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发利 || 渔梁歌钓

烟台散文• 2025-07-21 09:13:35 •

题字:峻青

《烟台散文微刊》2025 第 45期

(总第 915 期)

主办:烟台市散文学会 

协办:烟台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

名誉主编:綦国瑞

主  编:邓兆安

执行主编:崔景友

本期执编:乔 双 王兆娟

渔梁歌钓

◎戴发利

高踞丹崖山巅的蓬莱阁古建筑群,临海倏然而立,俯瞰黄、渤二海在此交汇。

丹崖山下的海岸,左是一片嶙峋礁石,右是一湾细腻白沙。随处可见三五钓者于礁石、沙滩上执杆而钓,钓至兴处,或亢然而歌,声飘于海天之际,此乃蓬莱阁胜景之一,曰“渔梁歌钓”。

海天一色,辽远旷达,阳光遍洒,流云浮动。海是大幅的空蒙留白,如一幅极简约的画,钓者是前景,钓竿斜举,钓线如丝,钓钩入水,水面波澜依旧。钓者的一尊剪影,透着几分或禅、或仙、或道的意境,如智者、如隐者、如修者,如《金刚经》所说之“如如不动”,不受外在万象干扰,一身平静安宁,其意并不完全在鱼,而在于纵情天地间。

黄渤海湾畔,渔类的家园。春和景明、秋高气爽,是一年中海边垂钓的最佳两季,冷暖、湿燥两相宜,鱼儿近海洄游,体型丰腴。

民间有说法,“谷雨过后,百鱼上岸”。每年的谷雨至端午节期间,水温经历一冬天的严寒已温和适宜,达到十摄氏度以上,各种鱼类便相继游至岸边浅海。最常见的是黄鱼,黄褐色纹理,修长圆滚,肉质饱满、紧致、细腻、鲜美,人称“黄鱼棒子”;贴在水面上的有细长尖嘴如梭的马步鱼,闪着银色亮光;藏在礁石之下的黑鱼,浑身黝黑,鱼鳍尖硬,头部硕大,张着黑洞洞的大嘴巴;鲷鱼分黑鳞、红鳞两种,半椭圆身体,如同热带鱼种体型,鱼翅直竖,俗称加吉鱼,是当地百姓婚宴、寿宴必备的体面鱼类;与鲷鱼外貌相仿,但个头小许多的称为海鲋。此时称为鱼群春汛。

这些鱼类本在外部深海过冬,每年春季沿岸水温升高时,它们就集结成群,列队奔向山东半岛沿岸洄游产卵,所经行程超过一千公里。四月下旬到达黄、渤海交界处,进入渤海湾,一直到秋末初冬,再次南移,年复一年,周而复始。鱼类的洄游,是为了寻找适宜的生活温度、充足的浮游食物、不绝的繁衍生息的场所。

度过了夏的暑热,凉爽的秋季也是海钓的绝佳时机。从中秋节前后到初冬十一月,鲅鱼、黄姑、白鳘鱼、鲷鱼、鲈鱼、梭鱼、偏口鱼、鳗鱼相继靠岸,此时称为鱼群秋汛。

海面之下的鱼,也是分层而居而游的。最上层贴着水面的是马步鱼,中间层有鲷鱼、鲈鱼、梭鱼、鲅鱼,下层有黄鱼、黑鱼、偏口鱼、鳗鱼。

临岸海钓,是人与鱼智慧的博弈,充满了玄机,体现着万事万物的辩证法,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书本理论。在蓬莱阁下的海边垂钓者,都是实践家、经验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完全来自实践摸索出的实用、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比起所有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钓鱼理论都毫不逊色,明了而实用。

海钓,要明确钓什么鱼的目标,要把握有效的时间段,利用不同的钓具,挂上不同的饵料,占据不同的位置。总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从经验中来,在经验中总结发现规律,再运用到实践中去,万不可陷入教条主义、机械主义、照搬照抄、人云亦云的误区。

潮汐变化,是把握海钓时机的最重要因素。每日潮汐各不相同,需用农历计。每月初一至初三、十六至十八为大潮,即潮涨潮落幅度更大,鱼更能靠近岸边、吃食更为活跃,适合岸边矶钓;而每月初七至初九、二十二至二十四为小潮,浪平水缓,则适宜深水区提线而钓。潮汐变化又绝非如此简单,还应于潮涨潮落中再次细化寻找最佳时机。如一次完整的潮汐时间为六小时十二分,称为十分潮,而“二分、八分潮”和“半潮”则为好时机,须把准时间点,才能掌握主动权。

与潮汐变化同等重要的因素还有海流。海流,不声不响,不动声色,暗自涌动,有一种不可小觑的力量,其蕴含的有机物和浮游生物直接影响鱼的活动。海流经过,在海面上就出现一条颜色或深或浅的不同于周边海水颜色的条状水流带,泾渭分明,这个区域就是海流的区域。“大流大咬,小流小咬,无流不咬”,说的是海流对鱼吃饵料的特点。面向海潮冲击的岩礁一面,浮游生物丰富,氧分充足,是鱼吃食活跃的地点;海湾的滞水区,如河流入海口、船泊码头、防浪堤等地方,水流缓慢、饵料丰富,鱼也比较多。

有风好钓鱼,无风不钓鱼,风动潮动鱼也动,大海水体交换活跃,水中溶氧度增高,鱼就会兴奋嬉戏、活跃吃饵。

鱼集中活动的地方叫“鱼窝”,只有准确找到鱼窝,才能找准抛钩抛饵的最佳位置,鱼才有可能纷纷上钩。

占据礁石的高处,临海而钓称为“矶钓”,可以居高临下,俯视眼前的海域,通过从周边环境的细致观察中找寻鱼在水下的行踪。如,若海面上海鸥集中在一处地方飞来飞去、忽上忽下、俯冲进水中,就说明此处有鱼集中活动,吸引了海鸥前来捕食。

水至清则无鱼,但水浑浊如泥浆也不可,关键是要水中营养物质丰富。海水一般呈蔚蓝色,但如果一些零散的位置颜色加深,则可确定为水下有暗礁或海草生长,这些地方有着丰富的壳类动物,也是海鱼栖息及躲避天敌的有利场所。黄鱼、黑鱼喜欢在礁石里游动觅食,真鲷和鲈鱼往往随潮流成群而来,当地一种叫泥大头的鱼,则专门在沙滩里活动。

对鱼饵的选择更是多种多样,需因鱼而异。对于蓬莱海边的钓者来说,首选小海虾,这是万能饵,适用性广,价格便宜。他们一段时间就会去海鲜市场或渔码头集中采购十斤二十斤的,回来后剥皮,用蜂蜜或糖渍起来冷冻,随用随取;价格稍贵点的是海蚯蚓,也称管蛆或海蛆,论根卖,极能吸引鱼咬钩;还有的钓者就地取材,到了海边,先在岸上瞅准海面上游来成群幼小的海鲫鱼,接着迅疾拎甩一张渔网,罩住一片海面,收网就提上二三十条海鲫鱼,直接用作鱼饵,用于钓鲅鱼;而路亚钓鱼法,则采用假饵,通过连续收放,使假饵呈不断运动状,让海中的鱼误认为是食物而咬住上钩。鱼有区别,所爱之饵亦不同。

甩杆要讲究角度和力度,场地空间允许的话最好“助跑”几步。双手同时握杆,一手的手指控制渔线,将鱼竿从肩膀位置的身后奋力向前甩出,鱼竿与海面呈四十五度角时瞬间顿住,整个杆的着力点都传导到鱼坠上,通过沉甸甸的铅制鱼坠前行飞走的力量带动鱼饵、鱼钩拉着鱼线飞向海面深处四五十米远。远远看见鱼坠落海激起一朵浪花,然后沉入海面下不见了,再仔细看,只有一条细细的渔线连着水下的鱼钩和身边的鱼竿。钓者完成这瞬间爆发力的动作,便把杆固定好,开始静等了。

鱼坠直接沉入海底的称为“底钓”,目标是在水底层渔类;鱼坠和水面浮漂结合称为“浮钓”,目标是中上层渔类;还有的不断拖动渔线、鱼饵在水面来回活动,称为“戏钓”,模拟游来游去的小鱼虾,吸引表层海鱼前来捕食上钩。

鱼吃饵吞钩的瞬间,那抖动和挣扎的动感,通过线和杆迅疾传递到钓者手上,钓者立马一个激灵,顺着鱼咬钩的力道一收一放、再收再放,一两个回合,确保鱼将钩完全吞下,大幅度快速收线,将鱼和鱼坠以最快速度拉至水面、收线,收线要确保鱼始终在水面拖水行走,既避免鱼脱钩而逃,又避免犹豫不决之际鱼坠飘忽塞在礁石间无法上拔。

长时间的耐心等待后,这倏忽间几十秒,动作要当机立断、快速、准确、得当,待鱼拖到眼前水面,鱼竿一提,鱼便脱离水面,凌空飞起,被钓者一手抓住,放下鱼竿,熟练地将鱼嘴里的鱼钩取出,鱼放进桶里,才算功成。此时,连同鱼钩取出的还有鱼饵,鱼饵还可以继续甩进水中,钓下一条鱼。

临海而钓,钓者懂得“愿者上钩”的道理,所以他们从不强求,钓到不喜、未钓到不悲,摆脱物欲的束缚,坦荡、泰然,追求的是参与、乐趣、物我两忘。

他们花在钓鱼装备、交通工具上的费用,一般都远远大于钓到的海鱼的价值。看看他们的装备吧,花样繁多,功能完备,钓竿是最主要的工具,包括钩、线、漂、坠、卷线器、剪刀,个人“工作服”,包括高筒防水靴、救生衣、抄网、手套、墨镜、防晒衣、毛巾,还要有凳子、装鱼的水桶等。

如果漫步蓬莱阁下的沙滩,几乎每天都会遇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悠闲地坐在小马扎上,面前摆着两只钓竿斜插在沙滩上,身旁一只红色塑料桶,半桶海水,路过的人总要往桶里探头看一下,看看收获如何——一般都是一两条手指般细长,或巴掌般扁圆的小鱼,在桶底或游或卧。看着老者的鱼竿,半天也不动一下,但老者并不着急,眯着眼望着大海深处,或许已神游多时,已忘却眼前这一切了。有熟悉的人就说,这位钓鱼的老人家,每年在沙滩上钓鱼超过三百天,不管春夏秋冬,只要不下雨、不刮台风,准来,至于收获了多少,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不重要!经年累月,一人、一竿,看海上日出日落、浪花拍岸,船来往、鸥飞翔,老者融入了天地大海。

渔梁歌钓(于贵祖绘画)

从那些远古遗存的岩画、陶器、鱼叉、鱼骨上可以看出,人类刚进入文明时代,捕鱼和钓鱼曾是重要的维持生活手段。史书《竹书纪年》记载,夏王芒“狩于海,获大鱼”。《诗经·采绿》有“之子于钓,言纶之绳。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丈夫要去钓鱼,我为他绑好鱼线;他钓了一些什么呢?有鳊鱼有鲢鱼;鳊鱼鲢鱼真不错,他竟然钓到这么多。

渔梁歌钓(明·泰昌版《登州府志》图例)

但是后来,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进步,钓鱼的生产效率太低,已经不适合作为供养大规模人口生活的生产方式,转而成为了一种兴趣爱好、一种娱乐休闲方式,其精神作用、文化意义已经大于饱腹需要。

姜太公钓于渭水,愿者上钩,引出了他辅佐周文王、奠定周朝大业根基的千古佳话;庄子钓于濮水,不愿侍奉楚王,追求心灵与精神的高度自由。“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独把钓竿箕踞坐,白云飞去复飞来”,这些千古名句,写尽了垂钓的意境。

蓬莱阁上,东瞰大海,烟波浩渺,《山海经》记载,那里有海上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有琼楼玉宇,仙人飞升,有长生不老丹药。这片大海,是神仙文化之源,诞生了八仙过海的传说。

蓬莱阁下,任浪摆、凭风摇,钓者钓的是鱼也非鱼,钓出了自由的仙韵、悠然的境界、淡泊的清净,一切世间的嘈杂、纷扰、烦恼在大海的旷达面前不堪一提、化为无形,这是心灵诗意栖居之地。

以温和的心情垂钓,知足而乐,不在收获多少,更在与大海为伴,欣然而歌;以隐逸的心境垂钓,寄情自然,悠游乐哉,求得身心洒脱和解放;以回归的心态垂钓,找回生命最本真的状态,单纯清净,无所苛求,顺势而为,遵从宇宙、天地、人生大道。或许,这就是渔梁歌钓本来的意义。

注:图片由作者提供

分享到:

新闻精选

在现场|课堂上来了“魔法师”

水母网
07/25 09:43

暑你最美 高温下的坚守|烟台市全力做好防暑降温和安全作业工作

水母网
07/25 09:43

暑你最美 高温下的坚守|高温下,他们清运17吨生活垃圾

水母网
07/25 09:43

‌遇见养马岛的夏天 暑期交通优化启动打造通畅慢旅行体验

水母网
07/25 09:43

烟台昆嵛山保护区管委主要负责人接听12345热线来电

水母网
07/25 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