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福山区将沉浸式研学融入乡村振兴——“大地课堂”重塑乡村文旅新动能

水母网• 2025-11-06 09:19:31 •记者 邹春霞

孩子们在“萌宠乐园”里亲手喂小兔、小羊,长辈们在“退休欢乐场”闻着草木香、听着鸟叫声……福山区高疃镇渡口村“白日梦农场露营地”于日前亮相。

“整个区域仅300余平方米,以前就是一处闲置农房,这儿离渡口网红‘草莓博物馆’、渡口民宿距离不足百米,为盘活这一区域,我们全部按照原貌特征进行了局部改造。”福山区高疃镇渡口村驻村第一书记林韶涛介绍,“白日梦农场露营地”与周边原有的渡口民宿、草莓采摘区等功能区互补,巧妙地将闲置资源转化为研学优势。

“我们正在谋划,将渡口村村口这个600平方米的悠然清谷党群服务驿站利用起来,把乡土人才、优质文化资源都倾斜到这里。”高疃镇党委副书记闫栋表示,最终目标是通过“大地课堂”为纽带,使乡村成为终身学习的社会课堂、文化传承的创新工场与城乡共生的价值共同体。

福山区高疃镇的琪珈农庄暖棚里,一畦畦芹菜、萝卜、菠菜、生菜生机勃勃……这里更像个“袖珍农博园”。

正在田间忙碌的王熏告诉记者,农庄是鲁东大学教学实践、农业科学研究基地。在琪珈农庄,游客可以体验农耕、农种、农学等传统农业文化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书本里没有的“乡土课堂”。

在福山区高疃镇东罗格庄村的原乡清谷自然农场,一场秋日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正热闹上演。农场里,一群城市孩子在寻找秋叶,进行拓染树叶画塑封;田地里,学生们在此开展挖地瓜比赛,重现田间热闹场景。

乡村课堂“热”的底气,源于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记者了解到,福山区高疃镇启动了村居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截至目前,渡口村、西罗格庄村、高疃村等村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等项目已全部完工。下一步,将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为着力点,以促进产业发展、密切党群关系为落脚点,进一步加快兴村富民步伐,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在福山,突破传统观光模式的体验,正在重塑乡村旅游的消费逻辑,形成了“课程体验+农产品认购+民宿住宿”的复合消费链。

在国内首个樱桃主题研学地——大樱桃博物馆里探寻樱桃产业百年发展历程,在兴程食用菌研学基地探寻菌菇生长的密码,在卫爱君剪纸工作室体验非遗剪纸的魅力……福山区张格庄镇以“五彩樱乡”为基底,配套大樱桃主题民宿、西水夼民宿、楼子口村民宿等设施,构建“农业+文化+国防+生态”复合型研学矩阵,实现教育价值与文旅效益双向提升,为农文旅融合注入多元体验。

“张格庄镇搭建全链条非遗工作体系,权福建等市级传承人通过福山大面餐饮公司、卫爱君剪纸工作室等载体,推动技艺活态传承。”福山区张格庄镇党委副书记林剑锋介绍,张格庄镇推动非遗与研学深度融合,开发樱桃主题文创、非遗美食礼盒等,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出圈”。

记者从福山区文化和旅游局获悉,福山区以提升研学游品牌影响力为核心,擘画全域研学蓝图,设计推出的研学游地图,串联全区43个优质点位、12条研学路线,深度融合自然、历史、科技、艺术等多元主题。

“我们深入开展研学基地服务品质提质升级行动,挖掘爱国文化、非遗技艺等特色资源,超越‘有什么就展示什么’的资源陈列模式,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开发剪纸、书画、农耕文化等沉浸式研学课程,丰富研学内容。”福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蒋晶晖介绍,福山区让乡村研学走向活化创新,让乡村文旅成为振兴乡村的持续“热动能”。

从山村里的楸华馆工坊,到内夹河畔的卫爱君剪纸课堂,从国防教育基地VR体验到回里农业科技博览园里的四季农事课程……当知识在泥土中生根,文化在体验中传承,产业在融合中升级,乡村便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故土,而是教育创新的沃野、文化对话的窗口、经济发展的热土。

在烟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田间地头,以研学之“热”点燃乡村振兴之火,每一个乡村研学基地都可能成为一张闪亮名片,为振兴乡村提供持久“热动能”。

YMG全媒体记者 邹春霞 通讯员 杨佳慧 范淑军 摄影报道

分享到:

新闻精选

烟台芝罘区今年向残疾人发放补贴1400余万元

水母网
11/08 09:34

消防科普车本月开进烟台70所乡村小学

水母网
11/08 09:34

筑牢港城安全防线——烟台锻造应急救援“三支力量”

水母网
11/08 09:34

今日白天局部有小雨 9日至10日风力增强气温下降

水母网
11/08 09:34

山海情|一场浪花与云的约定

水母网
11/08 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