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要排练村歌,一个电话大家就都过来了。”莱阳市团旺镇光山村合唱团领队孙芳欣说,唱村歌已成为光山村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每当夜幕降临,大家都会聚集到村文化广场,跟随音乐一起唱起来、舞起来。
2024年以来,莱阳市立足深厚乡土文化底蕴,精心策划举办莱阳村歌大赛,参与人数突破40万,“莱阳村歌”等相关话题在抖音平台播放量突破1.6亿次,先后入选山东省文旅高质量发展创新典型、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典型案例。2025年,品重烟台·村歌嘹亮——烟台村歌大赛唱响,一场场比赛、一首首村歌,让烟台村歌大赛成了今年最火的文化IP。
从村超爆火到村歌“出圈”,新时代大众文艺百花齐放,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村歌,何以唱响?
“村歌,这一充满乡土风情的艺术形式,深深表达了村民们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莱阳市音乐协会主席盖永政说,村歌源自村庄,植根于乡土,与村民的情感紧密相连。村歌不仅融合了村情、村景和村民的生活,还突出了当地的自然风光,歌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讴歌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时代。“这使得村歌成为百姓心中的好声音,群众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其通俗易懂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以及易学易唱的特点,都使得村歌能够广泛传播,经久不衰。”
“中国梨乡绿色莱阳,红色堡垒实干担当,支部领办合作共享,一路奋进一路康庄。”夜幕降临,光山村文化广场热闹异常,伴随着悠扬的伴奏声,百人合唱团放声高歌《跟着支部一路康庄》,群众随着旋律跟着哼唱,不时传出阵阵掌声。
无论是在广场、还是在舞台,村歌响起的地方,群众永远当主角、站C位。
文化广场,村歌嘹亮。说起光山百人合唱团,成员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忙时务农闲时练歌,用歌声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用歌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合唱团成员105人,平均年龄50岁,年龄最大72岁、最小20岁,大家都是白天上班、晚上排练。”孙芳欣说,无论是平时排练还是登上舞台,大家都一呼百应、热情高涨。
“村歌,唱响的是老百姓自己的生活,表达的是我们最真实的情感,我们要用歌声唱出幸福生活的喜悦。”孙芳欣说。
光山村,毗邻五龙河、紧临209省道,是全国文明村。这些年,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建成16个冬暖式大棚和56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大棚,村里还引入不少企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收入有保障。
“村歌唱出了老百姓的精气神儿,增强了跟着支部向前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莱阳市团旺镇光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初鹏飞说。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9月21日晚,在万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中,“品重烟台·村歌嘹亮”烟台村歌大赛总决赛在莱阳五龙广场落下帷幕。来自全市11个区市的优秀选手和合唱团队齐聚一堂,为现场近万名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赛场舞台,村歌回荡。村歌大赛立足百姓舞台,鼓励普通百姓展现自己的风采。这里没有学院风、明星范儿,这里有满满的乡土范儿——参赛选手不是专业歌手,而是扎根乡村的普通人,他们的身份里就藏着乡村最真实的生活图景。
莱州市金仓街道汪里村的村民赵乐德,平日的工作是喂猪,当放下饲料桶走上舞台,他以一首《我爱你,中国》征服观众。养猪的时候、浇花的时候、拔草的时候,他都会唱上几嗓子。
莱阳市照旺庄镇芦儿港村梨农王燕萍,从小就喜欢唱歌,参加大赛前从未登台展示过,村歌大赛给了她机会。两次登台后,王燕萍在当地小有名气,她开通了视频账号,还尝试了直播带货,自家的梨通过线上销售了不少。
蓬莱区村里集镇的张兰兰,是艾山脚下的一位家庭农场主。放羊的间隙,她会忍不住放声歌唱,婉转的嗓音里有着艾山泉水的清冽与草木的芬芳……
“群众不仅是观众,更是舞台的绝对主角。”莱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董新云说,村歌大赛的核心生命力在于其“活”的灵魂——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创新活动形式,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基因。村歌大赛的参赛歌手职业包罗万象,涵盖了货车司机、厨师、电商主播、种粮大户等。入场仪式、加油助威、舞龙舞狮等节目,都由当地文化协会、文艺团队编排创作,彰显了群众的文化创造力。
村歌,歌声里承载着满满的乡村故事。“古井水流淌,爱人在身旁,这就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走进莱阳市山前店镇南张夼村,远远便听到文化广场上传来动听的歌声。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村民翩翩起舞。
“这首歌是我们的村歌《我的家乡南张夼》,我们还根据歌曲自编自导了一段舞蹈。”南张夼村村民刘丽英说。
“一个村的歌,就是一个村的故事。”《我的家乡南张夼》词曲作者田小洲是一名驻村干部,每当漫步在村中的小路上,看到那些熟悉的景色,他的脑海中就会涌现出创作的灵感。“我们村是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创作这首村歌,就是希望通过歌声把村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田小洲说。
烟台村歌,像一幅“有声的乡村画卷”——歌词里有烟台的山山水水,有村民的精气神,更有说不完的家乡故事。
“美丽的紫藤花在心头绽放,葡萄园里传来醉人的芳香,洁白的粉丝轻抚着脸庞……”龙口市石良镇尹村党支部书记刘玉祥一提起村歌《尹村,我美丽的家乡》,眼里满是自豪。
“草莓香甜飘四方,大棚连片绿浪长,土地流转人心齐,分红千元笑满堂……”福山区门楼街道西马疃村把土地流转发展草莓大棚的故事写进了歌里。
龙口市七甲镇前迟家村是国家级综改区试点的核心村,村党支部书记自己作词作曲写了一首歌叫《我的家乡——七甲》,他把村里的水库、风车、综改后的新生活都写进了词里。
蓬莱区紫荆山街道选手刘小平献唱《小楼窗外是大海》,以动人旋律勾勒家乡海景与生活图景;黄渤海新区福莱山街道国奥社区选手刘翠莲演唱的《山后初家的灯》,对传统渔家号子进行了创新演绎。此外,《我的家乡后许家》《这里是回里》《福山,我美丽的家园》等扎根乡土的原创歌曲,都反映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村歌来自乡土,有着浓重的乡土气息;村歌没有华丽的编曲,却藏着最鲜活的日子;村歌没有专业的唱腔,却装着最滚烫的热爱。这些农民歌手的日常,成为人间烟火的生动注脚,也成了乡村最动人的精神印记。这些村歌,不是简单的旋律,而是烟台乡村大地生长出的“生活诗行”。
村歌,涵养文明乡风。村歌内容积极向上,大力弘扬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勤劳致富、移风易俗等文明新风。莱阳市姜疃镇濯村将村规民约核心内容谱写成朗朗上口的村歌段落,在传唱中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的行为。排练和比赛过程本身亦是增进村民交流、化解邻里矛盾、培育团队精神的良好契机。莱阳市河洛镇马崖口村村支书深有感触:“几场排练下来,以前为点小事闹别扭的两家人,现在能一起说说笑笑了。”村歌成为涵养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有效载体。
“这些村歌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农民群众的心声,唱出了乡村发展的新变化,更寄托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鲁东大学教授刘良忠说,每一次的传唱,都让村歌中的好品德、好作风深入人心,融入日常生活,真正实现了文明乡风进万家。YMG全媒体记者 李仁 董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