多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户均年增收近5000元。其中,像李宗枝一样常年在基地稳定务工的村民有50余人,每人年均收入约3万元。近500人参与季节性临时务工。
“再过三年,柑橘将全面进入丰产期,年产量有望突破2000万斤,产值超过5000万元!”站在柑橘林中,谭志龙满怀信心。
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聚焦当地“特色产业”,累计投入资金超过5200万元帮扶巴东,除大力支持柑橘产业外,还助力沿渡河镇舒家槽村茶产业提质升级,支持清太坪镇白沙坪村魔芋产业发展,推动巴东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据巴东县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巴东地处三峡库区,柑橘品质优良,种植面积已达到16万亩,年产柑橘超过15万吨,创造经济价值超过7亿元,柑橘产业被誉为巴东助农增收的“甜蜜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