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字:峻青
《烟台散文微刊》2025 第 13期
(总第 883 期)
主办:烟台市散文学会
协办:烟台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
名誉主编:綦国瑞
主 编:邓兆安
执行主编:崔景友
本期执编:乔 双 王兆娟
思念之殇
——纪念我的父母
◎金玉光
想念母亲!
想写母亲的事太多,无从下笔。
消逝的是时间,而亲人的爱永存。
地球已存在了几亿年,从有人类开始,就该生发多少爱恨情仇,大都随着岁月的更替而了无痕迹。被世人忘记才是真的抹去了你在世上的一切痕迹。
几日前,因写一篇儿时糗事的小文,联系儿时的小伙伴,讲到旧日见闻录,讲到旧日的邻里及父母们的往事,唏嘘不已。记忆强烈地感觉到一切都好似发生在昨天。
讲到母亲在那个特殊时期不顾自己被打压,依然帮助邻里,为邻里做的好事,小伙伴还是赞不绝口。时代是不堪回首,但往事没有随风。
尽管我们都已经长大,但依然是母亲的孩子。想到曾经看过一幅画,孩子因思念母亲,把母亲的形象用粉笔画在地上,然后蜷缩在身躯躺进画在地上的母亲怀中,潸然泪下。我也想念母亲,怀念那被时代摧残的童年中少有的温馨。
记得那是在建设边疆热潮时期建设的小城,小城界于前苏联。很小很小的时候,刚到那个小城,我随父母住的是干部宿舍,就几栋房子,每栋就几户人家,是平房宿舍,公共设施场所星罗棋布相间在几处。相间的周围环境还是野外那种树林、沼泽、塔头墩子,远近相间处也有成片的绿草地,蓝天、白云,就像那首前苏联的歌曲唱的那样,在乌克兰辽阔的原野上。但这里是中国的土地,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里开扩建设起来的一座小城。绿色长龙般在森林中蜿蜒穿梭的火车,在经过绵亘曲折蔓延千里的行驶后到这座小城就是终点站了。
在那个特殊时期,小城建设已初具规模,加之大量闯关东的先辈及后裔们的加入,小城环境建设的已是适宜人类生存的模样。茂密的大兴安岭丛林用它富饶的土地和胸怀养活了那里的人们。小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被国家重视,医疗卫生、学校教育都是由国家派遣的优秀人才来负责。
那时我们也搬家到了新区,就是整排整栋建成如今日的一个小区一样的规模,只是都是平房,还是一栋几户人家。母亲因在医院工作,人又善良,就成了邻居的健康守护天使。谁家有了健康的问题,母亲就是他们的主心骨。
家里常常半夜会被邻居敲门,头疼脑热、胃痛肚子不舒服这些病症经过母亲的处理喂药都是小事,半夜急诊个肠梗阻、胃穿孔才是骇人听闻(林区人豪爽、好酒,喝酒也有御寒的功效)。母亲半夜爬起来要送他们去医院急诊,有的直接手术。常常是母亲晚上为邻居忙了一晚,第二天还要照常上班,更何况还有工作中的常规急症。因为是近林区,小城附近的大山里都是采伐林场,人们建设边疆的热情高涨,多快好省,工作场面热火朝天。那时的树木采伐全靠人工,原始森林里树木高大遮天蔽日,采伐时被树木砸伤头脚、砸断四肢时有发生,送到医院就是半夜急诊手术。所以其实小时候我和小弟一半是幼儿园生长,一半是散养。母亲的工作忙,常常照顾不到我们。
那些在关内生活不下去的人们(闯关东),跑到我们那边生活、依然贫穷的邻居有了病常常住不起医院。母亲就自己开药回来到家里给他们打吊瓶,忙了一天的工作,下班又要先去别人家给他们治疗,回来时都是很晚很晚了,漆黑的夜晚,树木的魅影,狂嚎的野风声,陪着恐惧中的我和小弟,因为那时我们也都很小啊。所以好像儿时的记忆里,母亲不是在手术台上救人,就是在跑去救人的路上。而我不是自己带着小弟在外玩耍就是漆黑的夜晚陪着小弟等妈妈回家。
小城就一个战备医院,是红砖色的外墙的三层楼,后面则是一条河,远山近水,绿草如茵,自然美的画面感很强。回忆起那些医务人员穿着像前苏联电影里医生穿的那种大襟双袖后系带的白大衣(有点像现在的手术服),在医院后院的蓝天白云下晾晒那些洗好的纱布、绷带、床单、手术单……那情景真和现在电影里演的情景一样,红楼墙,绿草地,忙碌的白大衣身影,晒衣绳上被风吹拂飘荡的白色绷带、床单,加上我们小孩在排排晾晒的白单子中乱跑捉迷藏的影子,上帝一定看到了这幅画卷的唯美与静谧。那是我童年的回忆中不可多得的美好一幕。
母亲是一个善良体贴的人。
记得有一次邻居的小孩几天哭喊声不断,母亲不解不忍,就去询问。原来是带皮的松子吃多了,松子皮至大便干,排不出便。邻居小孩带皮吃了太多的松子,无法排便,憋堵了几天,肚子疼得哭喊,大意的家长还不知带小孩去医院,还让孩子自己排。母亲问明原因后,就回家从医药小箱拿出针盒(医用),里面有小弯头的小止血钳等。洗手,用酒精燃烧消毒器械后,戴上医用橡胶手套,备好纱布,用手指和小止血钳辅助一点一点地帮小孩从肛门抠出干结的松子皮粪便。过程要小心细致,才能不伤着小孩。最终母亲解救了邻居家的孩子。这件事我印象深刻,因为我全程陪伴在旁边。最终母亲解救了邻居家的孩子。这件事我印象深刻,因为我全程陪伴在旁边。
父母那时因哈医大毕业正受着不白之冤,心里却从没忘记自己学医那天起的誓言。
母亲还会常常把我们穿小的衣服甚至是一些新的衣服及物品,送给那些因孩子多而生活困难的邻居,还尊重地总是说:“我们家里用不上,放着也是浪费。”尽能力帮助身边的人们,并让他们有尊严地接受。从小我们就被母亲教育做人要善良、诚实、正直,这如家训。尽管人间正道是沧桑。
母亲身上的人性光辉都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和小弟,引导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善良的人。是善良的人让这个世界有了温度,是这种温度让困苦的人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泰戈尔说:“愿太阳发出永远的光和热,愿人间充满永恒的安慰与温暖。”
古人说:“须知君子人,身死名不死。”
哈医大毕业的父母把他们的青春给了那片土地。那片土地该记得他们!
想念我的父母亲!
致敬我的父母亲!
致敬曾经用热血建设边疆的人们!
致敬那一代人的青春与生命!
(图片由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