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字:峻青
《烟台散文微刊》2025 第 20期
(总第 890 期)
主办:烟台市散文学会
协办:烟台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
名誉主编:綦国瑞
主 编:邓兆安
执行主编:崔景友
本期执编:乔 双 王兆娟
诗画后许家
◎樊军
后许家村,位于山东栖霞市东部三十五公里的大山深处,一个声名鹊起的新晋网红小山村,一幅幅精美别致的红色主题原创壁画,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打卡研学。即兴决定到后许家村采风,奔赴一场乡村艺术的饕餮盛宴。
清晨,我驱车从栖霞城出发,途经有“小十八盘”之称的虎杏线老道,依稀可见山间苹果红,从低丘绵延到远山,层林尽染,斑斓壮观,好似上帝打翻的调色盘,与碧空白云相映成趣,一切显得和谐美好,一路上仿佛穿行在大自然的水墨画廊。
大约四十分钟的功夫,来到后许家村口牌坊,放慢车速进村。朝车窗外抬眼四望,一方三面环山、藏在幽境里的“画”中山村顿入眼帘,房屋高矮错落,墙壁五彩缤纷,不时升起袅袅炊烟,极富艺术气息,宛若建在山间的“童话王国”一般;远处隐约可见海拔400余米的三岔顶崔嵬矗立,南岙山谷外小河自东向西穿村而过,溪流潺潺、山泉叮咚,犹如一曲悦耳动听的乡村交响乐,恍若置身“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美得令人如痴如醉。不觉间,我们来到村委会停车场。
停下车后,巧遇后许家村“当家人”王书记,热情握手致意。他微笑着介绍道:“长期以来,后许家村是个较为封闭仅百余户的小山村,直到迎来‘三变改革’的机遇,成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搞环境整治,挖掘特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短短几年这个寂寂无名的小山村旧貌换新颜。”瞬即转身指向后方三十余米的巨幅壁画墙,深情讲述了“花顶山阻击战”:1942年2月10日,时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胶东支校校长的聂凤智,曾在村南花顶山指挥警卫排与前来扫荡的日军激战,掩护千余名抗大学员撤离,全排战士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
王书记带领我就近参观了“妹妹找哥奇遇记”等红色壁画墙,又补充道:“2021年11月,烟台现代画院与后许家村结对共建美丽乡村,20余位画家住进后许家村,深入挖掘300余年的村史和红色文化,融入到壁画创作中,共义务创作50余幅、1550平方米的原创壁画,2022年9月,山东省首个红色主题原创壁画村正式落成,让我们这个小山村变成了艺术村。”
接下来,与王书记一起到民俗街欣赏壁画,两侧墙壁上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了后许家村十二个月的风土民情。最引人入胜的当属名为“结巴了”(即蟾蜍)墙绘作品,取招财进宝之意,每年六月六,村民到山上采集百合花汁,与面粉揉合做出面点,可以说是后许家村独有的一种习俗。
我们沿着斑驳的石板路徐步向前,抵达坡顶民宿区,每套民宿小院都是盘活村里的闲置房屋,按照修旧如旧、简约大方的风格改造而成,德宝院、德树院、德朋院……用原户主名命名的乡村艺术民宿,让人感觉到非常亲切。
驻足片刻,俯瞰后许家村概貌后,徜徉来到艺苑街。这里有烟台现代画院的写生创作基地,小街两侧墙面被一幅幅画家们实景创作的乡村田园画佳作温柔地铺满,拉近了文化与群众的距离,让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最后,我们进入环山步道,踏着在村党支部号召下使用周边河道清淤出的废石铺成的台阶,依次参观了用地瓜窖改造成的窑洞咖啡馆、数千个不同字体装点的生肖文化墙,别具一格的村史馆、山村美术馆、手造工坊,宛若画中游,心里顿生无限情愫,有感于生活于这方红色热土的村民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家国情怀的传承。用王书记的话讲,这就是新时代的“战山河”精神。
和美乡村绘新景,精彩蝶变入画来。我深切感受到了这座胶东屋脊上网红壁画村的无限魅力,邂逅了一把山村田园间的诗与远方,壁画艺术和乡野美景在这里激情碰撞、完美融合,生动书写了以文化振兴赋能产业振兴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画卷。
(图片由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