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5月9日讯(通讯员 郭美丽)潮湿的雨季、陌生的语言、迥异的习俗……这些都是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尼日利亚项目组成员们对这片西非大地的初印象。然而,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感受,唯一的想法是如何在相隔万里的异国顺利开展工作,让“英雄地质队”的红旗在海外高高飘扬。
高温酷暑、暴雨倾盆、蚊虫滋生的自然环境,给大家一个下马威,队员们因水土不服,纷纷倒下,几经适应才有所缓解。勘查工作全面展开后,技术难题也接踵而至。矿区第四系覆盖较深,难以找到矿石露头,仅靠几个民采井以及合作方几个浅井来寻找线索,很难确定构造带在哪,更遑论主矿体在哪了。“为了能应对技术上的难题,几乎一有时间就去研究当地有关材料。”项目组成员说。
面对环境与技术的双重考验,为了能尽快增强队伍凝聚力,项目组成立临时党小组,制定一系列工作方案,通过例会、碰头会等形式让成员定期汇报进展、交流经验、分享心情,凝聚起积极、坚定、担当的团队力量。他们分工协作,充分搜集当地有关地质资料,广泛涉猎矿产领域国内外文献,紧跟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研究的前沿动态,扎实进行基础理论构建,为实地勘查打牢了基础。通过深入剖析矿脉矿物成分,从细微之处捕捉主矿体的蛛丝马迹,几经讨论后,决定从矿床的基础工作上下功夫,根据伟晶岩脉的分带性找规律、做推断。经过理论研讨与实地验证,大胆确定钻孔位置,一钻下去,果然在深部打到了较好的锂辉石,令人振奋的是,同时找到了铍矿。
近年来,尼日利亚矿业市场蓬勃发展,中国企业纷纷在尼投资矿权。但是,由于当地地学基础薄弱,没有专业队伍,只能靠直觉,靠经验盲目找矿,承担了巨大的投资资金和勘探风险,当地市场对专业技术力量极度渴求。
走进非洲大地后,项目组找准两个着力点,即在做优现有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服务领域。在驻守项目队员稳扎稳打推进勘查工作的同时,具有多年野外工作和市场开发经验的队员主动承担起拓展市场的重任。他们主动出击,深入了解尼日利亚矿业政策与投资环境,多次赴夸拉州、翁多州、包奇州等多地进行矿产项目考察,先后与多家驻尼中资企业、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等进行对接,取得较好合作前景。他们通过发挥找矿技术优势,帮助驻尼中资企业科学开展勘探工作,将过去盲目找矿转变为靠技术、靠理论科学找矿,大大降低了不必要的投资风险,树牢了英雄地质队品牌。
凭借着敢想敢为的信念、善作善成的魄力、严谨细致的作风,项目组得到合作方一致认可。此前,尼日利亚中国总商会、尼日利亚中国矿业联合会纷纷向六队发来感谢信。今年春节,中国驻尼大使馆在新春贺电中对六队在尼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六队在新的一年为中尼友好合作迈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经过半年的持续奋战,尼日利亚锂矿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其他地区勘查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为保障职工权益,六队对海外项目实行“轮班制”;日前,新一批尼日利亚项目组成员开赴尼日利亚;怀揣使命、再谱新章。