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10月18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赖皓阳)2024年9月5日,第九个“中华慈善日”之际,烟台发布了“品重烟台·慈善之城”慈善品牌宣传标语和LOGO标识。这是“十四五”期间,烟台慈善事业里程碑式发展的一步,标志着烟台公益慈善城市建设起势成势。
“十四五”期间,烟台“慈善之城”建设步履矫健。2022年,烟台正式提出“建设公益慈善城市”并连续纳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将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列入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推动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品重烟台·慈善之城”,创新提出了4大方面16项具体内容的指标体系,系统实施六大行动。
在政策保障不断完善下,多年来,烟台大力培育发展慈善组织,创新实施社区慈善培育行动,新增慈善组织59个,较“十三五”末增长3.9倍,社区基金从无到有发展到486支、入选全省“金种子”社区慈善基金8支,广泛开展爱心捐助、网络募捐等募捐活动,五年来累计募集慈善款物4.6亿元;创新实施“情暖万家”“肾友中心”“温暖烟台”等慈善项目340多个,五年来累计支出慈善款物价值3.7亿元、惠及群众210万人次。营造浓厚慈善氛围,创设全省首个慈善文化馆等慈善空间30多处,开展慈善文化“五进”宣传服务活动3280多次,发布首届“烟台慈善榜”,每年举办“中华慈善日”集中宣传月,激励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尤其在推进社区慈善事业发展方面,市民政局积极将社区慈善基金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探索资源汇集、多方联动、协同共治的社区慈善撬动多元共治的实践路径。全市设立的486支社区慈善资金规模超2600万元,惠及群众27.4万人次,在帮扶困难群体、改善社区环境、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拓宽资源募集渠道,搭建“线上+线下”立体平台,综合利用网络募捐、公益集市、慈善超市、闲置空间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辖区商户、社会组织及党员群众捐资捐物,增强社区自我“造血”与“续血”能力。连续两年参与腾讯公益山东数字慈善节网络募捐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募集社区慈善基金725.5万元,为320多个社区注入持续动力。
充分聚合和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专业社工力量及“双报到”单位等资源作用,引导其聚焦社区扶贫济困、助老扶残等领域开展服务。联合驻烟高校设立“社区学院”,组建“社区慈善基金观察指导团”,培训社区工作人员1.4万人次,赋能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及居民群众3.8万人次。
聚焦民生关切,实施精准帮扶。通过直接资助、社区自我服务、公益创投项目等多种形式,精准回应社区最迫切、最现实的民生需求。累计实施“以梦换梦”“孝老爱心食堂”“一碗小米粥”“海默灯塔”等小微项目620个。推动社区社会组织与党组织“社社联动”,开展“六网守护”“动能社区”等特色慈善活动2160余次,有效提升社区凝聚力和居民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