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烟台苹果迎来“开门红”。
昨天,由市农科院选育的“烟香玉”“烟苹一号”苹果新品种成功转让开发,这是继2023年成功转让开发晚熟黄色苹果新品种“烟金蜜”之后,我市再次成功转让开发苹果新品种,实现了早熟黄色品种的育种突破。
早熟品种“烟香玉”于2009年开始选育,2023年获得品种权证书。果实呈漂亮的黄色,果型高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在15%以上。其极易成花坐果,早果性好,果实硬度较高,耐贮性好,货架期较长。该品种能在烟台、泰沂山区、河南、河北、甘肃、云南、西藏等苹果产区,作为早熟黄色品种进行区域化种植,预测在云、贵、川、藏等西南冷凉高地表现更佳。
“烟苹一号”苹果新品种由“烟富三号”芽变获得,2022年通过品种登记,为优良短枝“红富士”新品种,适宜在现代规模化密植栽培果园中推广。其树体小、新梢节间短、成花易、坐果率高,果实储藏性能好,机械制冷或气调储藏可实现周年供应。
苹果新品种不断涌现并实现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为烟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科负责人姜亚坤介绍,烟台是果业大市,也是果业强市,果树产业是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烟台苹果”作为烟台的城市名片,历经百年风雨仍靓丽依旧,品牌价值158.37亿元,15年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烟富系列品种为全国苹果产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但是,我市在种业创新方面也存在较大短板,主栽品种“富士”“嘎啦”“维纳斯黄金”“王林”等,均为国外引进和芽变选种。
“烟香玉”育成人唐岩也认为,烟台苹果以中晚熟品种为主,优良早熟、早中熟品种缺乏,早中熟品种中黄色耐贮品种更少。我市主推黄色苹果品种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生产上亟需性状优良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早中晚熟黄色苹果品种。
为丰富我市苹果品种结构,自2012年开始,市农科院就制定了“早中晚、红黄绿、甜香脆、名优特”的育种目标。其中,“黄绿色、抗病性强、早果丰产”是最重要的育种目标,以破解果品市场“同质化”问题。
2023年,由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晚熟黄色苹果新品种“烟金蜜”以668万元的价格实现了转让开发,实现了烟台苹果种业的创新突破。
“今天,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苹果新品种‘烟香玉’‘烟苹一号’再次转让开发,实现了我市早熟黄色品种的育种突破。”姜亚坤表示。
企业方面对两款苹果新品种表示了高度认可。其中,海南芙锐思植物新品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仅用一个月,就通过了一系列的内部讨论并敲定“烟香玉”的合作。
海南芙锐思植物新品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果树业务总监刘会娟从“好看”“好吃”“好种”三个方面,解释了选择“烟香玉”的原因。
她说,首先看好了“烟香玉”的高颜值,特别是在中早熟黄色品种中,市场上几乎没有竞品,公司以市场端的导向选择了这个品种,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次,“烟香玉”的口感细腻,无渣纯甜又好吃;第三,“烟香玉”在烟台地区的种植表现出高抗性,即“好种”,且属于短枝型,具有推广的便利性。而且,“烟香玉”非常耐储存,从8月份摘果,12月和次年1月份品尝时,口感依然非常好。
“还有一点,农科院苹果团队在全国多个苹果主产区进行了试种,这个信息帮我们缩短了推广周期,可以以烟台为主,在全国各苹果主产区找最优的品质并依此确定推广面积。得益于此,我们也非常有信心去推广这个品种。”她表示,将整合产业链的优势资源,快速把“烟香玉”推向全国市场。
近年来,市农科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总额实现逐年大幅增长。2024年全院签署技术合同登记150项,转让新品种17个,小麦、甘薯、蔬菜、花卉、花生、苹果、樱桃等学科均实现了新品种转让突破,全年成果转化1815万元,到账1340万元,居全省地市农科院首位,并获批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也是全省地市农科院中的首个。
“我院苹果育种即将进入一个井喷期。”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民晓对苹果育种团队提出希望,持续做好育种工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育种目标,利用和开发生物育种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提升育种效率。同时,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加快新品种的开发力度。(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