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夜晚,总有些角落需要光亮;平凡的生活里,总有些心愿等待回响。在这个春天,福山区福新街道的“微光许愿铺”活动像一盏萤火的灯,用温柔的微光串联起整个辖区的温暖故事。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慈善活动,而是一场关于城市温度的集体创作,是陌生人之间最动人的心灵对话。
心愿种子
线上线下齐征集
阳光和暖的三月,“微光许愿铺”在辖区悄然开张,福新街道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双轨模式:线上通过问卷星小程序搭建“云端许愿池”,居民们只需轻点屏幕扫描二维码,就能将心愿投入这片温暖的海洋;线下,社区工作者们在各个社区设立了“爱心心愿墙”,用心愿便利贴的方式收集困难群体的微心愿。
在万科社区的征集现场,80岁的独居老人王奶奶小心翼翼地写下:“想要一件厚实的衣服,骑车去卫生院打针就不怕冷了。”单亲妈妈李女士犹豫再三,还是写下了:“孩子想要一套四大名著,但家里实在……”这些写在彩色便签上的心愿,像一颗颗等待发芽的种子,被志愿者们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
在农历二月初七的庙会上,福新街道特意设置了“微心愿征集”展位,来往的市民都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将自己的心愿进行登记。在志愿者的鼓励下,环卫工人张大叔写下了“想要一双防滑的劳保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丽则画下了“想要一个新书包”的图画。这些小小的心愿,在春风中轻轻摇曳,诉说着最质朴的期盼。
星火接力
全城掀起认领热潮
樱花盛开的三月末,“福在福山”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福新街道“微光许愿铺”上线!这些小心愿等你来认领!》的推文,将收集到的105个微心愿全部公布。文章末尾的一段文字尤其触动人心——也许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事,但可以用伟大的爱做小事,那些被实现的愿望里,会永远镌刻着你的姓名。推文一经发出,就在朋友圈引发了刷屏效应。
令人感动的是,在48小时内就有超过90%的微心愿被认领,剩余部分由福新街道“金种子”慈善基金全部承担。坚持匿名的“微光先生”连续认领了7个儿童心愿,福新街道卫生院认领了全部医疗类的需求,还有中学生用压岁钱结对帮扶同龄人……
最特别的要数“心愿编码022”的认领故事:远在深圳的福山籍企业家宋先生通过家乡群看到活动,特意委托社区工作人员代为采购并赠送了一台高档电饭煲。他在备注栏中写道:“虽身在他乡,心系故里微光。”
点亮微光
爱心送达进行时
在心愿认领活动火爆进行的同时,福新街道组建了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代表组成的“心愿审核小组”。他们对每一个认领信息进行了仔细核对,确保爱心精准送达。审核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暖心故事:独居老人许愿的“电热毯”规格不清,社区书记登门测量床铺尺寸;企业捐赠的智能设备过于复杂,青年志愿者主动添加“使用教学”服务。审核组组长李柱朋常说:“我们不仅要传递物品,更要传递妥帖的心意。”
四月的清晨,一支支“送愿小分队”穿梭在福新街道的大街小巷。在永达社区,患有眼疾的宋奶奶抚摸着崭新的智能电饭煲,听着志愿者耐心讲解语音功能,浑浊的眼里泛起泪光。在福新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小杰打开“神秘盒子”时惊呼出声——除了自己想要的星光投影听故事机,还有偶像梅西的照片摆件,这是认领者精心准备的“超额惊喜”。
特别设立的“心愿见证官”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瞬间:残疾人老周试穿定制鞋时舒展的眉头,单亲妈妈接过粮油时颤抖的双手,外来务工子女收到台灯时雀跃的背影……
后续,福新街道将设立一面“微光记忆墙”,每张照片下方都附上二维码,扫码就能听到心愿人与捐赠者之间的语音故事。
善意回响
致谢每一位“点灯人”
2025年4月25日,福新街道举办了隆重的“微光盛典”。每一位捐赠者都收到了特制的纪念奖杯——水晶材质的“微光成炬”纪念杯,随奖杯附送的还有特制的感谢函,里面写满了街道对每一名捐赠者最真挚的感谢。现场特别设置了“微光电话亭”环节,捐赠者可以听到心愿人的感谢录音。永青社区捐赠人刘女士在听到她帮助的留守儿童朗读的感谢信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她说:“孩子说要用我送的新书包装好的成绩单给我看,这比任何奖励都珍贵。”
本次“微光许愿铺”微心愿活动共实现微心愿105个,参与捐赠者76人,惠及群众300余人次。更重要的是,这个活动点燃了整个福新街道的爱心之火。如今,街道正在筹划将“微光许愿铺”延伸出“四季常开”子品牌:春季“开学加油包”、夏季“清凉补给站”、秋季“重阳敬老箱”、冬季“暖冬能量盒”,通过常态化活动,让温暖四季常在。
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在整理资料时发现了一张特别的便签,上面写着:“谢谢你们让我知道,原来我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光。”这或许就是“微光许愿铺”最珍贵的收获——在帮助他人实现心愿的同时,也让每个人都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光芒。
YMG全媒体记者 钟嘉琳 通讯员 董琪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