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爱群 || 破成见之山,筑无妄之境

• 2025-03-07 09:28:39 •尹爱群

乙巳蛇年的春节档,院线电影市场热闹非凡,堪称神仙打架。而《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影片,从预告发布起,便让我心心念念。终于,在一个闲暇的午后,我与好友一同走进影院,奔赴这场奇幻的神话之约。

影片开场,熟悉的角色与全新的冒险情节扑面而来。制作团队的匠心独运在每一帧画面中尽显,精美的特效、细腻的人物刻画,搭配富含深度的主题、丰厚的文化底蕴,无疑是一场震撼心灵的艺术盛宴。

观影过程中,我的心潮始终澎湃难平,影片里那句“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更是如重锤般击中我,让我反复咀嚼,内心五味杂陈,难以言说。

影片里,南极仙翁仅凭臆想,便将龙族和妖族视作潜在威胁,精心策划陈塘关之变。一时间,山河变色,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往日繁华的陈塘关沦为人间炼狱。申公豹误认敖丙在对抗天雷时身亡,心急如焚地向龙王敖光报告,怒火中烧的敖光当即立誓,要将陈塘关杀得鸡犬不留,为敖丙陪葬。哪吒则怀疑是申公豹和龙族在背后搞鬼,屠杀陈塘关百姓,盛怒之下,他单枪匹马,怒战四大龙王,不惜一切代价,誓要荡平龙宫。银幕上,昏天黑地的打斗场面接连上演,法术的光芒交错,喊杀声震耳欲聋,我看着这一幕幕冲突,满心无奈,多希望自己有丘处机“一言止杀”的大智慧,能踏入银幕,让这场“神仙打架”就此平息。

细究这些神仙们的暴怒与暴戾,根源皆是他们事先预设的敌意。他们仅凭自己的脑补和无端假设,便笃定这敌意真实存在,随后便是天经地义的冲动,理所当然的打杀。可他们未曾料到,这“强者之怒”带来的是各自惨痛的代价。南极仙翁被哪吒、鹤童、鹿童一顿暴打,往日威严荡然无存;敖光一心复仇,却不想在攻打陈塘关时,误让敖丙刚重塑的肉身撕裂,看着敖丙在自己怀中渐渐消失,敖光的心碎成无数片;哪吒的冲动,则致使整个龙族被困“天元鼎”,母亲殷夫人也被化成丹药,至亲离散,追悔莫及。

电影虽是虚构,可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却常常在现实中上演。

我有个朋友,第一次去国外出差,初到异国他乡,满心都是新奇与兴奋。一天晚饭后,他像在国内一样,悠然自得地在马路上溜达,看到路人,还热情地打招呼,一方面是出于礼貌,另一方面也是想锻炼锻炼自己的口语。走着走着,他瞧见几个黑衣光头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想也没想,便走上前去借火、分烟。第二天,当他跟当地同事聊起昨晚的经历,同事们吓得倒吸一口冷气,纷纷庆幸他还安然无恙。原来,那些年轻人很可能在进行违法交易,在那种危险的情境下,稍有不慎,便可能惹来杀身之祸。朋友回忆起来,也有些后怕,他说当时就觉得那几个年轻人看他的眼神很怪异,像看外星人似的,只是自己没多想,还以为是外国人身份的缘故。正是因为朋友事先没有预设敌意,才意外避开了一场潜在的血光之灾。

大学最后一学年的实习经历,同样让我对“不预设敌意”有了深刻感悟。去实习单位前,我们这些学生满心忐忑。听往届同学讲,实习老师如何严厉苛刻,如何压榨学生劳动力,这些话像乌云一般,沉甸甸地压在我们心头。可等我真正到了实习单位,才发现一切与想象大相径庭。老师们和蔼可亲,不仅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和经验,还时常贴心地给我们带好吃的。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吃豆沙馅粽子,就是实习老师分享给我们的。在那一年的实习时光里,我收获满满,不仅专业能力得到提升,还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纯粹的善意。若我一直带着预设的敌意去面对实习,或许就会错过这些温暖与成长。

老子曾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意思是,德行深厚之人,如同初生婴儿般纯净,毒虫、猛兽、猛禽都不会伤害他。因为婴儿毫无分别之心,即便面对虎狼,也不会心生恶意,而动物们若非饿极或感到生存威胁,也不会主动攻击婴儿和德行高深之人。这深刻地启示我们,德行积累得越深厚,修身养性做得越好,内心的抗拒与对抗性恐惧就越少。很多时候,恐惧是敌意的源头,就像小狗常因恐惧而狂吠,大狗却沉稳少叫。恐惧会激发我们将外界视为敌人的本能,这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过度的恐惧和预设的敌意,往往会使我们陷入不必要的冲突与危险。

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不预设敌意,谈何容易。当我们能力不足、认知有限时,获取的信息难免有偏差,这时,我们就容易带着固有的成见去看待世界。就像“疑邻盗斧”的故事,一旦心里起了怀疑,邻居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直到真相大白,才惊觉一切不过是自己的无端揣测。这恰恰印证了电影里那句“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这座山横亘在我们与他人、与世界之间,阻碍我们看到真实与美好。

想要打破成见,不预设敌意,我们首先要培养为人谦和的品质,从内心深处摒弃先入为主的偏见,以平和、友善的态度去对待他人和世界,如此,方能像老子所言“蛇兽不伤”。同时,还要着力培养自己的钝感力和屏蔽力,避免被过激情绪左右。愤怒和冲动看似充满力量,实则如同脱缰的野马,只会让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奔越远,最终伤人伤己。不预设敌意,并非是盲目地将世界理想化,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心中都有善恶的种子,我们给予善的引导,收获的便是善;若激发恶的念头,得到的必然是恶的结果。老子的教诲,正是提醒我们,不预设敌意,是给自己的人生扫除障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走出影院,《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故事仍在脑海中不断回响。这场奇幻冒险,不仅是哪吒的成长,更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映照。

愿我们都能在生活中,推倒心中那座成见的大山,放下预设的敌意,以平和、包容之心去拥抱世界,让生活充满更多的善意与美好。

作者简介:尹爱群,主任中药师,烟台市散文学会理事。

分享到:

新闻精选

医疗保障咨询台|临时去省外就医可以报销吗?

水母网
12/10 09:26

社会保险咨询台|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由外省转入有何要求?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市海渔局主要负责人11日接听12345热线

水母网
12/10 09:26

烟台今语|城市宣传语怎容出错

水母网
12/10 09:26

自然资源部烟台海洋预报台发布沿海冰情预报

水母网
11/27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