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下午,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在烟台海阳举行,会议解读了《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介绍了相关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商业航天发展,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就商业航天作出部署,要求积极打造新增长引擎、推动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将深海空天列入19条标志性产业链,高位推动商业航天重点产业链建设,已初步打造了涵盖火箭卫星制造、航天发射、卫星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一定的发展优势。
当前,商业航天产业正面临爆发式增长的关键期,为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锻强我省航天特色优势,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若干措施》,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正式印发。
巩固海上发射优势
梳理《若干措施》,可以发现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落实国家航天有关要求。文件坚持贯彻国家航天强国战略,把山东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纳入国家总体布局统筹谋划,在技术攻关、生态构建、安全监管等方面与国家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山东省措施与国家要求同向发力,在服务国家航天发展大局中积极贡献山东力量。
二是聚焦巩固提升发射能力建设。文件突出山东省商业航天发展特色,以实际举措持续巩固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优势,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海上发射技术创新和平台升级改造,提升发射保障能力,以高频次、高质量发射任务牵引带动全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三是聚焦锻强商业航天产业链条。文件立足发挥山东省工业体系完整、基础较好的优势,围绕火箭卫星研发制造、数据开发应用,以及新材料、零部件、元器件、集成电路等航天关联配套领域发展,在技术创新、人才招引、企业培育、产业集聚、生态优化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挖掘和释放我省制造业潜力,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全链条协调发展。
系列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力争到2027年,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商业航天产业链条,具备年产100发运载火箭、150颗商业卫星的能力,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推动我省加快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主任焉杰表示,《若干措施》共出台了6个方面18条具体措施。
——强化航天基础设施支撑。强调巩固山东省现有2大优势,即东方航天港的“海上发射优势”和全省的“液体火箭试验优势”,促进航天产业发展。
——加强航天运载能力建设。提出着力提升火箭制造能力和新型火箭研发能力。尤其是为推动火箭航班化发射,对海上发射项目,按照不超过有关保费总额35%的比例,给予每个项目不超过300万元的保险补贴。
——提升卫星产业发展质效。围绕卫星研发制造、星座建设运营、卫星数据开发提出一系列支持措施。突出“航天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对符合相关规定的卫星数据算力交易场景和卫星应用大模型产品,分别给予每个不超过500万元和100万元奖补。
——促进航天产业协同发展。支持烟台打造山东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核心区,推动济南、泰安打造省会都市圈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引导青岛打造卫星应用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各市结合特色优势参与航天产业协作配套。为鼓励商业航天全域、全产业链发展,每年培育遴选10家左右具备核心技术竞争力、配套服务水平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商业航天配套企业,给予每家不超过100万元奖补。
——推动关键技术创新突破。支持商业航天创新平台建设,对符合相关规定的国家级平台,给予经费支持;鼓励航天科技成果转化,符合条件的可享受最高50万元贷款贴息。同时,还将组建省级商业航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标准建设支撑产业规范发展。
——统筹资源要素服务保障。针对当前商业航天产业发展面临的人才、资金2大关键要素,提出一系列引才、育才、用才措施,并在财政、金融、资本等方面提出支持政策。特别是鼓励“金融链主”充分发挥作用,在产业生态建设和金融有效供给方面给予强力支撑。
此外,《若干措施》明确要发挥商业航天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作用,加强全链条安全监管,建立重点任务清单,完善运行协调机制等,不断推动全省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航天发展大局中多作贡献。(YMG全媒体记者 王修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